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英特爾而言,AMD更像是個“山寨”起家的小字輩,其1975年首款自主生產(chǎn)的AM9080處理器,實際就是英特爾8080微處理器的逆向工程克隆版。然而AMD與英特爾的較量,自打我記事起就沒停過。這么多年來,兩家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曾登頂過性能巔峰。如今,它們的CPU產(chǎn)品線都相當出色,最終選哪家,就得看你的具體需求了。不過始終要記住,不是所有CPU都適用于所有任務,所以買新CPU前,最好想清楚自己要用它來做什么。
雖然AMD和英特爾占據(jù)了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但其他一些廠商也在攪動風云。其中,對當前市場沖擊最大的兩家是蘋果(憑借其M系列芯片)和高通(憑借其驍龍X系列芯片)。蘋果的M系列芯片只應用在自家MacBook、iMac甚至Macmini電腦上,而驍龍X系列芯片則主要用于筆記本電腦和一些迷你主機。盡管ARM架構想在PC領域趕上英特爾和AMD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能看到市場上出現(xiàn)像樣的競爭,總歸是件好事。
低端市場
英特爾:入門級CPU力求性價比最大化。英特爾目前的酷睿Ultra 2系列CPU嚴格來說沒有入門級產(chǎn)品,但前幾代中倒是有合適的選擇,比如i3-13100F。這款CPU沒有能效核(E-cores),但配備4個性能核(P-cores)和8線程,最大睿頻為4.50GHz。型號中的“F”表示沒有核顯,必須搭配獨立顯卡才能使用。不過,這也正是它能成為一款高性能入門級CPU的原因之一。對于日常上網(wǎng)、文字處理,甚至搭配不錯的顯卡玩些游戲,這款CPU都綽綽有余,只是僅4個核心會稍微限制其性能。
AMD:和英特爾類似,AMD的9000系列也沒有入門級處理器。所以我們得回溯到前幾代,看看銳龍5 5600G。即便到了2025年,5600G依然是一款值得入手的CPU,而且與13100F不同,它集成了顯卡(Radeon RX Vega 7,相當于GTX 750 Ti)。甚至能在1080P下應付《英雄聯(lián)盟》《DOTA 2》。它擁有6核12線程,最大加速頻率可達4.4GHz,而且超頻空間很大,能進一步提升性能。目前它的價格在800元左右(具體取決于購買時間和渠道),是英特爾13100F的兩倍多。
優(yōu)勝方:如果想選一款全能型CPU,AMD的銳龍5 5600G絕對是首選,因為它有核顯(當然還有睿頻更高一點的5600GT),但價格是13100F的兩倍多,性價比就顯得有些不足了??紤]到英特爾13100F散片只要300多元,省下的錢完全可以再買一塊二手GTX 1060顯卡了,其性能肯定遠超5600G的核顯。雖然5600G功能全面,但i3-13100F的性價比實在太高,讓人無法再做貳選。
中端市場
英特爾:中端CPU方面,英特爾的酷睿Ultra5 245系列值得關注。該系列有多個型號,其中245K可能是大多數(shù)人的首選。245K擁有6個性能核和8個能效核,最大睿頻為5.2GHz。相比酷睿Ultra5 225系列,它的性能有小幅提升,競爭力很強,甚至在一些應用中能勝過銳龍7 9600X。雖然245K的游戲性能不算突出,價格也偏高,但它支持的內存規(guī)格不錯,帶有核顯,散熱壓力小,能效也很好。對于中端市場來說,只要不是重度游戲玩家,它算是一款全能型CPU。
AMD:在AM5平臺上,銳龍7 9700X是中端用戶的理想之選。9700X主打能效,TDP(熱設計功耗)為65W,但遺憾的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性能。相比上一代產(chǎn)品7700X,它的提升微乎其微;如果是為了玩游戲,7800 X3D價格更低,游戲性能也更出色。不過,9700X的單核性能較強,而且如前所述,它功耗低、能效高。盡管TDP較低,但它不帶原裝散熱器,如果手頭沒有合適的散熱器,還得額外花錢購買。
優(yōu)勝方:AMD和英特爾的中端CPU對于普通電腦用戶來說都夠用,但都算不上特別出色,游戲性能也都平平。9700X的單核性能可能略占優(yōu)勢,但酷睿Ultra 245在多核應用中與之不相上下,難分伯仲。
高端市場
英特爾:英特爾目前的頂級CPU是酷睿Ultra9 285K。這款CPU總計24核,包括8個性能核和16個能效核。5.7GHz的最大睿頻使其在多線程應用中表現(xiàn)強悍,但游戲性能依然不盡如人意。與上一代相比,285K功耗有所降低,還內置了專門的NPU(神經(jīng)網(wǎng)絡處理器),滿足AI相關需求。不過,它相比14900K更像是橫向升級——英特爾為了在芯片中加入NPU,移除了超線程技術,甚至降低了最大睿頻。
AMD:銳龍9 9950X是AMD當前的旗艦CPU。它擁有16核32線程,通過PBO(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精準加速超頻)技術能獲得不錯的超頻潛力。其單核和多核性能都很出色,但由于沒有AMD 3D緩存技術,游戲性能有所欠缺。和上一代7950X相比,它的性能提升同樣不大,從價格來看,選擇7950X可能更劃算。盡管9950X本身仍是一款優(yōu)秀的CPU,但如果是為了玩游戲,不妨考慮9800X3D以節(jié)省開支;如果追求綜合性能,7950X也是不錯的選擇。
優(yōu)勝方:英特爾285K和AMD 9950X各有千秋,具體要看應用程序的優(yōu)化程度。
2025年誰將稱霸?
AMD和英特爾目前的產(chǎn)品線都算不上是跨代升級。雖然紙面參數(shù)相當亮眼,但實際性能相比前幾代提升不大,實在有些雞肋。如果打算升級電腦,或許可以再等等,看看接下來會推出什么新品。不過,兩家廠商也并非毫無進步,只是性能提升不夠顯著。在價格方面,兩家的CPU定價相近,所以選擇時還得考慮裝機的其他配件。
能效是這一代CPU的重點,這也是部分性能受到限制的原因之一。希望下一代CPU能在保持能效的同時,帶來更強勁的性能。這一代產(chǎn)品中,英特爾似乎更注重AI,在芯片中加入了專門的NPU;而AMD則專注于3D緩存技術,這讓它在游戲領域占據(jù)優(yōu)勢。
高端市場上,英特爾的285K和AMD的9950X性能上互有勝負。很多時候,哪款更出色取決于具體任務和所使用的應用程序。不過在游戲方面,AMD的9800X3D無疑是更亮眼的存在;盡管9950X3D性能更強,但1500元的差價僅帶來幀率小幅提升,顯然缺乏性價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