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時聊國家安全,總愛盯著外部那些事兒,比如軍事摩擦、經(jīng)濟壓力啥的??蓪嶋H上,真正棘手的往往是內部那些看起來跟自己沒兩樣的家伙。
他們混在人群里,穿著體面衣服,干著出賣情報的勾當。這些人造成的損失,比外頭對手的明槍暗箭還狠,因為他們知道內情,能直戳要害。
近年來,中國在科技、國防上飛速進步,但內部泄密案子層出不窮,國家安全部門公布的案例越來越多,讓人不得不警惕。那些“自己人”披著漂亮外衣,實際上成了最大隱患。
軍工核心情報外流帶來的沉痛教訓
軍工領域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東風導彈系列就是戰(zhàn)略威懾的關鍵支柱。東風-31作為洲際導彈,技術參數(shù)屬于頂級機密,管理制度嚴到不能再嚴。可2005年爆出的郭萬鈞案子,徹底打破了這種防線。
郭萬鈞是導彈技術專家,1942年出生,早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物理系,后來進入航天系統(tǒng),參與多項戰(zhàn)略導彈設計,到九十年代初成為東風-31項目的副總設計師。他本該是國防貢獻者,卻從九十年代中后期開始,向臺灣間諜沃維漢提供情報。
沃維漢是奧地利籍華人,實際為臺灣情報機構工作,兩人通過親戚關系結識。郭萬鈞先后七次泄露導彈彈道參數(shù)、射程計算和機動發(fā)射細節(jié),換取大量美元。這些情報直接讓境外勢力掌握了導彈核心數(shù)據(jù),影響了國家戰(zhàn)略部署。
沃維漢以金錢誘餌拉攏,郭萬鈞一步步陷進去,沒能收手。案子從1999年國慶閱兵后啟動調查,當時西方媒體對東風-31亮相反應平淡,國家安全部門懷疑有泄密。追查六年無果,直到2005年初,郭萬鈞妻子張某買菜時用美元支付,被攤主上報,才牽出線索。
公安突擊搜查郭家,查獲美元和文件殘片。2007年5月24日,北京法院以間諜罪判處郭萬鈞和沃維漢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財產(chǎn)。2008年11月28日執(zhí)行槍決。這案子不光毀了郭萬鈞個人,還讓導彈項目被迫調整,損失巨大。
類似事件提醒大家,內部高管接觸機密多,境外勢力總愛從這兒下手,拉攏方式簡單粗暴,就是錢。郭萬鈞這類人,本該忠誠,卻為私利背叛,教訓太深刻了。
近年來,國家安全部門還曝光了其他軍工泄密案。比如2024年10月,火箭軍相關傳聞中提到肖龍旭類似郭萬鈞第二,涉嫌泄露導彈情報。
這些案子多發(fā)生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但影響延續(xù)到現(xiàn)在。軍工企業(yè)內部人員管理松懈點,境外間諜就鉆空子。國家為此加強了保密教育,提升公職人員待遇,避免類似悲劇重演。
可問題在于,這些“自己人”外表光鮮,實際心懷鬼胎,防不勝防。軍工泄密不只是技術流失,還動搖國家威懾力,讓外部對手有機可乘。想想看,日本美國那些明面壓力算啥,內部這些家伙才真正可怕。
留學生群體易成境外間諜拉攏目標
留學生出國求學,本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可有些人卻被境外勢力盯上,成了泄密工具。國家安全部2024年2月公布的張某案子,就是典型。
2006年,張某高考失利后苦讀語言預科,2007年進入境外知名大學讀研究生。他成績優(yōu)異,得獎學金,當班長,導師凱迪特別青睞。凱迪表面是學術導師,實際是間諜,向張某引薦外國人埃克森和伊森。
起初,他們讓張某提供學校中國留學生信息,許諾金錢報酬。張某同意后,逐步深入,兩人亮明間諜身份,以之前信息威脅,要求張某加入。畢業(yè)前,他們幫張某改成績單,寫推薦信,讓他回國進入科研院所。
作為交換,張某繼續(xù)提供情報,包括留學生名單和科研文件。張某回國后,沒停止活動,直到被依法處理。這案子顯示,境外間諜愛用情感拉攏和金錢誘惑,留學生警惕性低,容易上鉤。
不止張某,國家安全部還披露其他留學生案子。比如2025年,有些留學生因網(wǎng)絡釣魚被策反,提供國防科研數(shù)據(jù)。境外勢力針對留學生的手法多樣,從導師引薦到社交圈滲透。
留學生在外孤單,遇到“熱心人”幫忙,就放松警惕?;貒螅@些人混入要害部門,繼續(xù)竊密,危害更大。張某這類人,本該貢獻才華,卻為小利背叛,毀了前途也傷了國家。
留學生群體龐大,2023年超百萬出國,境外間諜視之為突破口。國家為此加強反間防諜教育,提醒大家出國別輕信他人。
相比日本美國的外在威脅,這些披著漂亮外衣的“自己人”,從內部瓦解更陰險。留學生被策反案子頻發(fā),說明防范得從源頭抓起,增強意識才能堵住漏洞。
網(wǎng)絡和日常工作中隱蔽的泄密風險
現(xiàn)在數(shù)字化時代,泄密不限于軍工或留學生,網(wǎng)絡和日常工作也成戰(zhàn)場。2025年6月國家安全部公布三起網(wǎng)絡攻擊案子,境外間諜用高科技竊密。
某國家級實驗室王某,隨意點“官方鏈接”,電腦中毒,內部文件外流。另一案,科研機構小李用AI軟件寫報告,核心數(shù)據(jù)被平臺漏洞泄露。
2025年7月,沿海公司攝像頭因默認密碼未改,被黑客遠程操控,拍攝港口動態(tài)傳境外。這些案子顯示,網(wǎng)絡間諜無需物理接觸,就能竊取軍事、科技情報。
日常工作中,低級錯誤也釀大禍。2018年5月,事業(yè)單位賀某新入職,將三本秘密級匯編書籍交給保潔員,當廢紙賣到收購站。幸好及時發(fā)現(xiàn),沒進一步擴散,但暴露管理松懈。類似,某單位李某微信群傳秘密通知,被截獲。
國家保密局通報多起內部人員案子,2025年3月全球暗網(wǎng)捕獲中國泄露數(shù)據(jù)超35萬份,高價值情報近6000份。行業(yè)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境外勢力用充電寶改裝芯片、釣魚郵件等方式,拉攏內部人。賀某、小李這類人,不是故意,但疏忽成隱患。
網(wǎng)絡安全成新戰(zhàn)場,2025年2月美國NSA攻擊亞冬會系統(tǒng),竊取國防科研數(shù)據(jù)。內部人員用默認密碼、隨意上傳文件,就給間諜開門。
相比外部對抗,這些“自己人”行為雖小,卻累積成大威脅。國家加強網(wǎng)絡防護,開展整改,可個人意識弱,風險還在。這些事兒離大家不遠,工作中多留心,就能少出事兒。
郭萬鈞、沃維漢槍決,張某依法處理,賀某記過,小李追責。后果不光個人完蛋,國家損失巨大,東風-31被迫改版,科研進度延誤。
2025年,國家同周邊17國合作反間諜,內部也推生物安全法,應對非傳統(tǒng)威脅??蓡栴}根子在“自己人”身上,他們披著漂亮外衣,混在內部,破壞信任。
境外勢力總愛從金錢、情感下手,拉攏高管、留學生、普通員工。防范得靠大家,國家安全部呼吁全民警惕,報告可疑行為。企業(yè)單位加強保密培訓,個人別為小利冒險。
日本美國那些壓力,能靠實力應對,但內部這些家伙,才是最難防的敵人。守護家園,從自己做起,別讓漂亮外衣蒙蔽雙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