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微 魄力大
■ 胡傳海
張勝偉書法展開幕式還是一如既往的人山人海。張勝偉的作品一定要到現(xiàn)場來看,我指的是線條里有東西,他是吃粗糧的一路,鐘鼎、簡牘、北碑等一股腦兒地雜糅在一起,體現(xiàn)出多元取法的堅實基礎,整個書法的風格是瘦硬天真,神氣飛揚;筋骨雄毅,碑底帖面。幾幅大作品,不在現(xiàn)場是無法感受到他的宏大氣勢以及對筆墨的操控能力的,在中國美術館展覽一定要有足夠的能力把控好這種幾乎一睹墻的作品。
張勝偉的作品不是用連帶的方式來調動情緒,他首先給你震懾,然后是讓你細品。他在線條的運行中有著很強的頓挫感,這樣就出現(xiàn)了筆中帶有澀勢而不是那種光滑的一拖而過的線條。很多地方顯現(xiàn)出斑駁感,使得整個筆致蒼老而有力量。他的作品結構搖曳多姿,變化多端,略帶時風又兼古意,有些用筆由于速度變化而出現(xiàn)虛實對比的美感。其章法以“勢”來穿插,而不是用引帶來牽連。每個字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構造和性格,經(jīng)得起細看,耐看。當然這正和白蕉吃細糧的方法形成對照。兩者都是很純粹的那種,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粗細糧轉換著吃,比如沈尹默就是,自從陳獨秀說他其俗在骨,結果去練了三十年的北碑,我說到最后一點看不出他寫過碑,鮑賢倫在湖南聽我說了以后說:你說的太對了。這就是一個人的稟賦所在,有的人一生寫個一二本帖完全可以了,而有的人就會像沃興華一樣,一生要臨無數(shù)本帖,吃下無數(shù)粗糧,不喜歡上海的精致,卻喜歡大西北天蒼野茫的狂放,一泄暢快。
張勝偉好玩就在他吃的是北碑的粗糧,披的卻是帖派的外衣,適合于南北兼容,碑帖合一。他追求自然的書寫,不做作。寫得很穩(wěn)當,不激不厲,追求書人合一,直抒胸臆。但是他又是那種把鋒芒藏在骨子里的寫法。似乎顯現(xiàn)了一種矛盾,但是更讓他的作品具有氣質郁勃的風姿。他的那種大氣、從容、淡定、隨意,使我想起了于右任的一句話“天上風云原一瞬,人間成毀不須驚”。其實,這也是中國書法文脈之一,通過書寫來尋覓人的理性與感性的交融點。
張勝偉大的作品氣勢宏偉,奪人心魄,具有他所追求的“正大為尚”的審美理想。宏闊的《華山賦》迎面而來,氣象萬千,體現(xiàn)崇古法度與時代精神的高度統(tǒng)一。他在大作品的古厚調子中不斷地與中、小作品的古雅古淡在轉換。他的中、小作品則有一種寫意的意趣,流露著一種自然天放、意態(tài)自足的浪漫形態(tài)。如果說他的作品有著雜糅性的古意十足,那么還有著寫意性的真趣十足,呈現(xiàn)融草情隸意和金石趣味于一體的別樣妙趣。他的幾幅跨界作品,諸如隸書、篆書、石鼓依然保持著相當一致的水準,全部作品有著厚古、拙樸、蒼老、自然的特性。當然,我在研討會上也說了他尚可努力的三點:其一是寫到了老成未寫到老辣。其次是寫到了淳厚樸茂未寫到跡簡意澹。最后是能寫到了熔百家于一爐而未寫到無為無不為。當然這也是一種期望啦。就像李剛田先生在研討會上說的,他的那件外套“符號性”不強。因為他是獲獎作者出身,早期吃進去的都是帶有公共資源形制的諸如顏真卿、米芾、何紹基等的營養(yǎng),所以,打造個人強烈的面目應該是首要任務。
以北派為底而作行書的有三位都是寫墓志出身的,近代有于右任,他的最大特點在于厚而簡約。當代有于明詮,他的掃帚筆法最大的特點是散而率性。還有就是洪厚甜,他的最大特點就是松而寫意。張勝偉的最大特點則是老而雄毅。劉熙載在《書概》中有一句話,“書要心思微,魄力大”,移來說明張勝偉作品還是比較貼切的,所以我用作了題目。
開幕式現(xiàn)場
展廳一角
座談會現(xiàn)場
張勝偉書法展作品選刊
隸書華岳是尊橫幅
篆書對聯(lián)
天命有德肇四方民祗 宗廟無射協(xié)九夏聲和
行書聞道小品
草書對聯(lián)
刪繁就簡三秋樹 領異標新二月花
隸書西岳條幅
行書種桑中堂
來源:書法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