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原來錢真的不是萬能的,有錢了反倒愁了,就算身價數(shù)百億的喜劇大王,家里也藏著太多不能說的痛.......
大兒子不幸早逝,小兒子扎根商海敗家賠了個精光,唯一的女兒還身患抑郁癥10年,嚴(yán)重到無法站立行走,雙手顫抖,辛苦栽培的三個娃,沒一個讓人省心的,賺再多錢孩子過不好,真的有用嗎?
趙本山如今“凄涼”都不夠形容的現(xiàn)狀,給所有男人提了個醒!
其實趙本山對錢的執(zhí)著,始于大兒子趙鐵蛋出生的那一天,鐵蛋這名字雖土氣,卻寄托了父親最樸實的愿望——健康結(jié)實,命運卻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這孩子一出生便身患多種疾?。憾@、軟骨、心臟病,樣樣俱全,在那個貧困的鄉(xiāng)村,這幾乎等同于一張死亡判決書。
而為了湊齊兒子的救命錢,趙本山如同一個不停旋轉(zhuǎn)的陀螺,奔波于公社宣傳隊、縣劇團,只要有舞臺,他都不遺余力地演出,他與潘長江搭檔,一年演出數(shù)百場,從鄉(xiāng)村的土臺子一路走到省城的大劇院,那時的他其實心中沒有太多的藝術(shù)追求,只有對兒子下一次醫(yī)藥費的擔(dān)憂。
也正是這股拼盡全力的勁頭,將他推上了春晚的舞臺,一夜之間,他如山雞變鳳凰,金錢如潮水般涌來,他終于能為兒子提供最好的治療,讓家人挺直腰桿。
這股錢潮來得迅猛而冰冷,它將他送上巔峰,卻也沖毀了他的第一個家庭,他常年在外演出,家中大小事務(wù)、病重的大兒子、年幼的女兒,全壓在妻子葛淑珍一人肩上,一個在名利場中應(yīng)酬,一個在柴米油鹽中操勞,兩人隔著電視屏幕,彼此愈發(fā)陌生,婚姻終究難以為繼。
懷著對妻子的愧疚,離婚時,趙本山選擇凈身出戶,房子、車子、存款,他分文不取,還一次性支付了充足的撫養(yǎng)費,外人看來,這是仗義,是仁至義盡,只有他自己清楚,這更像是一種償還,償還一個丈夫的陪伴,一個父親的缺席,他天真地以為,錢能彌補所有的虧欠。
后來,他組建了新家庭,事業(yè)更是蒸蒸日上,劉老根大舞臺日進斗金,傳媒帝國風(fēng)生水起,他豪擲兩億購買私人飛機,送妻子千萬豪車,眼都不眨,錢,從最初的救命藥,變成了他成功的勛章,保護新家庭的鎧甲。
然而在人生的賬本里,金錢的賬是加法,越掙越多;而時間的賬卻是減法,花一分少一分,永遠無法補回。
趙本山的前半生,幾乎將所有時間奉獻給了舞臺和觀眾,但是對大兒子鐵蛋而言,父親更像一個活在電視里的符號,他聽不見聲音,只能在小小的屏幕里,看著那個熟悉又陌生的男人,逗得別人開懷大笑,直到12歲夭折,他短暫的一生中,或許從未真正擁有過父親陪伴的日子。
也正是這份錐心的虧欠,使他在對待小兒子趙一楠時,變成了一種扭曲的補償,他想把錯過的父愛,連本帶利地還給這個孩子,他給予的,是花不完的錢,而非真實的陪伴。
甚至女兒趙珈萱(球球)曾坦言,她童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年初一過生日時,爸爸能陪她吃頓飯,這個對普通孩子而言再平常不過的愿望,對她卻是奢望,因為除夕夜,正是趙本山最忙碌的時刻,他在為全國人民制造歡笑,卻唯獨缺席了女兒的生日宴。
趙本山愛他的孩子嗎?當(dāng)然愛,但他的愛,如同被愧疚浸泡的藥,味道全變了,他對小兒子趙一楠幾乎是縱容,兒子留學(xué)歸來想創(chuàng)業(yè),他毫不猶豫拿出上億資金支持,他大概是想,自己當(dāng)年沒有條件,如今要給兒子最好的條件。
但是他卻忘了告訴兒子,人生最寶貴的經(jīng)驗,往往是在沒錢沒條件時逼出來的,那個聲勢浩大的減脂訓(xùn)練營,很快便銷聲匿跡,這不是簡單的“敗家”,更像是一個年輕人在父親巨大光環(huán)下,一次笨拙而必然失敗的突圍,他想證明自己不靠爹,但創(chuàng)業(yè)的本錢,恰恰是爹給的。
而對女兒球球,他則是一種自以為是的保護,他擔(dān)心女兒在富人圈里學(xué)壞,將她送至新加坡的貴族學(xué)校,卻嚴(yán)格限制生活費,然而在一個奢侈品當(dāng)校服的圈子里,這點錢讓她顯得格格不入,自卑到抬不起頭。
于是為了融入,也為了掙點零花錢,她開始做直播,“趙本山女兒”這五個字,像磁鐵般吸引來的不僅是流量,還有鋪天蓋地的惡意,“整容怪”、“靠爹”,這些惡毒的標(biāo)簽,如同利刃刺向一個心智未熟的女孩,因此她抑郁了,長達十年,父親用錢為她鋪的路,最終卻將她推入精神孤島。
如今,年近古稀的趙本山,早已滿頭白發(fā),他不止一次在鏡頭前嘆氣,后悔當(dāng)年對家人的忽略,他看著創(chuàng)業(yè)失敗后日漸沉默的兒子,看著被抑郁癥反復(fù)折磨的女兒,眼神里滿是無力與茫然。
他如同一位驍勇的獵人,用半生時間為家人捕獲了最豐盛的獵物,但當(dāng)疲憊的他回到山洞,卻發(fā)現(xiàn)妻兒早已在漫長的等待中熄滅了篝火,他們真正渴望的,或許只是他能早點回家,坐在火堆旁,講述一個打獵的故事。
喜劇的內(nèi)核是悲劇,這句話,趙本山用自己的一生,做了最精準(zhǔn)的注解,他為世界帶來了無數(shù)歡笑,卻將最深的苦澀,留給了自己品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