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吉利發(fā)布的2025年中期業(yè)績報告,上半年營收首次突破1500億元大關,達到1503億元,同比增長27%,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凈利潤92.9億元,同比下降14%。
在亮眼的營收數(shù)字背后,是吉利汽車對市場格局的重新洗牌。
今年上半年,吉利總銷量達140.9萬輛,同比增長47%,市占率首次突破10%;新能源銷量72.5萬輛,同比增長126%,滲透率高達51.5%。
表面上看,92.9億元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4%,但這一下滑主要源于2024年上半年出售附屬公司及合資公司股權帶來的非經(jīng)營性收益。
如果除掉這部分收益后,吉利上半年核心歸母凈利潤實際達到66.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2%。
吉利汽車在規(guī)模擴張的同時,盈利能力也在穩(wěn)步提升,毛利總額增至247億元,整體毛利率維持在16.4%的健康水平,總現(xiàn)金儲備更攀升至588億元,為企業(yè)后續(xù)發(fā)展提供了現(xiàn)金流。
吉利的增長來源主要源于新能源車型,上半年新能源銷量達72.5萬輛,同比暴漲126%。
新能源滲透率高達51.5%,意味著吉利每賣出兩輛車中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這一比例遠超行業(yè)平均水平。
尤為亮眼的是,獨立僅兩年多的吉利銀河品牌上半年銷量達54.8萬輛,同比增長232%,截至7月底累計銷量已突破120萬輛,迅速崛起為國內銷量僅次于比亞迪的新能源品牌。
很顯然,吉利銀河品牌的爆發(fā)式增長,直接推動了吉利新能源業(yè)務的跨越式發(fā)展。
吉利銀河品牌的異軍突起,則是通過“摸著比亞迪過河”實現(xiàn)的,比亞迪哪款車型暢銷,銀河便迅速推出相應競品,這種策略在星愿車型上得到完美體現(xiàn)。
作為對標比亞迪海鷗的產(chǎn)物,星愿在尺寸上接近海豚,但起售價卻比海鷗低1000元,同時在純電續(xù)航和動力性能上略勝一籌。
這種價格低一點,配置高一點的組合拳效果顯著,2025年上半年,星愿單車型銷量超過20萬輛,多次登頂國內單一車型銷量冠軍,成為推動銀河品牌增長的頭號功臣。
銀河品牌的產(chǎn)品對標策略遠不止于星愿一款車型,銀河E8對標比亞迪漢EV,銀河L7瞄準宋Plus DM-i,銀河L6競爭秦PLUS DM-i,銀河星耀8則與漢DM-i形成直接競爭。
這種全方位、系統(tǒng)性的對標布局,使得銀河品牌能夠在各個主流細分市場與比亞迪展開貼身競爭,蠶食市場份額,關鍵是一旦比亞迪降價沖銷量,“內卷”、“打價格戰(zhàn)”的帽子就會給你扣上。
但這種“摸著比亞迪過河”的策略也并非沒有隱憂與挑戰(zhàn),單車售價下滑是另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單車平均售價下降了1.4萬元,主要原因在于銀河品牌等平價車型銷量占比提升,而高端品牌增長相對放緩。
價格下探雖然有助于擴大市場份額,但也直接壓縮了利潤空間,一部分新能源車型的利潤率已降至5%以下。
未來吉利以價換量的策略能否持續(xù),則取決于吉利能否通過規(guī)模效應和技術降本消化價格壓力。
另外在國際化方面,吉利的表現(xiàn)并不好,上半年出口銷量約18萬輛,較2024年同期的19.74萬輛下降約8%,其中東歐市場銷量下滑高達40%-50%。
對標比亞迪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復制比亞迪在中國市場上的成功,但能否復制比亞迪的規(guī)模化效益和海外擴張的路徑,目前吉利并沒有表現(xiàn)出更強的實力。
就拿海外市場來說,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海外累計銷量超47萬輛,比去年全年海外銷量還要多,吉利在海外市場的擴張布局顯然略遜一籌。
未來吉利在借鑒學習的道路上,還應該通過差異化改進和市場布局提升份額,只有這樣才能夠更為持久的發(fā)展。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