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的輿論場中,我們聽慣了西方媒體那一套“俄羅斯是侵略者”的敘事,仿佛普京一覺醒來就決定出兵烏克蘭,把整個歐洲拖入戰(zhàn)火。
可近來,一些來自美國內(nèi)部的泄密文件、專家的“無意之談”,以及那些不經(jīng)意的政治表態(tài),像裂縫中的陽光一樣,撕開了西方話語的偽裝,讓這場曠日持久的俄烏戰(zhàn)爭背后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那些曾經(jīng)被掩蓋的事實、被刻意忽略的細節(jié),正在一點點拼出一幅新的地緣政治圖景。真實的戰(zhàn)爭起因,不是表面上的國家之間的沖突,而是背后操盤手的深謀遠慮。
在這場戰(zhàn)爭的起點,時間倒回至1991年,蘇聯(lián)的轟然解體曾震驚世界。15個加盟共和國各自分家,而烏克蘭作為最核心的三大共和國之一,不僅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關鍵,更是俄羅斯心頭難以割舍的一塊“心病”。
克里米亞、頓巴斯,這兩個名字,日后成為沖突的導火索,早已在那時埋下伏筆。烏克蘭獨立之初,俄羅斯與其簽署了友好協(xié)議,承認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的主權,并允許黑海艦隊繼續(xù)駐扎于塞瓦斯托波爾港。
這座港口是俄羅斯通往南歐、地中海的生命線,是黑海艦隊的心臟,一旦失去,俄羅斯的戰(zhàn)略空間將被極度壓縮。從那一刻起,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動向”就格外敏感。
時間推移到2004年,烏克蘭發(fā)生了第一次顏色革命——橙色革命。親美的尤先科上臺,提出加入北約和歐盟的意愿,烏克蘭的天平開始向西方傾斜。
而尤先科之后的亞努科維奇則試圖挽回與俄羅斯的關系,宣布暫停與歐盟簽署聯(lián)系國協(xié)定,重新?lián)肀Ф砹_斯。不曾想,這一舉動,引發(fā)了第二次顏色革命。
2014年,烏克蘭街頭抗議風起云涌,亞努科維奇被迫下臺,流亡俄羅斯。親美政權重新掌權,隨即對俄羅斯展開疏遠政策。
據(jù)后來的美國文件披露,這場政變背后,美國國務院提供了大量資金援助,甚至連新總理人選也由美方“指定”。這不是“民主”,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操控。
而克里米亞的局勢也在那時驟變。占人口近六成的俄語居民,面對烏克蘭政府的“去俄語化”政策感到不安,最終在俄羅斯軍隊控制局勢后,通過全民公投選擇“回歸俄羅斯”。公投結果震驚世界,96.6%的支持率,說明了當?shù)孛癖姷恼鎸崈A向。
與此同時,頓巴斯地區(qū)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也宣布獨立,并舉行公投。烏克蘭政府出兵鎮(zhèn)壓,頓巴斯的硝煙從此未停。這場長達八年的烏東戰(zhàn)爭,不僅造成數(shù)萬人死亡,更讓俄羅斯徹底對烏克蘭政府失去了信任。
此時,北約的東擴愈演愈烈。從1999年開始,波蘭、捷克、匈牙利相繼加入,2004年更是一次性吸納七國。
北約從原本的12個成員國擴張至30多個,其邊界距離莫斯科越來越近,俄羅斯的戰(zhàn)略空間被一寸寸蠶食。
普京并非沒有嘗試和平解決。他曾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公開表示反對北約東擴,多次提出加入北約的可能性。
但美國的回應卻是一貫的冷漠和拒絕。美國不希望俄羅斯成為盟友,它需要一個敵人,一個可以維持北約存在意義的“靶子”。
到了2014年之后,美國對烏克蘭的武裝援助逐步升級。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美國已經(jīng)向烏克蘭提供超過7億美元的武器和軍事裝備。2022年開戰(zhàn)前夕,美國更是將援助金額提升到1.25億美元。這不是和平的鼓勵,而是戰(zhàn)爭的催化劑。
普京在2022年2月24日下令發(fā)動特別軍事行動,并非一時沖動,而是在多次外交交涉無果之后的“最后一搏”。他提出的要求不過是烏克蘭中立、不加入北約,保障頓巴斯講俄語地區(qū)的自治權。這與美國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的立場如出一轍。
戰(zhàn)爭初期,俄羅斯迅速取得戰(zhàn)果,圍困基輔、控制赫爾松與頓巴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談判中,俄烏一度接近達成協(xié)議,烏克蘭承諾保持中立,俄羅斯撤軍,局勢幾乎迎來轉機。
但據(jù)《華盛頓郵報》披露,就在協(xié)議即將達成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飛抵基輔,向澤連斯基“傳授機宜”,強調(diào)“不能簽”,否則“俄羅斯就贏了”。于是,烏克蘭單方面退出談判,戰(zhàn)爭再次升級。
戰(zhàn)火導致烏克蘭東部四州通過公投加入俄羅斯,這些地區(qū)的俄語居民再也不愿回到戰(zhàn)前的烏克蘭。而烏克蘭政府在西方的支持下,拒絕承認現(xiàn)實,堅持收復失地,戰(zhàn)爭陷入拉鋸。
美國方面則繼續(xù)扮演幕后推手。到2025年初,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已超過750億美元,經(jīng)濟援助突破500億美元。這些援助并非無償,而是未來必須償還的債務。大量武器裝備是倉庫里的“庫存貨”,烏克蘭用自己的鮮血在為美國軍火商“清庫存”。
這場戰(zhàn)爭,表面上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民族沖突,實質上卻是美國通過代理人戰(zhàn)爭,試圖拖垮俄羅斯的一場精密博弈。
美國不愿看見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也不希望中俄關系緊密,唯有將俄羅斯困在戰(zhàn)爭泥潭中,才有機會維持其霸權地位。
而歐洲國家,則成為這場戰(zhàn)爭的“無辜陪葬品”。德國經(jīng)濟在2023年萎縮0.2%,能源危機嚴重,民生受創(chuàng)。法國、意大利也難逃其咎。唯有美國,靠著軍火出口與能源銷售,賺得盆滿缽滿。
從俄語族群的保護,到北約東擴的抵制,再到美烏背后秘密交易的揭露,普京的每一個動作都不是“狂人”之舉,而是深思熟慮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戰(zhàn)爭的根源,并非俄羅斯的野心,而是美國的一場“誘敵之計”。
對于中國而言,這場戰(zhàn)爭提供了深刻的教訓。要堅定走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不能被西方輿論牽著鼻子走。和平發(fā)展不等于妥協(xié)退讓,只有增強自身實力,才能在變局中立于不敗之地。
世界的真相,往往不是聲音最大的那一方說的,而是那些被壓制、被忽視的另一面。俄烏戰(zhàn)爭,絕不是一場簡單的地緣沖突,而是一場全球博弈的前哨戰(zhàn)。真正的“幕后黑手”,早已不是秘密。
當真相從西方的嘴里自己露出時,我們更應擦亮眼睛,辨清方向。在這個信息翻滾的時代,只有保持清醒,才能看穿那一層層的偽裝,看見真正的真相。
信息來源:
美專家:西方持續(xù)拱火 使烏克蘭危機不斷升級
湖南日報2023-10-07 11:29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