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4日晚的亞洲杯1/4決賽,中國男籃79比71擊敗韓國,十年后終于再次殺進四強,這場勝利讓不少老球迷直呼解氣——尤其是面對韓國這種老對手,贏球的成色自然不一樣,不過場面并非一邊倒,甚至在賽后輿論場上,褒的是一撥人,罵的也是一撥人
上半場的走勢,其實埋下了全場基調,中國隊靠著防守和關鍵人的爆發(fā)拉開分差,王俊杰——這個本該還是校園球員的年輕四號位——半場10投6中拿到15分,他的持球進攻像開了技能包,面對韓國內線一會兒背打一會兒面框,打得對手防線滿是漏洞,可別忘了,高詩巖和廖三寧在外線的防守幾乎鎖死了韓國的三分,讓對方命中率只有18%,這也是能領先到兩位數的底氣
余嘉豪的表現算是完成了自我救贖,上一場被噴到體無完膚,這一回在籃下的對抗和保護籃板都很硬,半場的26比17籃板領先直接壓住了對手的節(jié)奏,蘇群就說了,上一場罵余嘉豪的人,這回中場休息得排隊道歉,不過也有人提醒,這種“先噴后道歉的戲碼不能總演,年輕球員的起伏本來就是過程的一部分
胡明軒的低迷也成了輿論焦點,他首發(fā)出場卻幾乎全程負作用,持球推進慢、出球選擇差,面對韓國的高壓防守顯得很無措,京媒和遼媒都點名批評,質疑他為什么一到硬仗狀態(tài)就下滑,這不是一場兩場的問題,到了淘汰賽階段再暴露短板,對球隊的殺傷可不小
戰(zhàn)術層面,楊毅賽前就強調過防守原則——不夾擊,不過度協防,1到4號位見掩護就換,5號位則沉下去,結果中國隊基本照做,韓國外線沒能找到日本式的持球擋拆投籃威脅,整場進攻效率被壓得不高,這種有針對性的部署,說明教練組的賽前研究是到位的
場上還有小插曲,韓國隊的小動作不少,頂胯、推腰這些老毛病沒少用,這種時候,年輕球員能頂住心態(tài)不炸也算進步,中國隊反而在快攻反擊中狠狠還擊了幾波,白曉籃就說,只要能把反擊打起來,韓國人就容易崩,這回確實被說中了
賽后,媒體和球迷的反應幾乎形成了兩極,王俊杰被夸成了“真香代表,從校園籃球直接打進國家隊正賽名單,這二十年來幾乎沒先例,結果他首秀洲際大賽就穩(wěn)得像個老將,這種故事感很容易讓人代入,甚至有人開始討論他會不會是未來四號位的答案
而胡明軒則在另一端被“群嘲,不是說他沒有價值,而是這種在關鍵戰(zhàn)掉鏈子的情況已經不止一次出現了,球迷對他的耐心正在消耗,尤其是在其他人都拿出高強度表現的對比下,他的存在感顯得格外尷尬,這種落差本身就容易引發(fā)情緒
你說巧不巧,這場比賽既像一面鏡子,又像一個分水嶺,鏡子照出了中國男籃在防守端的可塑性,也照出了部分球員的短板,分水嶺則是——能不能靠這種團隊防守和年輕人的爆發(fā)去沖擊更高的目標,畢竟半決賽面對的對手只會更強
總結來看,這是一場值得高興的勝利,十年后再進亞洲杯四強是節(jié)點,也是機會,可喜的是,球隊找到了新的爆點和戰(zhàn)術執(zhí)行力,不足的是,陣容穩(wěn)定性和核心球員的發(fā)揮仍有待提高,如果說王俊杰的橫空出世讓人看到驚喜,那么胡明軒的低迷就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號,接下來能不能走得更遠,就看中國男籃能不能在保持硬度的同時,把這些問號變成驚嘆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