1964年,成為文史專員的溥儀受邀前往南方游覽。
與其一起同去的還有其他被特赦的人員,他們走走停停,來到了井岡山。
看著如今井岡山的模樣,溥儀不禁感嘆:“井岡山這里這么多房子,難怪毛主席要來了?!?/strong>
不料聽到溥儀的話,跟隨人員卻哈哈大笑起來。
他們?yōu)楹问沁@樣的反應?溥儀的話有什么問題嗎?
末代皇帝的改造之路
溥儀作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人生是悲慘的,因為從生下來就注定了悲慘的命運。
當紫禁城被攻破時,溥儀依舊坐著“我是皇帝”的美夢。但革命者卻不吃這一套,在溥儀答應離開后,便將其趕了出去。
他顛沛流離,當過日本人的“傀儡”,到過蘇聯(lián),他始終希望自己能夠再次成為高高在上的皇帝。
然而,直到被蘇聯(lián)方面移交給我黨時,他的情緒驟然崩潰,他在法庭上大聲控訴日本對他做的一切,聲音越來越大,大多是對以前行為的懊悔。
他以為自己會被我黨處決,但沒想到來到了戰(zhàn)犯管理所,那里都是被俘虜?shù)膰顸h將領。
“皇帝”不愧是皇帝,衣服不會扣,鞋帶不會系,當看到飄了油腥的肉湯時,他卻表示想要蛋花湯,儼然一副需要伺候的模樣。
剛開始的時候,功德林里也有一些他舊日的大臣,仔細照顧著他的衣食住行,甚至還有傳統(tǒng)的跪禮。
但是隨著對我黨思想以及其他知識的了解,他們這些舊臣思想逐漸解放,明白這里已經(jīng)不是那個皇位在上的王朝了,他們自然不愿再照顧溥儀。
成為孤家寡人的溥儀只好學著照顧自己,旁邊的工作人員也盡心竭力地教他。在改造的過程中,溥儀學會了洗衣服、鋤地,甚至是種植。
從最初的惶恐到坦然接受,再到積極改造,溥儀在功德林里度過了幾年時間。
1959年當?shù)弥约罕坏谝慌厣鈺r,溥儀震驚不已,他以為自己會在功德林待到老,但沒想到我黨寬宏大量,他也恢復了自由身。
為了讓溥儀能夠更好地照顧自己,我黨特意給他安排了不需要太多技巧的工作,讓他在香山南麓植物園當一名花匠。
我黨清楚溥儀的身份,便為其安排了文史專員的工作。這份工作來說對于溥儀來說是比較簡單的,畢竟他可是曾多次批閱奏折的皇帝。
毛主席也十分關心溥儀的生活,甚至在1961年特地接見了他,與他進行了幾個小時的交談。
推心置腹的談話
1961年,在見到毛主席的時候,溥儀為自己之前的行為深深道歉。
毛主席卻寬慰他,他是為人民做過不少實事的,算得上“明君”。
在這段談話中,毛主席肯定了曾經(jīng)溥儀當皇帝時的一些舉動,這讓溥儀十分感動。
其實從剛登上皇位,他就覺得自己身不由己,自己這個皇帝當?shù)母緵]有意義。
直到在功德林里,他才明白生活的意義,從而不再有那種空虛的感覺。
在交談的這段時間里,溥儀豁然開朗,也之間明白為什么毛主席能夠成為一國之領導。
見時間也不早了,毛主席便留下溥儀一起吃飯。
當看到桌子上擺的菜時,溥儀再一次感到羞愧。只見桌子上擺著五道菜,僅僅是平常的清粥小菜,可能只夠他們兩個人的量。
溥儀十分驚訝,沒想到毛主席的飯菜會如此普通,而他之前在紫禁城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玉液瓊漿,十分奢靡。
有時候一頓飯吃的大概是普通百姓家一輩子都吃不上的。被趕出紫禁城的時候,他甚至還要將一些宮里的物品賣掉才能生活。
這么一對比,溥儀才知道國家如此富強,是因為有一個為人民著想的領導。
說著說著,毛主席就談到了溥儀的生活,他也知道一個人生活的艱難,更何況曾經(jīng)還是一個不懂常識的皇帝。
溥儀也知道相互扶持才是最好的,但并沒有碰到適合的姑娘,再者他的身份擺在那里,沒人愿意靠近。
毛主席卻寬慰他,找個陪伴的人或許更好地生活。
即便是二人結束談話,溥儀回去后,毛主席也一直惦念著這件事,便讓周總理時刻留意,看看能不能幫一幫溥儀。
而最后經(jīng)人介紹,溥儀與李淑賢喜結連理。李淑賢是一名護士,也能更好地照顧溥儀。
對待自己的妻子,溥儀是盡心盡力,有什么事都緊著妻子。二人生活的還算美滿。
溥儀生活美滿,工作也十分舒心,在完成文職工作后,他甚至開始自己寫書,就寫自己當年的真實經(jīng)歷。
1964年,中央下達指示,邀請曾經(jīng)被特赦,現(xiàn)在是文史專員的人前往南方參觀,溥儀便在其中。
溥儀對這次游覽感到十分期待,他也想了解一下新中國一路走來的歷程,看一看毛主席待過的地方。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會在這趟旅途中鬧大笑話,當時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井岡山的艱苦
他們近乎30人,一路南下,看過大好風光,隨后便來到的江西省內。江西可是革命老區(qū),留有許多革命遺跡,溥儀最為期待的便是見一見井岡山。
當年紅軍在井岡山會師,由此開始革命的征程。溥儀對此十分好奇,究竟那個被稱為“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究竟是什么樣子?
下了火車后,溥儀等人直奔井岡山,看著深林繚繞、郁郁蔥蔥的景象,再看到附近一排排的屋子,溥儀終于明白為何毛主席見革命地點選在這里。
在他看來,這里地理位置好,易守難攻,適合大部隊駐扎在這里。這一排排屋子正好給戰(zhàn)士們居住,這完全能夠住開。
想到這兒,溥儀不禁感嘆:“這里這么多房子,難怪毛主席要來這里?。⊥耆珘蜃÷?!”
沒想到聽到溥儀的話,旁邊的一同認同的人員卻笑了起來。溥儀對此疑惑不已,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么。
隨后有一個人說道:“這里的房子都是我們之后建起來的,以前算是窮鄉(xiāng)僻壤,戰(zhàn)士們甚至需要露天睡呢!”
隨后溥儀等人便被帶到了當年的革命舊居以及舊址,如此破舊的民房,卻走出了無數(shù)為人民的革命戰(zhàn)士。
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紅軍戰(zhàn)士們在這里與敵人作戰(zhàn),發(fā)動群眾,初步形成革命根據(jù)地。也是從這里紅軍一步步發(fā)展壯大,成長為人民的“銅墻鐵壁”。
作為“革命的搖籃”,這里走出了我黨真正意義上的軍隊——中國工農紅軍,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熱火。
聽到工作人員的講述,溥儀似乎能夠感受到當年革命的緊迫以及毛主席等人的英勇。他對此十分欽佩,有毛主席這樣的領導,是國家之幸。
在他看來,他之所以能夠活著看到新中國的成長,全都是因為我黨的寬容。
在結束這次游覽之后,溥儀感觸頗多,提筆記錄了自己的感受。他還曾就這次的游覽發(fā)表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在井岡山,他真正明白了毛主席思想的偉大。
晚年的溥儀時?;仡欁约旱拇蟀肷?,常說自己的一生過于短暫了。其實他想說的應該是為自己而活的時間太過短暫了。
《我的前半生》是記錄了溥儀大半生的事情,何嘗不是他通過筆觸來訴說自己的辛酸。字里行間,皆是心酸苦楚。
可能他最幸運的是我黨的到來,讓他成為真正為自己而活的人,而不是行走于世間,為他人奔波的傀儡。他也可以驕傲地說出:“我是新中國的公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