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圖書館事件”中 ,楊景媛和肖同學到底有什么問題
“武漢大學圖書館事件”熱度已持續(xù)多天,今天也來寫一寫。
追根溯源,這個事件歷時兩年多,涉及輿論、高校管理,甚至司法判決等多方面內(nèi)容。我們先從頭梳理一下這個事件。
當然,如今回顧整個事件,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司法程序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它來的有點晚,而且其傳播效力跟輿論完全不能比。
01
從時間線來看。
2023年7月11日,武漢大學女生楊景媛,楊景媛女同學在圖書館自習時,發(fā)現(xiàn)鄰座男生肖某某行為異常,他不停摩擦自己的私處部位,很像性騷擾,于是就偷偷拍攝了視頻,留證據(jù)。
楊景媛這個名字如今是怎么藏也是藏不住的,不如大大方方寫在這里。
不得不說,楊同學很能打,一般女同學遇到這種事,又沒有實質(zhì)性傷害,趕緊走開就算了,但楊同學不是這樣,她非常勇敢,錄了視頻,還有后續(xù)行動。
隨后她向校方舉報肖同學性騷擾,證據(jù)提交之后,校方經(jīng)調(diào)查后表示對事件定性存疑,無法確定性騷擾。
楊同學不滿學校的回復,她很聰明,10月11日在網(wǎng)上發(fā)帖陳述遭遇。結果一炮而火,輿情高漲,3天后,武漢大學做出妥協(xié),于10月14日公布對肖某某的不雅行為給予記過處分。
瞧,這措辭,不雅行為。
處分后,肖某某遭受網(wǎng)絡暴力,個人信息被泄露,照片被制成花圈、遺像傳播。他本人患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被診斷自殺風險高達80%。其家人也受牽連,祖父受刺激離世,外公成植物人。
誰還不是父母生父母養(yǎng)了,不僅楊同學在家人心目中是個寶寶,肖同學也是的。
未來時光,肖同學肯定會無數(shù)次回憶起,因為自己的事情,搞得家人生離死別。
2024年2月,肖母替兒子公開發(fā)聲,稱兒子是因大腿根部內(nèi)側濕疹發(fā)作抓撓腿部,并非性騷擾,并曬出濕疹病史、購藥記錄等證據(jù)。
網(wǎng)絡輿情開始轉向分化。2024年6月20日,楊某某從武大領取畢業(yè)證書后,就性騷擾一事向武漢市經(jīng)開區(qū)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025年7月25日,武漢市經(jīng)開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認定肖某某當時的行為不屬于和性有關的騷擾行為,有抓癢的高度可能,且事發(fā)場景開放,兩人無交流,無法認定男生有性暗示或性挑逗行為,駁回楊某某的全部指控。
敗訴后,楊某某在網(wǎng)絡平臺貼出判決書,再次泄露肖某某個人信息,還宣稱自己保研成功、通過法考、將赴港讀博,并揚言繼續(xù)向肖某某申請的學校投遞舉報材料。
這一言論引發(fā)新一輪網(wǎng)暴,楊某某本人的個人信息也被開盒,被曝學術造假、抄襲等問題。
2025年7月31日,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首次回應,稱處分撤銷需等上級安排。2025年8月1日,校方發(fā)布聲明,宣布組建工作專班,全面復核兩項內(nèi)容:肖某某紀律處分和楊某某學位論文。
關于楊某某的學位論文,被曝存在多項學術問題:虛構法律條文(引用不存在的2001年《離婚法》)、數(shù)據(jù)造假(0.01%誤作1‰、新中國成立時間錯寫為1049年等)、抄襲爭議(部分段落與2022年某期刊文章重合度達89%)。
截至2025年8月2日,武漢大學工作專班仍在調(diào)查中,尚未公布復核結果。
面對這個結果,很多人會說:正義雖然遲到,但還是來了。
其實很多人看到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司法程序是公正的,只是它來的不僅晚而且效果也似乎差了那么一點。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媒體、輿論都比司法來的更早,而且更有效果。
當然,不能否認,媒體發(fā)揮過很多正面的影響,但,不能否認,在楊肖事件中,它觸發(fā)了很不好的負面效果。
02
就我個人觀感來說,楊景媛同學實在是個勇敢的女孩。
在這個事件中,她就像一個女斗士,嘗試挑戰(zhàn)性別權力結構。一般女孩即使在遭受真正的性騷擾后也不敢站出來發(fā)聲,而她卻敢于在公共場所對疑似性騷擾行為提出質(zhì)疑,本身就是對傳統(tǒng)性別權力關系的反抗。
她拍攝視頻、要求道歉的行為,體現(xiàn)了部分女性打破忍氣吞聲慣性的努力,符合全球#MeToo運動中“打破沉默”的核心訴求。這種勇氣源于對自身安全邊界的捍衛(wèi)意識,具有初始正當性。
所以這種行為,是應該得到保護的,否則,將不利于以后真的發(fā)生類似情況時對女性權益的保護。而且因為怕輿論反噬,將不敢再有女性站出來發(fā)聲。
再者,打鐵還需自身硬。
輿論一向是柄雙刃劍。楊同學年紀輕輕,實在不懂輿論的威力。在輕易撬動了輿論的巨大杠桿后,她有點得意忘形了,忘了老祖宗的得饒人處且饒人,鐵了心把肖同學往死路上逼。
但是,自己在各方面做得并不那么好。
就譬如她的論文造假嫌疑。
所以,如今輿論一旦反噬,楊同學就被輕易錘死。
《增廣賢文》上講“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本意是教誨人要有度量,否則很難稱得上是君子大丈夫。這句話卻被后人扭曲為“無毒不丈夫”。楊同學就是一個例證。
她不知道,度就是度量,所謂量大福大,給別人留余地就是給自己留后路!
再說肖同學,明明有連續(xù)5年皮膚濕疹的診療記錄,可是在第一輪楊同學要求道歉的過程中,他因為膽小懦弱,也是想快點平息爭端,簽下了語義含糊的道歉書,這就給自己的行為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
大家都會說,他沒做過的事,他干嘛要承認?
他一定是做了嘛。所以,就給了輿論的先入為主的概念。
所以,該認的認,不該認的不認。
正如亞圣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是自己做過的事,打死也不認。
人活一世,一定要秉持、堅持這個原則。
03
在這一場輿論風暴中, 沒有贏家。
社會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寒蟬效應”,是指指因恐懼權力壓迫或社會報復,導致個體或群體主動抑制正當言論、行為或權利主張的現(xiàn)象。其名稱源于成語“噤若寒蟬”,就像寒冷中的蟬停止鳴叫,隱喻人在壓力下被迫沉默。
楊景媛同學的誣告行為加劇社會對女性指控的懷疑,可能使真實受害者面臨更高的舉證門檻。有學者指出:“當維權淪為誣告武器,性騷擾議題的嚴肅性將被解構”。
女性集體形象被污名化。
楊景媛得理不饒人的極端姿態(tài),如敗訴后炫耀學歷,被部分輿論放大為女性濫用性別特權的案例,間接強化女性情緒化、不理性的刻板偏見。
當反噬來臨時,楊同學也要付出代價,迅速從維權者墜落為施害者。
如今,肖某某已提起230萬精神損害索賠,畢竟,肖某某的生活、精神確實受到了該事件的惡劣影響,瀕臨精神崩潰的邊緣。
而在輿論的反噬下,楊同學的學術造假一旦被查實,其博士學位可能被撤銷,以后的人生也可能會受到巨大影響。
不由想起一句話:真正的勇敢應促進對話而非對立。
男人和女人兩個性別組成我們的社會,真正和諧的兩性相處,應該更多是和平共處,而不是劍拔弩張。
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