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傳世版。
1973年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套帛書版,在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上,與市面上一直流行的傳世版有較大的出入。
根據(jù)專家學(xué)者們的研究推斷,帛書版各方面都要更接近老子原意。
帛書版這一章的原文如下:
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惡是個多音字,這里“惡”取其“WU”音(去聲),討厭、憎惡之意,跟善惡的惡沒多大關(guān)系。
幾也是多音字,這里念JI,一聲,“接近于”的意思。
各個版本中,僅首句就有頗多分歧。
有【上善似水】、【上善若水】的說法,都是用“水”性來比喻至善的品行;
而各位曉得,歷史上的連年水患,實(shí)在是讓老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在洪水中喪生的人,不計其數(shù)。因此,個人更傾向于這個“治水”的說法,治,有安定之意——至善的德性,好似安定之水;
只有治水,才可能給萬物帶來利益,并且處于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就如同默默無聞的大道,孕育了世間萬事萬物,卻從不炫耀其功績,甚至沒有人能感覺到它的存在!
自古有“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說法——這解釋了為何天道亙古長存,人道卻難以長久?
因?yàn)槿祟惖暮芏嘧龇?,剛好與天道相反!
人們都喜歡向上社交、升職加薪,追求更高的身份地位;可老子指出,道之性,剛好與此相反!
水亦如此,它們總是甘于下位,從不與誰爭高下。
這其中是蘊(yùn)含大智慧的。
- 向上走的人,路越來越窄,越來越陡峭,越來越險惡,因?yàn)樗腥硕枷霠帄Z高位嘛;
- 水反其道而行之,往人人厭惡的最卑下處行,百川歸海,反而成就了其博大與浩瀚!
所以老子認(rèn)為,水之德性,接近于大道精神,更值得我們效仿。
道家在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后,逐漸失去其顯學(xué)地位,這個過程中,其學(xué)術(shù)思想的確被邊緣化、經(jīng)典被篡改。
比如這一段的傳世版中,就強(qiáng)行將自然之道的“天”,加進(jìn)儒家思想的“仁”,而大家都曉得,仁義之說,并不被道家所推崇。
- 老子強(qiáng)調(diào),給予他人的行為,要像天地一般無私、自然;
- 而“與善仁”的說法,則是一種刻意的行為,人心能做到純?nèi)粺o私嗎?其境界之高下,顯而易見。
更多內(nèi)容見主頁。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