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甘薯的農(nóng)戶都知道,藤蔓上的葉子要是出了問題,底下的薯塊就長不肥實。甘薯褐斑病就是專找葉子麻煩的 “搗蛋鬼”,別看剛開始只是葉片上幾個不起眼的小斑點,真蔓延起來,能讓半畝地的收成打?qū)φ邸?/p>
這病是真菌搗的鬼,多在夏末秋初發(fā)作。剛發(fā)病時,葉子上先是冒出些褐色的小點點,慢慢擴大成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斑塊,周圍還帶著一圈黃色的暈圈,就像給斑點鑲了個邊。要是趕上連陰雨,斑塊上會蒙上一層灰黑色的霉層,那是病菌在 “生孩子”。嚴(yán)重的時候,一片葉子能爛掉大半,整株藤蔓的葉子像被火燒過一樣發(fā)黃脫落,只剩光禿禿的藤條趴在地上。
葉片被禍害成這樣,甘薯就沒法好好 “吃飯” 了。光合作用弱了,制造的養(yǎng)分少了,底下的薯塊自然長不大,有的還會變得奇形怪狀,表皮皺巴巴的。更糟的是,葉子早落會讓藤蔓提前衰老,就算后期雨水充足,也難挽回?fù)p失。有農(nóng)戶試過,嚴(yán)重發(fā)病的地塊,每畝能少收兩千多斤,而且剩下的薯塊不耐儲藏,放不了幾天就會爛掉。
對付這病,得從選苗就上點心。最好挑那些葉片厚實、抗病性強的品種,比如 “徐薯 32”“商薯 19” 這些老品種就比較扛病。育苗時別用帶病的藤蔓,插苗前把切口泡在多菌靈溶液里浸上十分鐘,能殺死藏在里面的病菌。
種的時候講究也不少。別一塊地連年種甘薯,和玉米、花生輪著種兩年,地里的病菌就少多了。藤蔓長起來后,要及時把底下的老葉、黃葉摘掉,讓田壟里通風(fēng)透光,潮濕的環(huán)境最容易讓病菌滋生。施肥時別光用氮肥,多摻點草木灰、過磷酸鈣,藤蔓長得壯實了,抗病能力自然強。
要是地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病斑,就得趕緊動手。發(fā)病初期,把帶斑的葉子摘下來深埋,別隨手扔在田埂上。然后用苯醚甲環(huán)唑或者代森錳鋅這類藥,按說明書兌水后噴在葉背上,連噴兩次,中間隔上七天。噴藥最好選在晴天的傍晚,避開正午的烈日,不然藥水沒起作用就被曬干了。
其實這病就怕 “干凈” 二字。秋收后把地里的殘枝敗葉清干凈,深翻土地時把病菌埋到地下,來年春天再撒些生石灰消毒,基本就能把病害控制住。農(nóng)戶常說 “三分種七分管”,對付甘薯褐斑病,細(xì)心管理比啥都管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