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虛構(gòu)故事,非封建迷信,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旨在修心明性,啟迪智慧,請讀者朋友注意辨別。
凈林寺鐘聲悠揚,東土春寒未盡。年輕高僧明心閉目靜坐,身披晨光,卻難掩內(nèi)心波瀾。三月前,他受命講經(jīng)于蕭家之女蓮香——一位聰慧清麗、慧根深厚的施主。然而幾月光陰,佛號未深,情絲已起。他明知情愛如幻,卻不知為何愈掙扎愈沉淪。
就在蓮香說出“我愿剃度為尼”時,明心心防崩塌。更詭異的是,一紙絕筆信突然出現(xiàn),稱她已跳井自盡——這一計,揭開了情劫深處最鋒利的毒刺:你愛的,是她,還是你想“擁有她”的那個自己?
一
凈林寺春日清寒,山霧沉沉,一位年不過二十六的僧人盤膝于講經(jīng)臺上,袈裟整肅,儀態(tài)沉靜。他叫明心,自小通經(jīng),十五出家,十九便能講《楞嚴》《圓覺》,被寺中長老譽為“慧根深厚,定力過人”。
這一日講《金剛經(jīng)》,臺下跪了一位施主女子,名喚蓮香。
她衣著素凈,眉目生慧,舉手合掌之間不見凡脂粉氣,唯那雙眼眸,清得像寺外池中的一泓春水,卻藏著一點不解。
她忽然問道:“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動情之念,也屬夢影?”
講經(jīng)的聲音頓了頓,臺上少年僧人微微皺眉。
他想起經(jīng)中所言——《金剛經(jīng)》:“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庇谑谴穑骸扒槠鹩谀睿钣赏?,故情亦空。”
女子低頭似懂非懂,卻輕聲一笑,道:“可夢中若起歡喜,那醒來之痛,也屬空性?”
她的問題像石子投入水面,蕩開一圈圈波紋,也搖晃了他平靜的心湖。
明心一夜無眠。他合眼念佛,卻總有一襲素衣、一雙眼眸浮現(xiàn)腦海。
翌日,蓮香送來一匹親手繡的袈裟,說是感念講法之恩。邊角系著銀扣,縫得極細,細得像她想藏起什么。
他本應拒絕,卻一念猶豫,接了。
從那日起,他夢中常見她立于佛像之下,低眉頷首,口中念佛,眉眼間卻藏著千言萬語。夢醒之時,佛珠捻得再緊,也壓不下那一絲悸動。
幾日后,智海師兄云游歸來,一眼望穿他的心思。
智海站在他禪房門口,輕嘆道:“你眼神不凈了?!?/p>
明心抬眼:“我清心寡欲,未動凡念?!?/p>
智海搖頭:“情不在眼,欲不在口。你夜里念的是佛?還是她的名字?”
明心不語,只起身拈香,低聲念誦《圓覺經(jīng)》:“若諸眾生,欲斷煩惱,應當正念觀彼虛妄。”
可越念,夢境越深。
幾日后,明心收到一封素信,署名蓮香,言辭凄切,稱因相思成疾,不堪痛苦,投井而亡。信末附一句:“愿來世得聞你一句真言?!?/strong>
他一時情緒潰堤,披衣狂奔出寺,翻山越嶺,奔至城南荷井。井旁空無一人,風吹殘香,一紙未干。
他站在井邊,怔忡良久,腳步虛浮。智海趕至,一掌按住他肩膀:“你冷靜?!?/p>
明心面色蒼白,雙唇顫抖:“她……她死了嗎?”
智海將一封信扔在他面前,是蓮香親筆——“明心,我已許配江南陳氏,今去成婚。那封信,是一局。我要試你,是否真如你自己所說——無念無欲?!?/strong>
他瞳孔微震,額上冷汗直冒,半晌才吐出一口氣:“原來……從頭到尾,是我執(zhí)著?!?/p>
智??粗従彽溃骸澳銗鄣?,從來不是她,而是你幻想出來的那個她。那個你以為會守你身旁,只仰望你的她?!?/p>
明心癱坐在地,望著那封信,像看見自己多年來供奉的,是一個自造的神像,一場自編的深情。
二
凈林寺舊松依然,風從山口穿過,如十年前般冷。
明心在寺外閉關十年,如今獨自歸來,眉眼不再清冷鋒利,卻多了一份說不清的沉靜。他跪于舊講經(jīng)臺前,將塵封已久的佛珠捻動。那一夜山雨滂沱,他奔井救她的慌亂,依舊在記憶中回旋。
他低聲念道:“我放下了?!?/p>
智海從林后走出,看著他,緩緩問:“你確定?”
明心低首,喃喃道:“我已無念?!?/p>
智海盯著他半晌,輕嘆一聲:“你以為是‘執(zhí)’,是‘癡’,但那根刺,還在心里——你從來沒想過放她自由?!?/strong>
忽而,空中微光乍現(xiàn),蓮香香氣浮動,一位青面碧紗的圣女,緩緩現(xiàn)身于虛空之中。
綠度母降臨,步履輕盈,未踏塵土,眸光卻照透心底。她望向明心,聲音柔和,卻似千山回響:“你以為你愛她,其實你是想把她據(jù)為己有?!?/strong>
明心面色微變。
綠度母舉起指尖,虛空浮現(xiàn)一滴墨水,緩緩滴入清水之中:“情,本清如水,一滴貪欲,便成毒泉?!?/p>
她緩聲開示:“眾生落入情劫,源于四毒。唯有最后一點最致命?!?/strong>
毒一:執(zhí)念不舍
你說你放下了,可心里還在默念她的名字;你說祝福她,可轉(zhuǎn)身還在等她回頭。
毒二:癡纏不斷
說是深情,其實是怕失去后的空落。你不是離不開她,是離不開你“被需要”的感覺。
毒三:幻想投射
你愛的,不是她,是你心中那個被你美化、被你控制、從不反抗的她。
毒四:占有欲
你最痛的,不是她離開,而是她活得好、笑得甜、嫁了別人——你無法再“擁有”她了。
綠度母凝視明心,輕語一句:“你不是想愛她,而是想她屬于你。”
這句話,像鐵錘擊在心門。明心臉色蒼白,唇微顫,卻再無言語。
綠度母再現(xiàn)經(jīng)典,指空念出——《維摩詰經(jīng)》:“從癡有愛,則我病生?!薄斗鹫f無常經(jīng)》:“恩愛合會者,必歸于別離?!狈鹜友裕骸澳銗鄣?,是你幻想出來的她,不是她本身。”
明心垂目,淚無聲落下。十年誦經(jīng),終敵不過一句“你想控制她”。
綠度母展開掌中蓮,娓娓道出渡情劫之法:
第一步:覺察占有心
她問:“你說你在愛,可那一刻,你心里有沒有在想——她必須是我的?”只要這一念起,愛已變質(zhì)。
第二步:觀想綠度母,念心咒
她傳一咒——“嗡 達列 度達列 度列 梭哈。”日日誦念,令心中貪執(zhí)漸融,如冰遇春陽,緩緩化去。
第三步:直面恐懼源頭
你怕的不是她離開,而是你一無所有。要敢于看見那份“空”,才能不再貪“滿”。
第四步:祝福取代執(zhí)念
她語氣輕柔,卻最深刺骨:“你說你愛她,那你敢不敢——哪怕她再不回頭,也愿她安好?”
綠度母目光如水,看著明心:“若你連‘愿他自在’都說不出口,那你的愛,從頭到尾,都只關乎你自己。”
那一刻,明心仿佛被剝?nèi)ヒ磺袀物?,直面赤裸的“我?zhí)”本體。
他緩緩合掌,不辯、不言,心咒輕念,眼底涌出十年來從未流下的一滴淚。
風從殿外吹來,塵埃輕落,他終于看見,愛不是占有,而是放下“要占有”的那一念。真正穿心的毒,不在情本身,而在那句未出口的執(zhí)著——“她該是我的?!?/strong>
三
秋風吹過凈林寺,黃葉在石階上打轉(zhuǎn),像是時光回來了,又像從未離開。
明心歸來,十年過去,昔日少年僧已生細紋,眼中不再有鋒芒。他未先入寺,也未進禪堂,而是在舊日講經(jīng)臺前坐下,望著山林靜默。
智海自殿內(nèi)緩步而出,站在他身旁,看他良久,問道:“你悟到了嗎?”
明心沒有看他,只是低頭撫著一串磨損的佛珠。
一顆顆,緩慢滑過指尖,他終究沒有開口。
智海也沒再追問,只輕輕笑了聲,似是松了一口氣。
就在這沉默之間,空中微光蕩起,一尊碧面綠身的女尊圣相,再度顯現(xiàn)于虛空之中。綠度母袍袖輕揚,目光柔和,卻透入骨髓。
她輕聲問:“你放下了嗎?”
這一問,不帶責難,也無鼓勵,如清風掠過燈火,輕得叫人心顫。
明心靜靜合掌,望向遠處蒼山。
山腳村落升起炊煙,偶有孩童奔跑而笑,世界在他眼里,如初見一般溫和。
他閉眼,低聲念出一句:“愿她自在。”
這一聲,不是說給誰聽,而是說給那年井邊跪地的自己。說給夢中執(zhí)手又放手的自己。說給那一場心劫,終了后的空。
綠度母聽完,不言不動,只是微微一笑,身形隨風化光,蓮瓣浮散,一瓣一瓣落入虛空。
有人問,愛與不愛,放與不放,到底有什么界限?
佛陀曾言:“于色不住,于聲不染,于念不縛,即為慈悲?!?/strong>
明心走下講經(jīng)臺,未回僧房,只將那串佛珠放在了蓮座前。他不再求答案,也不再刻意躲避。他知道,那顆想要“擁有”她的心,已經(jīng)悄悄死去。
他跪佛前,額頭貼地,淚落無聲。
不是悲傷,不是悔意,是一種終于卸下重擔的情。
有風穿過殿門,吹動檐角風鈴。聲聲清脆,如夢初醒。
他終于明白,情從來不是劫,執(zhí)才是;人從來不是苦,貪才是。
他也終于知道,有些人來過,不必留下;有些愛走過,不必占有。
你若問他情未斷該如何,他會答:“不求斷,自然止?!?/p>
你若問他人未離是否痛苦,他會答:“不求留,便無苦?!?/p>
他未成佛,卻有了人間最樸素的慈悲——不是你歸我,而是你安好。
山風靜靜吹,黃葉紛紛落。
沒有高論,沒有勸誡,沒有誰對誰錯。
只有一句話,像燈,像風,像夜深人靜時的一盞小小慈悲——“愿他自在?!?/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