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聽說過左宗棠抬棺西征的故事嗎?這位晚清名臣,在國家危難之際,毅然決然地扛起了收復新疆的重任。
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同樣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艱辛和犧牲。
左宗棠收復新疆,是場硬仗,代價也高,光陣亡的勛貴,有名有姓的總兵就死了六個。
其他的普通士兵,更是死了不計其數,想想都讓人心疼。
這些將士,個個都是好漢,為了國家,把命都丟在了新疆那片土地上,這才換來了新疆的太平日子。
他們的故事,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悲壯和慘烈,那么左宗棠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這一偉大壯舉的?
抬棺西征,老將最后抉擇
1875年晚清政壇,一位六十九歲的老將做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舉動,決定抬棺西征。
這位老將便是左宗棠,一個脾氣倔強,人稱“左騾子”的湖南漢子。
他這一舉動,震動了朝野,也預示著一場轟轟烈烈的收復之戰(zhàn)即將拉開帷幕。
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本該在家安享晚年,卻要扛著棺材奔赴千里之外的戰(zhàn)場,這份決心和勇氣,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左宗棠不是光說不練的文官,人家是真有兩下子,是個狠角色。
早些年間湘軍里就流傳著這么一句話,說是“湖南人打仗最厲害,湖南人里頭,左宗棠最厲害!”
就沖這個,可見他軍事才能十分高超,后來他當上了陜甘總督,對西北的局勢可謂是了如指掌。
剿滅捻軍,平定陜甘回亂,左宗棠都是沖鋒陷陣,身先士卒,堪稱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
可他都這歲數了,為什么還要跑去那鳥不拉屎的新疆?
烽火西域
要理解左宗棠為什么要“抬棺西征”,就得先了解一下當時新疆的亂局。
這新疆可不是什么荒涼的不毛之地,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戰(zhàn)略位置極其重要。
古時候的絲綢之路就從這里穿過,連接著東西方文明,控制了新疆,就等于控制了通往中亞的咽喉要道。
這對于鞏固國防、維護國家統(tǒng)一,那可是至關重要的。
早在漢朝時期,中央政府就在新疆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正式把新疆納入版圖。
之后雖然朝代更迭,新疆的管理方式有所變化,但始終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從未改變。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改稱西域為新疆,寓意“新的疆土”,可見清朝對新疆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到了19世紀中期,大清國開始走下坡路,內憂外患不斷,這給了野心勃勃的阿古柏可乘之機。
這阿古柏原本在浩罕汗國就是個小嘍啰,官不大,野心卻不小。
他帶著一伙人,一路從浩罕竄到新疆,瞅準了大清那時候正忙著別的事,沒空管新疆,就帶著人把南疆大部分地盤都給占了。
還自個兒當起了國王,建了個什么“哲德沙爾汗國”,真是膽大包天。
而且這小子可不是個安分的主,他不僅想在新疆稱王稱霸,還跟沙俄和英國這兩個“老牌帝國主義”眉來眼去,接受他們的支持,妄圖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
沙俄一直對新疆垂涎三尺,早就想把這塊肥肉吞進肚子里,英國則擔心沙俄勢力擴張到南亞,威脅到他們在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于是這兩家列強一拍即合。
他們開始暗中支持阿古柏,給他提供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慫恿他對抗清政府。
這下新疆的局勢就變得更加復雜和危險了,阿古柏的勢力越來越大,清政府的控制力越來越弱,新疆面臨著被分裂出去的危險。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左宗棠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新疆絕對不能丟。
新疆一旦落入阿古柏和列強手中,不僅西北邊陲的安危無法保障,整個國家的安全也受到嚴重威脅。
巧借外債,血戰(zhàn)天山
1876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他終于得到了朝廷的正式授權,可以放手去干了,這時的左宗棠,已經六十九歲高齡,但他依然精神矍鑠,斗志昂揚。
他帶著朝廷的信任和全國人民的期望,踏上了西征的漫漫征途。
這不僅是一場軍事行動,更是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豪賭,打仗不僅需要勇氣和決心,更需要充足的糧草和軍餉。
遠征新疆,路途遙遠,環(huán)境艱苦,后勤補給線漫長,這對于左宗棠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胡雪巖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左宗棠一方面積極籌措軍糧,開墾屯田,另一方面則通過他的老朋友胡雪巖,向外國銀行借款,以解燃眉之急。
其中山西富商喬致庸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與左宗棠合作,為西征大軍提供了大量的糧草和物資。
喬致庸
有了糧草和軍餉,左宗棠便可以放手一搏了,他深知阿古柏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戰(zhàn)斗力并不強,而且內部矛盾重重。
于是他先集中兵力攻打北疆,然后再揮師南下,各個擊破。
左宗棠的軍事才能在這場戰(zhàn)爭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現。
他指揮若定,運籌帷幄,把清軍有限的兵力發(fā)揮到了極致,他不僅善于利用地形,選擇有利的時機發(fā)動進攻。
而且還注重士兵的訓練和士氣,極大地鼓舞了清軍的斗志。
清軍將士在左宗棠的指揮下,浴血奮戰(zhàn),英勇殺敵,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他們翻越天山,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成功取得勝利。
勛貴隕落,將士喋血
勝利的背后,是無數將士的鮮血和生命。
這場戰(zhàn)爭異常殘酷,清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六位總兵先后壯烈殉國,其他將士的傷亡更是數不勝數。
他們?yōu)榱藝业慕y(tǒng)一和民族的尊嚴,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除了這些高級將領,無數普通的士兵也默默地倒在了戰(zhàn)場上,他們同樣值得我們敬佩和緬懷。
戰(zhàn)爭的殘酷性,在這些冰冷的數字面前,顯得格外觸目驚心。
1878年歷時兩年多的新疆收復戰(zhàn)終于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阿古柏兵敗身亡,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之中。
戰(zhàn)爭結束后,左宗棠并沒有停下腳步,他著手新疆的重建和開發(fā)工作。
他興修水利,發(fā)展農業(yè),鼓勵移民,促進貿易,為新疆的長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還積極推行教育,提倡民族團結,為新疆的穩(wěn)定和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或許是對犧牲將士們最好的告慰。
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不僅僅是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更是新疆的和平與繁榮,是中華民族的尊嚴和未來。
結語
一個年近古稀的老將,抬著棺材去打仗,這得是多大的決心和勇氣,
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什么叫做“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什么叫做“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如今新疆早已成為我們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的人民安居樂業(yè),幸福安康。
這一切都離不開左宗棠等老一輩愛國將領的浴血奮戰(zhàn)和無私奉獻,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傳承和銘記。
有機會去新疆旅游的話,別忘了去看看左公祠,感受一下這位民族英雄的偉大情懷,緬懷一下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們,這段歷史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傳頌。
參考資料:
1.西北交通與左宗棠收復新疆戰(zhàn)略謀定之關系——《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23年第6期140-143,共4頁
2.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和歷史功績——《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年第3期55-58,共4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