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極島》肉眼可見的撲了,雖然導演管虎和他媳婦還在那哭哭啼啼裝委屈求票房,但網(wǎng)民早已把這片子,和這個導演的底色扒了個底朝天。
由于片子撲的實在是太快,以至于前期拿了宣發(fā)費用的水軍,都還沒來及把單子做完,所以網(wǎng)上還有一幫人在盡職盡責的跟網(wǎng)友對壘,最典型的話術(shù)就是:二戰(zhàn)時英國人也是盟友,憑什么救英國人就不對?
這種詭辯話術(shù),著實讓人哭笑不得。別說中國人救英國人了,哪怕是拉貝這個政治極端不正確的德國納粹黨人,救因為他確實出手救了很多南京人,咱們這邊照樣出書拍電影做報道,大張旗鼓的感恩紀念——甚至到幾年前疫情時,都還因為他孫子的求救信,給德國優(yōu)先供應了一大票防疫物資。
所以,這是救英國人的事兒么?這是眼下東西方交惡的事兒么?真要是這個,為何去年以同樣歷史題材拍的電影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就沒有招致這種非議?
所以,這不過是轉(zhuǎn)移視線而已。大家真正討厭的,是管虎這個老登兒,一以貫之在自己的電影里摻雜私貨罷了。
摻雜什么私貨?就拿這個《東極島》來說,你救人就救人,本來這是一個展現(xiàn)中國人正面形象的題材;可你非把中國人一個個拍的慘兮兮、賤兮兮,然后把英國戰(zhàn)俘扯出一大堆的高光,這算幾個意思?
當然,很多人說,那時候的中國人是很落后,本來形象就確實不怎么樣。這個聽上去確實也不是沒道理。但且不說物質(zhì)上的窮不代表精神上也窮。最關(guān)鍵的是,窮和猥瑣,完全是兩碼事。電影里的漁民,手抖著藏糧食時像偷東西,被日軍踹倒時倦成一團像蝦米——這種描繪算幾個意思?
別扯什么這就是亡國奴的普遍應有狀態(tài)。那英國人還是戰(zhàn)俘呢,而且還不是那種英勇抵抗,力竭被俘的悲情戰(zhàn)俘;而是太平洋戰(zhàn)爭初期,被日本一打就崩,一嚇就降的慫包戰(zhàn)俘。為啥你拍英國人時,不也來這一套?二戰(zhàn)時期的香港,乃至整個東南亞被俘英軍,他們的表現(xiàn)難道就配不上廢柴和精神奴隸的稱呼?
可導演偏要把中國人拍的猥瑣。除了幾個必須高大上的主角,其他人都必須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一股衰勁兒乃至勁兒,后面所謂的反抗也是為了簡單的復仇,精神內(nèi)核極為狹隘;但與此同時,卻給了英國俘虜一大堆特寫鏡頭,鏡頭里的他們,也都顏值頗高,精氣神很足。
下賤
以上這些,以及類似的各種操作,就是這片子被大把人反感乃至抵制的原因。其實這也是管虎這個導演的在網(wǎng)上不招人待見——尤其是不招男性觀眾待見的原因。這哥們,就跟現(xiàn)在臭了名聲的精蒙導演烏爾善一樣,總喜歡在自己的電影中,摻一些自以為是的私貨。
什么叫自以為是的私貨?就是和那種正常的,主流的敘述不同,能夠凸顯自己認知獨特,高人一等的東西,尤其是喜歡通過這種方法,來混淆歷史,打壓主流認知。烏爾善是精蒙,但由于它精的那個心里想象的所謂的“蒙”,文化上沒太多出彩的內(nèi)核,所以除了在演員使用時故意排擠主體民族外,他還喜歡在自己的作品,在里面摻雜一大堆西方的精神和文化類的東西。
至于這個管虎,他倒不會在演員這方面排擠主體民族——畢竟他也是這個族的。但他跟烏爾善一樣,就愛夾雜私貨。
當然,這些私貨,其實也不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他一個戲班子的班主,沒那個人文造詣;但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特,顯示自己的高于主流大眾認知的境界和品味,他也特愛從西方那一套文化和敘事中抄襲,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本土化改造一番,灌輸?shù)棺约旱淖髌分?,作為自己超凡脫俗、凌駕于大眾和主流之上的精神自嗨法寶。
這種創(chuàng)作思路,最后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中,就是在這類文藝界人士的作品,往往在精神內(nèi)核上廣受非議——畢竟你非要把主流口味摁在地上摩擦,非要彰顯自己高人一等的認知和品味,那大家當然覺得不爽。
而另一個特點,就是這類文藝界人士因為自身真實水平有限,沒法創(chuàng)新出什么真的高階認知體系,所以他們對自己高人一等的理解,對于自身“布道者”形象的自我塑造,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化體系高于東方這個基礎(chǔ)上的。
他們先預設(shè)一個西方文化比東方文化更優(yōu)秀的心理立場,把自己扮演為西風東漸的紐帶,然后在自己作品里將這種理念不斷灌輸給大眾。只要中國大眾潛移默化中認可了,接受了,承認了自己作為達利特的心理定位,那自己作為達利特領(lǐng)班,自然也就獲得了高華的身份地位。
當然,這套模式,也不是這些半老不老的中登兒首創(chuàng)的。改革開放后的前幾代文藝界人士,不管是耍筆頭的,還是扛攝像機的,都喜歡這么搞。
畢竟那個時代嘛,崇洋媚外是全民風潮,中國大眾普遍都是達利特精神狀態(tài),所以這種抬西貶東,引西方文化理念自抬升價,在國人跟前扮演布道者、開悟者的文藝創(chuàng)作者屢見不鮮——最關(guān)鍵的是,當時的國人,也確實吃這一套。
只不過時移世易,隨著國力增強和四個自信確立,當年那個盲目跪舔西方的時代已經(jīng)遠去。再玩這一套,越來越多的人不買單了。
這種情況下,其實真正的成名老登還好說。雖然他們當年也是主要創(chuàng)作那些揭露中華民族陰暗丑陋面,描繪中國人劣根性、渲染中國人愚昧落后的作品——說白了就是就是配合雅利安人精神精神奴役南亞本土原住民。但他們畢竟成名的早,所以只要他們能識時務(wù),轉(zhuǎn)變創(chuàng)作思路,大眾依然對他們還是寬容的——畢竟大眾自己也是從精神達利特過來的,對這幫當年積極充當達利特領(lǐng)班,通過靠博海外大獎兒出頭的文藝老登兒也能理解。
可管虎、烏爾善這些半老不老的中登兒就不同了。像張藝謀、陳凱歌這幫老登們霸占舞臺C位時間太久,以至于雖然他們也跟老登兒一樣,在出道后就鉆研達利特領(lǐng)班的出頭套路,但由于遲遲沒有出頭的機會,等到老登影響力漸散,舞臺空位留出時,時代已經(jīng)變了,受眾認知也已經(jīng)變了。
這就讓他們陷入尷尬的境地——再沿襲傳統(tǒng)老登兒們那種赤裸裸媚西貶東,去西方拿大獎進而國內(nèi)成名的達利特領(lǐng)班道路,現(xiàn)在國人越來越不買賬。
但如果徹底轉(zhuǎn)向,去學吳京他們?nèi)ジ阌才蓯蹏}材——自己不光是年年紀大,更重要的是知識結(jié)構(gòu)偏舊,搶點卡位也晚了,所以有些趕不上趟,市場已經(jīng)沒他們的空間。
而如果要去學婁燁、賈樟柯等同輩——這個倒不是不行。但人家那是真的可以要名不要錢,為了拿西方的獎項,而甘愿被中國電影市場封殺。這對又當又立,既想當精神導師pua中國大眾,又想從中國觀眾手里拿票房圈銀子的俗人導演來說,實在是又有點難以接受。
最后,他們就只能折中出一套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的怪胎。即既迎合中國觀眾口味和需求,搞出一套表面充滿中國化,符合中國主流敘事和政治正確的作品,但暗地里又各種攜帶私貨,把他們那套神神鬼鬼的東西摻雜其中,在各種細節(jié)層面,竭力展現(xiàn)西方高于東方的精神內(nèi)核,以維持自己作為達利特領(lǐng)班的精神地位。
這就是為什么大家看《東極島》、《封神》這些影片,覺得極其別扭的原因。你說他違規(guī)嗎?真不違規(guī),二戰(zhàn)時英國人是咱們的盟友,咱們拍救英國人的二戰(zhàn)題材電影,這政治上沒有任何問題。還有《封神》,那就更不用說了,傳統(tǒng)中華文化題材,誰能說個不是?就算大量啟用非主體民族演員扮演華夏先民的祖宗,這個在中華民族大融合的現(xiàn)今宏觀敘事框架下,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在政治正確的框架之下,各種亂七八糟的私貨,暗戳戳的夾雜其中;反正中國人是亡國奴,所以必須各種猥瑣,來自大英的戰(zhàn)俘卻可以各種高光;《封神》里的各種設(shè)定,也可以用西方的那一套來重新解構(gòu)。
這套玩法,有沒有效果?一開始還是有效果的。畢竟暗戳戳的搞,大家剛開始也不會想這么多。但隨著時間流逝,就不行了。畢竟大眾的受教育水平和認知能力在不斷提高,再加上社交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迅速,很快這些隱藏邏輯就被各路大神各種解剖,并擴散至網(wǎng)絡(luò)大眾。
另一方面,社會大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變化。管虎、烏爾善這類,他們擅長的是硬派男性題材電影。你看不管是《狼圖騰》、《封神》還是《八佰》、《東極島》,這些題材明顯都是男性更感興趣的。
而近年來,國內(nèi)女拳極端泛濫,這導致了個后果——既男性對意識形態(tài)隱秘滲透的警覺性和厭惡性大幅提升。畢竟女拳就是借女權(quán)的皮逐步滲透的。一開始男性基于傳統(tǒng)道德和政治正確,對此不以為意甚至表示認可,等后面發(fā)現(xiàn)女權(quán)外衣之下實際上是宣揚女性極端利己,這時候女拳已經(jīng)泛濫成災,形勢徹底失控。
有了這個教訓,現(xiàn)在的中國男性——尤其是中青年男性知識群體,對意識形態(tài)滲透是非常警覺的。而管虎、烏爾善他們的這類硬派電影的主要受眾,又偏偏是這幫人。
這一下就倒了大霉。這幫人有文化,有知識,烏、管這種戲班主層次的所謂文藝圈人士,他們的有限知識水平和能力,明顯不足以炮制出能瞞過這幫男性知識群體的私貨。所以他們的這些小動作,在電影一上映就會被識破。
然后,男性中青年知識群體,又在網(wǎng)絡(luò)輿論場上也有極強的影響力,而且正在吃女拳的苦頭,所以對過去的忽視縱容懊惱不已。這種情況,導致現(xiàn)在的他們,反應非常迅速,一旦發(fā)現(xiàn)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跡象,就直接扒皮開錘,并掀起輿論風浪。而作為導演,雖然烏、管背后有片方資本撐腰,但也架不住對方不僅人多,而且知識和認知體系超強,以至于輿論上是罵也罵不過,辯也辯不贏;甚至越扯,自己被扒的越徹底,最終口碑迅速崩盤。
這也是短短兩三年內(nèi),管虎、烏爾善就經(jīng)歷了從《八佰》、《封神》大獲全勝,到《封神2》《東極島》口碑迅速崩盤,自己名聲也慘遭反噬的重要原因。管虎還是那個管虎,烏爾善還是那個烏爾善,他們從來沒有變過。但他們的受眾,他們面對的國內(nèi)輿論環(huán)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發(fā)生了變化。
不過,這也是他們應得的。他們?yōu)樽约旱男幼鞑贿`規(guī)而沾沾自喜,幻想著以精神導師的姿態(tài),站著把錢賺了。
但殊不知,你不違規(guī),只是表示你的作品可以上院線去賣票;但如果你想用片子去侵犯樸素情感,霸凌主流認知,那你的票沒人買,也是理所當然。
畢竟,票能不能賣由官方的法規(guī)定;票有沒有人買,由受眾的道德評判定。而道德的標準,從來都是在法規(guī)之上的!
本文為云石原創(chuàng)2566節(jié)。喜歡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云石,持續(xù)收看全部云石海外風云系列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