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人肖新良因一條12字評論被行政拘留,歷經(jīng)兩年三審,最終迎來改判無罪的消息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2023年7月,肖新良在觀看當?shù)厥┕な鹿识桃曨l后,評論“還在搞豆腐渣工程,統(tǒng)一招牌?”,隨后因被認定為“不實言論”“起哄鬧事”,被行政拘留五日。他不服處罰,先后提起兩次上訴,卻均被駁回。直至2025年6月,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撤銷行政處罰,認定其評論雖不當,但未構成尋釁滋事,社會不良影響輕微。
對此,北京律師葛樹春認為,這起案件的核心,在于如何精準界定網(wǎng)絡言論自由與尋釁滋事的界限。依據(jù)我國法律,尋釁滋事指故意挑起事端、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在此案中,肖新良的評論雖表達了對事故的不滿,可既無明確指向對象,也未造成嚴重社會影響,不應被簡單認定為尋釁滋事。網(wǎng)絡空間雖不是法外之地,但是公民享有言論自由的同時需承擔相應責任,但法律理應保護公民合理的批評與建議,防止惡意攻擊和謠言傳播。哥樹春說,此次改判,彰顯了司法對網(wǎng)絡言論自由的維護,以及對公權力行使的審慎態(tài)度。
記者注意到,肖新良案件引發(fā)了公眾的熱烈討論。一方面,網(wǎng)民對基層執(zhí)法的合理性提出質疑,擔憂自身言論自由受到不當限制!另一方面,也有人呼吁理性表達,避免情緒化言論引發(fā)不必要糾紛。司法作為社會公正的最后防線,其判決不僅關乎個案公正,更影響著公眾對法治的信心。
哥樹春說,此次終審結果,既維護了肖新良的合法權益,也為類似案件處理提供了參考,有助于明確網(wǎng)絡言論的法律邊界,促進網(wǎng)絡環(huán)境健康發(fā)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