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濕潤的天氣為霉菌的滋生按下了“快進鍵”,冰箱中存放的食品、久置未動的廚具、部分腐爛的水果……都有可能成為引發(fā)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怎樣規(guī)避細菌、霉菌的侵擾呢?一定要牢記這些食物保鮮準則。
01
為什么高溫天氣容易引發(fā)食物中毒?
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對微生物滋生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像沙門氏菌這類常見的致病菌,繁殖一代僅僅需要15 - 20分鐘。并且,溫度每升高10℃,包括腐敗反應在內的各類化學反應速率大概會增加一倍。
那么,把食物放進冰箱儲存就萬無一失了嗎?冰箱并非萬能保鮮神器,它僅僅能“減緩”而非“杜絕”微生物的生長。實際上,冰箱里不同的儲存區(qū)域滋生的病菌也各不相同。例如,果蔬盒由于沾染了泥土和汁液,容易滋生耶爾森菌;隔板容易滋生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未加蓋的牛奶和燉肉冷藏12小時后,細菌數(shù)量比密封存放的要高出18倍;而在冷凍室中,反復解凍和冷凍的過程會促使細菌繁殖,同一塊速凍肉經(jīng)過4次解凍和冷凍循環(huán)后,細菌數(shù)量可增加15倍。
此外,水果如果發(fā)生霉變,即便切除霉變部分后食用,也存在安全隱患。這是因為霉菌毒素(如展青霉素)具有可溶于水的特性,能夠向鄰近看似正常的組織滲透,而且常規(guī)的清洗和烹飪方法也難以有效破壞這類毒素。
02
這幾類食物極易變質
應重點留意!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明確將4℃ - 60℃界定為“食物危險溫度區(qū)”,食物在這個溫度區(qū)間停留的時間越長,微生物滋生的風險就越高。而有些特定的食物可能會面臨更高的變質風險:
(1)涼皮、濕米粉:長時間存放容易受到椰毒假單胞菌的污染,產生劇毒且耐熱的米酵菌酸毒素。被污染時,其氣味或口感可能會發(fā)生細微改變(如微微發(fā)酸),但有時并沒有明顯跡象。
(2)冷加工糕點(奶油蛋糕、三明治):容易滋生金黃色葡萄球菌。室溫放置2小時的蛋糕表面,細菌數(shù)量就可能達到致病程度,應在購買后盡快冷藏,并在保質期內食用。當出現(xiàn)奶油酸敗變稀或者蛋糕體出現(xiàn)霉斑、有異味時,不可食用。
(3)切開的水果(西瓜、哈密瓜):在高糖分和高水分的條件下,有利于細菌滋生。室溫下放置4小時的切塊西瓜,其表面菌落總數(shù)可能激增10倍以上。應當現(xiàn)切現(xiàn)吃,剩余部分密封冷藏并在24小時內食用,如果瓜肉變軟、滲水、產生餿味或者酒味時不可食用。
(4)熟食鹵味:肉毒桿菌污染的風險較大。被污染時色澤會變暗、表面黏滑、散發(fā)酸敗或者哈喇味。
(5)海鮮水產(生蠔、蝦蟹、貝類):容易受到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腐壞的活貝類不開口或者開口后無法閉合,死掉的海鮮會腥臭刺鼻、肉質糜爛。
(6)葉菜類蔬菜(菠菜、生菜):直接放入冰箱未做處理的葉菜,5天后細菌數(shù)量可能增加107倍。當葉片變黃萎蔫、出現(xiàn)水漬腐爛、產生異味時不可食用。
03
食物中毒如何預防和急救?
醫(yī)生提示,當攝入可疑食物后,癥狀通常在數(shù)十分鐘至數(shù)小時內顯現(xiàn),潛伏期因病原體不同而有所差異。若出現(xiàn)疑似癥狀,首先要馬上停止攝入可疑食物,并留存可疑食物以及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樣本,以供醫(yī)療診斷。其次,少量多次補充淡鹽水或者口服補液鹽(ORS),避免飲用含糖飲料及牛奶。特別提醒,催吐只適用于意識清醒、配合治療且攝入時間短的患者,不可用于昏迷、抽搐、誤服腐蝕物、嚴重心臟病或者食管靜脈曲張患者。如果出現(xiàn)24小時內嘔吐或腹瀉達到或超過6次、體溫達到或超過38.5℃、嚴重脫水、意識模糊等嚴重癥狀,需立即就醫(yī)。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將生、熟食品分開處理,處理生肉海鮮后,用流動水和肥皂徹底清洗雙手超過20秒;烹飪肉類時,確保其中心溫度不低于75℃;剩菜復熱需煮沸不少于5分鐘;熟食在室溫條件下存放不宜超過2小時,冷藏溫度建議保持在0 - 6℃。
建議定期對廚具、臺面、抹布進行消毒;冰箱需每月徹底清潔消毒一次,冰箱里食物分層存放,熟食剩菜放在上層,生肉海鮮放在下層(防止交叉感染),蔬果放在專用抽屜。
此外,所有食品最好密封保存,葉菜用流水沖洗后浸泡10分鐘,充分瀝干或者吸干水分后再冷藏。
食品安全無小事。尤其在高溫高濕的天氣,掌握科學知識,養(yǎng)成良好習慣,時刻保持警覺,才能讓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牢牢守護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資料 | 新華網(wǎng)
編輯| 李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