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手機的 AI 只會在拍照之后介入「修圖」流程,但以后就不好說了。
Android Headline 近日發(fā)文,表示「Google 將在 2025 年 8 月內(nèi)發(fā)布新一代 Android 旗艦手機 Pixel 10 系列,并在后者上測試全新的 Camera Coach(相機教練)功能。」據(jù)悉,Camera Coach 將在用戶按下快門前,提供實時的構圖、角度、光線等方面的建議。簡單來說,Google 已經(jīng)不再滿足拍完照再用 AI 修圖,而是決定在拍之前就讓 AI「把著手」教你怎么拍照了。
圖片來源:Android Headline
與這項功能一同曝光的,還有基于 Gemini AI 的「會話式圖片編輯」功能。不同于過去的「手動擋」AI 修圖,會話式圖片編輯可以理解用戶說出的需求,并自己完成 AI 修圖,比如「把背景調(diào)亮」、「去掉旁邊的人」。其實這項功能此前已在 Google Photos 中開啟小范圍內(nèi)測。但隨著 Pixel 10 系列的發(fā)布,這項功能也會和「相機教練」一起上線。
不過話又說回來,考慮到 Pixel 10 暫時還處于曝光階段,具體上線時間我們無法確定。此外,Google 向來有按照區(qū)域分批上線功能的傳統(tǒng),這些功能什么時候可用、哪里可用、是否依賴外部算力(云服務),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也不得而知。
再說了,「相機教練」這種將 AI 前置的做法,本身也有自己的問題。
AI手把手教你拍照,谷歌相機教練會玩
其實從剛剛的功能描述中,大家也應該發(fā)現(xiàn)了,這個所謂的「Camera Coach」聽起來和我們已經(jīng)熟悉的「智能取景建議」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移動影像技術高速發(fā)展的年代,國產(chǎn)手機早已擁有了「主動場景識別」——在拍照之前就半介入的拍照輔助了:他們有的可以主動識別場景,優(yōu)化畫面色彩;有的可以利用 AI 補全百倍長焦下的極限細節(jié)。
圖片來源:三星
就連在國內(nèi)「吐槽比銷量還多」的三星手機,也在相機中內(nèi)置了 AI 取景輔助,可以分析畫面構圖,并直接在取景畫面中標記出「最佳取景點」「最佳構圖」等輔助信息,讓攝影小白也能秒變「老法師」。
不過 Google 和 Pixel 10 的路線顯然更為激進:手機 AI 會通過 AI 模型實時分析畫面,主動參與用戶拍攝決策。這種「AI 教你拍照」的邏輯,本質(zhì)上是想把攝影中經(jīng)驗性、判斷性的部分交給算法。
這其實也是 Google 的相機教練與國內(nèi)手機品牌拍照輔助的最大不同:無論 AI 場景識別還是 AI 細節(jié)補全,AI 都只會在照片拍下,ISP 處理時介入;但相機教練的提前介入,等于告訴用戶「別亂拍,我來幫你看」,從原來「AI 修照片」,變成了「幫助 AI 拍照」。
而問題也隨之而來。
相機教練的弊端:
首先,Pixel 10 必須解決 AI 相機教練運行時的超高功耗和發(fā)熱問題。雖然 Google 并未公布相關細節(jié),但要想讓這套「教練」機制提供實時反饋,Google 依賴的不是一兩個提示框,而是全流程的高頻圖像分析和語義計算。
圖片來源:Google
這即使對驍龍 8 至尊版這種旗艦芯片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算力負擔。而對 Tensor G5 這種本身性能就不出眾的芯片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再加上手機拍照本身就是一個高負載場景,屏幕發(fā)熱、傳感器發(fā)熱、再加上后臺「跑到冒煙」的 AI NPU、AI ISP,我不認為 Pixel 10 具備足夠的散熱能力。
即使 Google 有辦法解決巨大的計算需求帶來的功耗挑戰(zhàn),Pixel 10 還需要消除大眾對「相機教練」的隱私顧慮。
在相機教練的邏輯中,AI 需要對實時畫面進行判斷。假設模型部署在本地還好,但如果算力依賴云端,就意味著每一幀預覽畫面可能都需要上傳處理。這對于一個正在全球范圍面臨隱私監(jiān)管壓力的公司來說,相機教練的全球落地必然「困難重重」。畢竟「相機教練」前置介入的特性,讓用戶難以意識到自己「還沒拍」的內(nèi)容,就已經(jīng)在被算法讀取、分析。
而在內(nèi)容創(chuàng)作領域,相機教練的出現(xiàn),也難免會扼殺攝影的「創(chuàng)造性」。從好的方面看,相機教練的出現(xiàn),可以進一步降低拍攝門檻,讓不會構圖、不懂光線的用戶,也能更輕松拍出合格的照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如果系統(tǒng)干預過多,用戶對于攝影的主動性和表達空間也會被壓縮。長遠來看,相機教練的出現(xiàn),或許會將手機攝影的「網(wǎng)紅化」、「樣板化」、「同質(zhì)化」現(xiàn)象推至新的高潮。到時候打開微博或小紅書,看到「克隆照片」也說不定——既然這樣,我們?yōu)槭裁催€需要拍照呢?讓AI生成不是更好嗎?
國產(chǎn)手機不一定需要照搬“相機教練”
既然「相機教練」利弊兼具,那國產(chǎn)手機品牌還有跟進的必要嗎?在雷科技看來,國產(chǎn)廠商未必需要照搬 Google 的思路,但絕不能忽視背后的新趨勢。
「不跟隨」的原因并不復雜:從拍照硬件、算法到影像系統(tǒng),國產(chǎn)品牌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技術優(yōu)勢,不少品牌早就實現(xiàn)了從「修好照片」到「拍好照片」的跨越:vivo 的蔡司三大定焦鏡頭、華為的紅楓原色、OPPO 的哈蘇色彩、小米的徠卡影調(diào),這些都是國內(nèi)手機品牌開拓的全新影像路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決「讓照片不平凡」這件事。
圖片來源:小米
但另一方面,和 Google 的方案相比,這些「影像系統(tǒng)」確實只在拍照后,或者說拍攝的「瞬間」參與影像視覺決策,仍未脫離「你拍,我修」的工作邏輯;即便提前介入,也只是輕量級的算法判斷場景,而非全流程的決策輔助。
從行業(yè)的角度看,Google 推出 Camera Coach,雖然未必成熟,但也為手機影像進化指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拍攝的過程,將會是 AI 攝影的下一個戰(zhàn)場。
不過作為專業(yè)用戶,說實話,我并不希望拍照時手機在前臺「指手畫腳」,「潤物細無聲」的輔助能給我提供更多的靈感,但在關鍵時刻,最好還是將畫面的主導權交還給我,而不是后臺的 AI「老法師」。
也正因如此,即使國內(nèi)手機品牌決定在這方面發(fā)力,在雷科技看來,能否在「AI 指導」和「用戶干擾」之間找到平衡,也將成為體現(xiàn)手機品牌相機教練能力的關鍵。
可以肯定的是,AI 攝影已經(jīng)從簡單的后期優(yōu)化,走向拍攝過程的全面參與。盡管 Pixel 10 的 Camera Coach 不一定是最成熟的方案,但它代表的「AI 全階段參與」理念,也必然會以不同的方式「落地」在主流手機的相機 App 中。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攝影領域有一句老話——「相機后面的頭最重要」(攝影師的創(chuàng)造力比器材更重要)。作為攝影愛好者,我還真挺好奇,如果放開手腳,讓 AI 完全掌機,在 AI 那無邊界的創(chuàng)造力下,手機攝影的發(fā)展,將開啟怎樣的新篇章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