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
01
立秋節(jié)氣知多少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通常在公歷8月7日或8日交節(jié),當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時,便標志著它的到來。作為夏秋更替的重要節(jié)點,此時暑熱未消卻涼風漸至,萬物開始由盛轉(zhuǎn)收。古人云:"立秋之日涼風至",此時雖仍帶暑氣,但天地陰陽之氣已開始轉(zhuǎn)換,早晚可感涼意漸生。立秋不僅是一個氣候分界點,更是農(nóng)耕文明的重要時間坐標,預示著豐收季節(jié)的臨近。
02
立秋氣候與物候
立秋氣候
暑熱未消,可能有“秋老虎”,但晝夜溫差增大,早晚漸涼。降水南多北少,南方臺風活躍,華西進入 “秋雨”期,北方漸干燥。北方降溫較明顯,南方仍高溫濕熱,需注意適時增減衣物。
立秋物候
一候涼風至:立秋后,偏北風逐漸增多,風力不大,帶來涼爽感,取代夏季的熱風。
二候白露生:晝夜溫差加大,夜間水汽遇冷凝結,清晨地面或植物上會出現(xiàn)細微的白露(非深秋的濃霜)。
三候寒蟬鳴:此時的蟬因感知到陰氣漸生,鳴叫聲音變得低微而凄切,不同于盛夏蟬鳴的洪亮。
03
立秋節(jié)氣習俗
1.貼秋膘:經(jīng)歷盛夏高溫,人們常因食欲下降而消瘦,立秋后便吃富含營養(yǎng)的肉食(如紅燒肉、肘子等)“補膘”,彌補夏季消耗,北方尤為盛行。
2.啃秋(咬秋):流行于江南地區(qū),立秋日吃西瓜、香瓜等時令瓜果,寓意"咬住夏天的尾巴",既防秋燥又解暑熱。有些地方還會吃秋桃,祈求健康平安。
3.曬秋:典型農(nóng)俗,農(nóng)家在房前屋后晾曬豐收的農(nóng)作物,如湖南、江西等地的曬辣椒、玉米、稻谷等,形成五彩斑斕的"曬秋圖"。
4.喝秋水:四川部分地區(qū)有立秋清晨喝井水的習俗,認為可以消除積暑,預防秋燥。
04
立秋節(jié)氣古詩詞
《立秋》
唐·杜甫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立秋二絕?其一》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05
立秋養(yǎng)生
立秋養(yǎng)生可以簡單概括為 “收、潤、調(diào)” 三個字,具體要點如下:
起居:早睡早起,防秋涼
早睡養(yǎng)陰,早起舒肺;夜間注意保暖,尤其護好腹部,避免受涼。
飲食:少辛增酸,防秋燥
少吃辣椒、羊肉等辛辣溫熱食物,多吃梨、銀耳、百合等潤肺食材,以及山楂、葡萄等酸味水果;“貼秋膘” 別太急,先從瘦肉、魚類等清淡滋補開始。
情志:收心防悲,多曬太陽
保持心態(tài)平和,別被 “悲秋” 情緒影響;多到戶外曬太陽,提振精神。
運動:溫和適度,別大汗
選散步、瑜伽等輕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出大汗,運動后喝溫淡鹽水或蜂蜜水。
圖文來源:網(wǎng)絡綜合、豆包AI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