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走平岡?!睂嶋H上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作于熙寧八年,彼時蘇軾年僅四十歲。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蘇軾自稱老夫,未免太早了些。
正在進行的十五運會群眾比賽乒乓球項目中,來自香港的張耀釗,迎來自己的全運會首秀。他倒是可以理直氣壯地自稱老夫,因為他已是81歲高齡,所謂耄耋之年是也。
81歲的參賽選手張耀釗。羊城晚報記者鐘振彬柳誠攝
81歲參與十五運會群眾比賽的角逐,不管結(jié)果如何,張耀釗都已經(jīng)是人生贏家。輪椅?拐杖?顫顫巍???這是很多人對80歲的慣常想象。但是倘若你看了視頻,看張耀釗手持球拍揮汗如雨,和對手打得有來有回有張有弛,你會對有關(guān)年輪與生命有完全不一樣的看法。甚至還會因此而懷疑“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之類的詩句是不是過于矯情了。
這正是十五運會群眾比賽的魅力所在。各種職業(yè)、各種年齡、各種經(jīng)歷的選手活躍在賽場上,共同奏響群眾體育激蕩人心的交響樂,展現(xiàn)了生命的無限可能性。即便是像張耀釗這樣60多歲才開始練習(xí)打乒乓球的選手,只要心懷熱愛,夢想不滅,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張耀釗,十五運會群眾比賽的賽場上,還有許許多多動人的勵志故事。這些故事不需要刻意塑造,它們就在自然而然的奔跑、比賽以及平凡得如同拉家常的對話中一一閃現(xiàn),神韻流溢,火花四濺。
比如有這樣一群平均年齡超過45歲的中年女子,組成了一支“媽媽足球隊”,出現(xiàn)在群眾組五人制足球賽場上。她們曾經(jīng)是專業(yè)女足運動員,退役后回歸平凡生活。人到中年,終究是放不下心中對足球的熱愛,幾年來,日子再忙,每周約球的習(xí)慣從未改變。她們在這里找到了熱情、找到了堅持、找到了意義。
隊員們在足球場上拼搶。圖/南方+
有些人會覺得意義一詞有時略顯空洞,那么聽聽她們是怎么說的吧——“這種年紀(jì)了還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話題,真的挺好”“身體好了很多,現(xiàn)在上到五樓氣都不喘了”“最開心的時候就是今天晚上有球賽”“足球就像人生一樣,不斷去努力,不斷去追求,不斷有目標(biāo),然后坦然地接受最后的結(jié)果?!薄y道這不就是最好的意義嗎?于她們而言,意義就是她們臉上的光澤,無怪乎在接受采訪時一個個容光煥發(fā)。
群眾組女籃北京隊球員劉楊更是直言此番參賽就是“為了圓自己的夢”。劉楊曾經(jīng)就讀于清華大學(xué),讀書時一直從事籃球運動,如今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多年沒有訓(xùn)練,她坦言復(fù)出過程中無數(shù)次想過放棄,但是一路堅持到了現(xiàn)在?!拔蚁敫嬖V孩子,媽媽在40歲的時候,還愿意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拼搏?!?/p>
媽媽是清遠(yuǎn)人、此番來到清遠(yuǎn)參加中國式摔跤項目的香港運動員陳耀輝,則滿臉興奮地表示好有歸屬感、好像是代表清遠(yuǎn)在參賽。
如果要一一講述,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敘不盡的情誼。
牧野鷹揚唱大風(fēng),豪情萬丈擔(dān)山河。如火如荼的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既是對體育榮光的全民共享,也是一個個個體不放棄、不拋棄的逐夢之旅。時光流轉(zhuǎn),但賽場上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張笑臉都將定格在光影中、留存于記憶里。許多年以后,它將依然令人感到振奮和溫暖。
文丨羊城晚報評論員 林如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