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 8 月 4 日報道,歐盟擬斥資 170 億歐元升級基建,強化軍事機動能力以應對潛在沖突。
特朗普(資料圖)
這筆資金將投入四條戰(zhàn)略走廊沿線的 500 個項目。橋梁承重升級、隧道高度拓寬、鐵軌間距統(tǒng)一,每項工程都瞄準同一個目標:實現重型裝備 72 小時內跨區(qū)部署。歐盟交通運輸事務負責人阿波斯托洛斯?齊齊科斯塔斯坦言,現有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坦克和軍用物資快速運輸需求,可能導致裝備卡滯隧道或橋梁坍塌。
2017 年歐盟已提出 “軍事機動計劃”,但進展遲緩。德國、荷蘭和波蘭今年 1 月簽署的軍事運輸協(xié)議,試點簡化跨境通報流程,成為 “軍事申根區(qū)” 建設的微小突破。美軍從德國調往波蘭需提前 5 天履行通知義務,從西歐向波羅的海國家運送物資則需要幾周。這樣的效率差距,迫使歐盟重新審視基建升級的緊迫性。
俄羅斯西部軍區(qū)今年上半年完成 12 次戰(zhàn)術演習,新型 “亞爾斯” 導彈系統(tǒng)部署數量較去年增長 30%。俄國防工業(yè)綜合體數據顯示,其導彈月產能達到沖突初期的 4.7 倍。歐盟方面,27 國主戰(zhàn)坦克型號超過十種,防空系統(tǒng)兼容率不足 40%。波羅的海國家雷達監(jiān)測網絡存在 15% 的覆蓋盲區(qū),這些數據成為歐盟推動基建計劃的直接論據。
馮德萊恩(資料圖)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多次表示,對烏軍援應由歐洲盟友買單。挪威、瑞典和丹麥 8 月 5 日宣布聯合向烏克蘭提供 5 億美元軍事援助,其中挪威出資 1.35 億美元,屬于 “烏克蘭優(yōu)先需求清單” 計劃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3 月推出的 8000 億歐元 “重新武裝歐洲” 計劃,包含 1500 億歐元國防貸款工具,前提是成員采購武器中至少 65% 零部件來自歐盟及伙伴國。
立陶宛計劃 2026 年至 2030 年將國防開支提高到 GDP 的 5% 至 6%。波蘭今年已將這一比例提升至 4.7%。意大利維持在 1.57%,西班牙僅 1.28%,其首相桑切斯提議將氣候變化支出納入國防預算的想法遭多國反對。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明確反對歐盟 2 萬億預算案中 1000 億歐元援烏條款,認為這會讓烏克蘭成為最大受益者。德國堅持以本國借貸替代歐盟統(tǒng)一融資,與法國主張的 “歐洲防務基金” 模式形成對立。
馮德萊恩(資料圖)
四條軍事走廊的終點均指向俄羅斯邊境地帶。波羅的海三國境內路段優(yōu)先改造,波蘭與白俄羅斯邊境的橋梁加固工程已進入招標階段。這些基建項目與北約 “前沿戰(zhàn)斗群” 部署形成呼應,目前約 1 萬名官兵駐扎在東歐前沿國家。歐盟委員會強調,這是 “為歐洲自身安全承擔更多責任的長期需要”,試圖擺脫對美國防務體系的依賴。
計劃面臨的挑戰(zhàn)顯而易見。預算案需 27 國一致同意并經歐洲議會批準。按現有工程進度,首批項目完工至少需要 48 個月。俄羅斯已表態(tài)將作出 “適當回應”,意味著地緣博弈可能進一步升級。歐盟內部,南歐國家更關注經濟復蘇,北歐則急于強化防御,這種分歧可能延緩計劃推進。170 億歐元投入能否真正重塑歐洲安全格局,仍是未知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