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養(yǎng)孩子是不是總在“愁”?小學愁他寫作業(yè)磨磨蹭蹭,中學怕他叛逆跟你對著干,天天盯著、催著、吼著,自己累得嗓子冒煙,孩子還不領情。
其實,養(yǎng)孩子不是“馴獸”,不用天天繃緊弦;也不是“種地”,不用盼著他立馬長成才。
找對方法,孩子能少點叛逆、多點出息,咱們當爸媽的也能少點煩躁、多點輕松——關鍵就在這三件事上,做好了,日子能順不少。
1、少管“該他自己做的事”,放權才養(yǎng)出有主見的孩子,父母也省心
誰沒替孩子“包辦”過?早上幫他穿衣服,晚上幫他收拾書包,連選興趣班都替他定好,美其名曰“為他好”。
可你管得越多,孩子越依賴,等他大點想自己做主了,就容易跟你對著干。
小區(qū)里的晨晨媽以前就愛管,晨晨上三年級了還幫他整理書桌,結果晨晨總丟三落四,還說“反正媽媽會幫我弄”。
后來晨晨媽狠下心“不管了”,讓晨晨自己收拾,剛開始他總忘帶課本,被老師批評了兩次,慢慢就記牢了,現(xiàn)在還能把書桌收拾得整整齊齊。
晨晨媽說:“以前天天盯著他的書桌,我煩他也煩,現(xiàn)在不管了,他倒能干了,我也輕松。”
孩子的事就像他的“作業(yè)”,該他做的你別搶,他做砸了也別罵,讓他自己吃點虧、長點記性。
你少管點,孩子反而能長出“主見”,不用你天天催著走;你也能騰出時間歇口氣,不用把精力都耗在瑣事上,多好。
2、別總說“你該這樣”,換成“你覺得咋辦”,平等溝通少叛逆
誰沒跟孩子“吵過架”?你說“先寫作業(yè)再玩”,他偏要“先玩再寫”;你說“穿這件厚衣服”,他偏要穿薄的,最后你吼他哭,事兒沒解決,還傷了感情。
其實,孩子叛逆不是“故意跟你作對”,是他想被尊重,不想總被你“指揮”。
隔壁的小遠爸就很會溝通,小遠不想上英語班,說“太無聊了”,小遠爸沒說“必須去,為你好”,而是說“你覺得無聊,是因為老師講得慢,還是內(nèi)容太難?咱們一起想想辦法”。
最后倆人商量,把周末的英語班換成線上趣味課,小遠不僅愿意學了,還主動跟爸爸說“今天學了新單詞”。
跟孩子說話別總用“命令句”,多問問“你覺得呢”“你想咋做”,他會覺得“爸媽尊重我”,反而愿意跟你商量,不跟你對著干。
你不用天天吼,他也不用偷偷反抗,溝通輕松了,日子自然順。
3、父母別“瞎焦慮”,先穩(wěn)住自己,孩子才能不慌不忙長出息
誰沒為孩子“焦慮”過?他一次考不好,你就怕他以后考不上大學;他跟同學鬧矛盾,你就怕他“不合群”;天天盯著別人的孩子“人家考第一”“人家會彈琴”,越比越慌,越慌越催,孩子煩,你也累。
其實,孩子的成長就像“種樹”,有快有慢,你別總拿他跟別人比,也別總擔心“他長不好”。小區(qū)里的李阿姨就很淡定,孫子數(shù)學考了70分,她沒說“你咋這么笨”,而是說“比上次多了5分,進步了,咱們看看哪里錯了”。
孫子慢慢有了信心,現(xiàn)在數(shù)學能考90多分,李阿姨也沒天天盯著分數(shù),該跳廣場舞跳廣場舞,日子過得很滋潤。
父母的焦慮就像“烏云”,你天天愁眉苦臉,孩子也會覺得“日子沒意思”;你穩(wěn)住自己,不瞎比、不瞎催,孩子反而能按自己的節(jié)奏長,慢慢長出“出息”。
你輕松了,孩子也能開開心心的,這才是養(yǎng)孩子該有的樣子。
養(yǎng)孩子不是“苦差事”,不用你天天繃緊弦、熬白頭。
少管點他的瑣事,他能長主見;多尊重他的想法,他能少叛逆;你少點焦慮,自己輕松,孩子也能穩(wěn)穩(wěn)當當長出息。
別總想著“把他養(yǎng)成啥樣”,先想想“咋讓他愿意跟你走”;別總盯著“他沒做好的”,多看看“他努力的地方”。
你輕松了,孩子才能不慌;你尊重他了,孩子才能不叛逆;你信任他了,孩子才能長出息。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jīng)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