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學歷史但從不執(zhí)于歷史的花鹿不花。
感覺現在武大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群眾不滿意,社會輿論不滿意,就連上級似乎也不滿意。
今天的新華社評論發(fā)了一篇文章:
《輿情應對“唯上不唯實”是一種“向上甩鍋”》。
如果大家沒有忘記半個月前武大校長對記者說的那句“等上級安排”,相信大家都能猜得到,新華社這篇銳評劍鋒究竟是指向誰的。
在這片銳評里說得很清楚:
明明校規(guī)里寫得明明白白的處分復核,卻要“等上級發(fā)話”;
明明法院已經給出結論,卻要“層層上報耗到輿論升溫”。
一句話:
這不是請示,是甩鍋;不是謹慎,是躺平。
新華社很有水平,批評地擲地有聲。
這時候的武大如果是一個人,聽到這樣高級別權威媒體的批評會是什么感情?
我印象中的武大是英雄輩出的武大,是有俠氣的。
陳潭秋、李漢俊、耿丹、何羽道、林可彝、鄔聘三、何子述、任開國、劉季良、聞一多、吳宗魯、梅玉珂、許聞道、嚴大朱、葉英群、陳漱之、伍云、聶之俊、曹介、謝文耀、許明清、陸蘭秀、章培毅、陳彥儒、韓秉煬、戴健、王志德、黃鳴崗、陳如豐……
在一百多年的武大校史中,這些燦若晨星的名字佐證武大曾經是充滿英雄氣的武大。
回首百年,武大是如何一步步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呢?
當最高級別的媒體指著鼻子痛斥武大的時候,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武大的劍,為什么不利了呢?
這難道真的只是武大自己的問題?
不想多說什么了,就隨便講個故事算是陪大家閑聊吧。
《資治通鑒》中有這么一句話: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chuàng)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吳王喜愛精通劍術、善于搏擊的武士,于是民間百姓為了迎合吳王喜好,紛紛投身劍術練習。
因為頻繁拿劍訓練,導致老百姓身上也布滿了傷疤。
而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
那些生得苗條、柔弱的妃子和宮女受到寵幸,連她們的家人也跟著被封官授爵。
于是宮中人開始大量減肥瘦腰。
他們不約而同地節(jié)制飲食,強迫自己一天只吃一餐飯,到最后只能扶著墻才能站起來。
即使經常為此餓得頭昏眼花也在所不惜。
沒過多久,滿朝大臣臉色都餓得黑黃黑黃。
后宮的女子甚至為了減肥都餓死了不少。
《墨子》記載: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后漢書·馬廖傳》記載: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好了,故事講完了。
武大現在是個軟柿子,目前一點也看不出他的英武和俠氣了。
挺可惜的。
但這種軟弱,我猜,并不是武大骨子里自己生長起來的。
早點硬氣,不要等上級指示,不要被人批評甩鍋躺平。
要給一個對得起自己的答案,了解此事。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對得起百年武大的英名。
晚安!
做個好夢~~~
當過英雄的人,誰又愿意當狗熊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