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發(fā)現(xiàn),除了稀土以外,中國手里還有一張王牌沒用,那就是美國的醫(yī)藥供應鏈,尤其是救命藥的原料,幾乎全都來自中國,一旦中國開始管控,后果不敢想象。
美國 91% 的仿制藥都得進口,其中一大半的原料藥來自中國,比如說抗生素,美國 75% 的抗生素原料都得從咱這兒買;抗癌藥更夸張,68% 的原料在中國生產。
先給您講個真事兒。2025 年 3 月,美國芝加哥一家醫(yī)院的藥劑科主任突然接到通知,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庫存告急,供應商說因為中國原料藥關稅漲了,生產線停了。同一天,全美 200 多家醫(yī)院都收到類似警告,仿制藥巨頭山德士宣布,加拿大工廠的抗抑郁藥和抗生素供應 72 小時內就要斷貨。這可不是拍電影,是實實在在發(fā)生的事兒。就因為中國原料斷供,美國醫(yī)院的救命藥說沒就沒了,您說嚇人不嚇人?
為啥美國會這么依賴中國的原料藥呢?說白了,這就是全球化時代產業(yè)分工的結果。早年間,美國藥企為了降低成本,把生產環(huán)節(jié)外包到中國和印度。中國有完整的化工產業(yè)鏈,生產原料藥的成本低、效率高,還能保證質量。就拿抗生素來說,中國生產的原料占全球 75%,美國自己根本沒那產能。再加上中國這些年在環(huán)保和質量控制上狠下功夫,連美國 FDA 都認可咱的生產標準,您說這生意能不越做越大嗎?
可美國也不是沒想過擺脫依賴。前幾年特朗普政府就對華加征關稅,想逼著藥企把生產線搬回去。結果呢?
中國原料藥要是加征 25% 關稅,美國仿制藥行業(yè)利潤本來就只有 4 - 6%,成本一漲,中小藥企直接就得破產。輝瑞、禮來這些大公司倒是想在美國建新廠,可勞動力成本是中國的 4.2 倍,建廠就得 5 - 7 年,遠水解不了近渴。您看,美國折騰了半天,還是離不開中國的原料。
有人說了,美國不是還有印度嗎?印度確實是美國的重要供應國,可您知道嗎?印度 70% 的原料藥依賴中國的中間體。就拿頭孢類藥物來說,印度上半年從中國進口的頭孢曲松鈉粗品、D - 7 - ACA 這些關鍵原料,占進口總量的 90% 以上。
就算美國轉向印度,印度還得找中國買原料,繞了一圈還是得回到咱這兒。更逗的是,印度在司美格魯肽這種高端原料藥上,也得從中國采購中間體,2024 年上半年采購量比上一年增長了 4 倍。您說,美國就算想 “去中國化”,能繞得開嗎?
中國手里這張牌,可不是隨便就能打的。要是真斷了供應,美國醫(yī)療系統(tǒng)肯定亂套,但中國也得考慮國際影響。您看,國藥集團在鏈博會上展示了從中間體到制劑的全產業(yè)鏈實力,還和 GE 醫(yī)療合作推出高端設備,這說明中國在維護供應鏈穩(wěn)定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再說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出口國,2024 年出口額占全球市場的 35.5%,要是真管控出口,不光美國遭殃,咱自己的企業(yè)也得受損失。所以啊,這張牌更多是威懾,真要打出去,那得是兩敗俱傷的事兒。
不過話又說回來,美國現(xiàn)在是真著急了。拜登政府成立了白宮供應鏈韌性委員會,還動用《國防生產法》支持本土制藥。可您猜怎么著?2025 年 3 月那次斷供,就是因為美國藥企沒來得及把生產線轉回去,最后還是得求著中國恢復供應。這說明,美國就算有政策支持,也得老老實實承認,短期內根本離不開中國的原料。
說到底,中國在醫(yī)藥供應鏈上的地位,是幾十年攢下來的家底。從原料藥生產到出口監(jiān)管,咱有完整的體系和政策支持。美國想擺脫依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但咱也得明白,供應鏈是全球化的產物,誰也離不開誰。
中國要是真把這張牌打出去,雖然能讓美國難受,但自己也得付出代價。最好的辦法,還是大家坐下來好好談,把供應鏈變得更穩(wěn)定、更可靠。畢竟,健康可不是政治工具,人命關天的事兒,容不得半點馬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