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該把日子的重心放回自己身上了??捎行├先丝偡挪幌滦?,覺得兒女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一天不去摻和幾句、不去盯著點,就渾身不自在。老話說 “兒孫自有兒孫?!?,過度往兒女的小家庭里扎,管這管那,看似是關(guān)心,實則是在給彼此添堵。60 歲后,這個 “兒女的小家庭”,若總以 “主人翁” 的姿態(tài)往里面湊,很容易攪亂了他們的生活,也累垮了自己,實在該繞著走。
一、總往兒女家 “盯梢”,好心容易變添亂
某老年生活研究所做過一項統(tǒng)計,在 “子女對父母不滿” 的原因中,“過度干涉小家庭” 占比高達(dá) 76%。這些老人三天兩頭往兒女家跑,進(jìn)門就檢查衛(wèi)生、指點裝修,甚至對兒媳 / 女婿的生活習(xí)慣指手畫腳,覺得 “我是為他們好”,可兒女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氣。
六十歲的人,總覺得自己經(jīng)驗多,想把一輩子的道理都塞給兒女。張阿姨就是這樣,兒子結(jié)婚后,她幾乎每天都要去 “視察”,看到冰箱里有剩菜就念叨 “吃了對身體不好”,見兒媳買了新衣服就說 “太浪費錢”,連小兩口周末睡個懶覺都要敲門催 “年輕人不能這么懶”。一開始兒子還忍著,后來忍不住跟她吵了一架:“媽,這是我們的家,您能不能別總盯著?” 張阿姨委屈得掉眼淚,覺得自己掏心掏肺卻被嫌棄。其實,兒女成家后就有了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你的 “經(jīng)驗” 未必適合他們,你的 “關(guān)心” 可能變成束縛??偼麄兗依镢@,管這管那,就像在平靜的水里扔石頭,再好的感情也會被攪得渾濁。
二、摻和兒女的家事,容易成 “夾心餅干”,里外不是人
《禮記》里說 “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意思是親人之間要保持恰當(dāng)?shù)木嚯x。老人總往兒女的小家庭里摻和,尤其在他們鬧矛盾時沖上去 “評理”,往往會把自己變成 “夾心餅干”,幫了這個得罪那個,最后落得里外不是人。
劉大爺就吃過這虧,女兒和女婿吵架,他一聽說就趕過去,不問青紅皂白就罵女婿 “不懂事”,還幫著女兒數(shù)落女婿的不是。結(jié)果女婿心里記了仇,之后對他冷冰冰的,女兒夾在中間也為難,后悔讓他來摻和。其實,小兩口吵架本是常事,床頭吵床尾和,老人一插手,小事就可能變大事。更糟的是,有些老人總偏心自己的孩子,覺得 “我兒子 / 女兒沒錯,都是對方的問題”,這種偏袒只會讓矛盾激化。晚年的日子,本該圖個清靜,總往兒女的家事里扎,替這個出頭、為那個抱不平,最后把自己攪得身心俱疲,還得罪了人,實在不值當(dāng)。
人過六十,最該學(xué)會的是 “放手”。兒女的小家庭,就像他們精心培育的花,你可以遠(yuǎn)遠(yuǎn)看著、偶爾幫忙澆水,但不能總伸手去擺弄枝葉??偼锩鏈?,管得越多,矛盾越多;盯得越緊,兒女越煩。與其在他們的生活里找存在感,不如把時間留給自己:約上老伙計下下棋,去公園打打太極,或者培養(yǎng)個養(yǎng)花種草的愛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彼此尊重,互相牽掛,卻不互相干涉,這樣的晚年才輕松,兒女也才能過得自在。畢竟,60 歲的福氣,不是替兒女扛下所有事,而是看著他們獨立成長,自己也能安安穩(wěn)穩(wěn)享清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