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又因 “富婆日?!?上了熱搜。8 月 18 日她曬出的北京聚會視頻里,和朋友在羅紅美術(shù)館的法餐包間里對坐,窗外湖面飄著天鵝,桌上擺著巴掌大的精致菜品 —— 這頓人均 1 萬的飯局,與其說是吃飯,不如說是給大眾打開了一扇看名利場社交的窗。
精致到 “一口沒”:這頓飯吃的從不是飽餓
視頻里的羅紅美術(shù)館,確實(shí)擔(dān)得起 “人間仙境” 的形容。5500 平的占地耗了5 個億打造,湖面飄著干冰霧,黑松和假山錯落,白天鵝、黑天鵝在水里游弋,包間正對著這幕景致,光是環(huán)境就透著 “有錢難買” 的貴氣。
但更吸睛的是桌上的菜。李湘曬的照片里,花瓣形大盤子里,玻璃碗裝著油桃大的黃色花朵點(diǎn)心,奶油混著肉,綴著綠白小花;另一個盤子里只有一只去頭蝦尾,擠著蛋黃醬,精致得像藝術(shù)品 —— 可再好看,也就一口的量。
最惹眼的是魚子醬。一朵手工雕的黑玫瑰中間鋪滿魚子醬,黑得發(fā)亮,看品相就是頂級貨,10 克的量少說值幾千;另一碗魚子醬鋪滿碗底,雖品相稍遜,勝在量多,估摸著也得大幾千。網(wǎng)友看得直咋舌:“這哪是吃飯,是吃金子吧?”
有人問 “能吃飽嗎”,其實(shí)懂行的都知道,這種場合從不是為了填飽肚子。法國廚師掌勺的法餐,按份上菜各吃各的,講究的是 “嘗味” 而非 “果腹”。就像那只蝦尾,吃的是蛋黃醬的綿密和蝦肉的彈牙,一口下去剛好品完層次,多了反倒落了俗套 —— 精致感,本就是用 “克制” 堆出來的。
人均 1 萬的社交:飯桌是資源互換的臺面
熟悉李湘的都知道,她的飯局從來帶點(diǎn) “生意經(jīng)”。視頻里玻璃倒影能看到 5 個人,有男有女,雖看不清臉,但能和她在這種場合聚會的,多半是商界伙伴或娛樂圈人脈。
羅紅美術(shù)館的法餐本就是明星和有錢人的 “私藏?fù)?jù)點(diǎn)”。法國廚師團(tuán)隊(duì)坐鎮(zhèn),食材按克計(jì)價,包間需要提前很久預(yù)定 —— 選在這里聚會,本身就是一種 “暗號”:能進(jìn)這個門的,都是一個圈層的人。李湘曬的不是菜,是 “我有資格參加這種局” 的底氣。
就像那道魚子醬玫瑰,貴的不僅是食材,更是 “懂它” 的社交價值。席間聊的或許是下一個投資項(xiàng)目,或許是資源置換的合作,一頓飯吃下來,十幾萬的開銷早就在談笑間賺了回來。對他們來說,這不是揮霍,是性價比極高的社交投資。
網(wǎng)友的 “長見識”:普通人看不懂的消費(fèi)邏輯
評論區(qū)里,網(wǎng)友的反應(yīng)很真實(shí):“感謝李湘讓我開眼界”“這錢夠我活半年”。但也有人不解:“一口菜一萬,值嗎?”
其實(shí)對李湘這個圈層來說,值不值的標(biāo)準(zhǔn)從不是 “好不好吃”“夠不夠飽”。就像普通人請朋友吃火鍋圖熱鬧,她請朋友吃法餐圖的是 “體面” 和 “精準(zhǔn)社交”。羅紅美術(shù)館的景致、法國廚師的手藝、一口沒的精致菜品,合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張 “高端社交名片”—— 告訴對方 “我重視你,也有能力維持這種重視”。
這頓飯的本質(zhì),和菜市場阿姨遞根煙聊天沒區(qū)別,只是名利場把社交的 “儀式感” 換成了更貴的包裝。李湘曬出來的,也不是炫富,是在自己的圈層里 “正常營業(yè)” 罷了。
說到底,這不過是不同圈層的社交日常。有人在路邊攤談成生意,有人在高級餐廳交換資源,形式不同,內(nèi)核都是 “人與人的聯(lián)結(jié)”。只是那口一萬塊的菜,終究是普通人看不懂的社交密碼 —— 就像我們覺得 “吃飽最重要”,他們覺得 “氛圍和圈層才是關(guān)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