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在海外上映,是有必要并且有力量的”。
8月15日,《南京照相館》正式在美國以及加拿大主要城市的250家影院上映了。
當(dāng)這段沉重的歷史傳遞給更多人之后,美國民眾也自發(fā)做起了“宣傳員”。
有人要求日本進(jìn)行道歉,有人直接淚流滿面,更有人連自己手中的日本壽司都不愿再吃了……
8月15日,洛杉磯街邊的風(fēng)景還是那么美,但這一次吸引路人駐足的卻不是美麗的風(fēng)景也不是那些好萊塢明星的手印,而是一塊簡陋的展板。
展板上鋪滿了南京遇難時期的黑白照片,堆積如山的遇難者遺體與持槍獰笑的日本士兵形成刺目對比。
路過的人群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眼神,老年人在拍照,旁邊一位年輕男孩盯著照片更是忍不住聲音發(fā)抖的問:“這……是真的嗎?”
站在展板旁的博主“角角”回答到:“千真萬確?!?/p>
博主短視頻名稱叫“毒角SHOW”,是一位在海外拍攝素材的中國自媒體博主,電影剛上映他就帶著自己在美國的朋友去看了,其中還有一位是他的美國老師。
老師看后眼睛泛淚,之后為了讓更多人看到、知道這段歷史,隔天就做出了這塊展板游走在洛杉磯的街頭。
上面有一句話清楚的寫著“1937年的南京30萬人被屠殺”,一位小哥看到后表現(xiàn)的無比震驚,盯著這些畫面讓他的內(nèi)心遲遲不能恢復(fù)平靜,或許他也想不明白世界上居然還有過這么殘忍的人。
更令人無奈的是,如果不是這部電影走上了國際,如果博主沒有來最繁華的街道來宣傳這部電影,恐怕還有更多人不清楚、不了解這段歷史,因為在他們的教科書中從未有過這段歷史的描寫。
還有位男孩看完這塊展板后沉默良久,最后掏出手機拍下照片發(fā)在了自己的社交賬號上,呼吁大家守護(hù)和平。
在接下來的幾小時內(nèi)被轉(zhuǎn)發(fā)了上萬次,評論區(qū)也瞬間涌入了上千條回復(fù),許多同齡人都是同樣的震驚,很多都是今天才知道的。
博主守在影院門口等著采訪他們觀看后的感想,一位金發(fā)老哥滿臉憤怒直接怒斥:“他們要在地獄里還債!”
還有一位面色憂傷,感嘆世界所有人民都該聽到這個故事。
還有一位女子看到展板上的內(nèi)容時更是激動到落淚,在此之后她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的無知。
不敢相信的她掏出手機,瘋狂搜索“Nanking Massacre”(南京大屠殺),卻發(fā)現(xiàn)維基百科上的條目遠(yuǎn)比她眼前的幾張照片更觸目驚心。
看著手中的日本壽司她也無心去吃了,轉(zhuǎn)手送給了旁邊的路人。
而電影的影響力并未止步于影院。
在社交平臺NankingNeverForget(南京永不遺忘)的標(biāo)簽下,無數(shù)普通人分享著自己家族的戰(zhàn)時記憶:一位荷蘭裔老人上傳了祖父二戰(zhàn)時期的日記,里面赫然記載著南京的慘狀。
她表示,我們皆有歷史鑄成,歷史不該被忘,好人若緘口,惡便肆意橫行。
電影的最后,未沖洗的膠卷在陽光下顯影出無數(shù)張模糊的面孔,這些被歷史塵埃覆蓋的受害者,終于通過銀幕獲得了遲到的注視。
正如一位觀眾在留言簿上的疾呼:“遺忘是比戰(zhàn)爭更可怕的兇器,而記錄,就是對抗遺忘的武器?!?/strong>
如今,這把“武器”正被無數(shù)普通人握在手中,他們或許不懂國際政治,或許從未關(guān)注過東亞歷史,但他們知道——真相,不該被掩埋。
就連美國資深媒體人比爾·瓊斯都在感嘆這部影劇的影響力不比《辛德勒名單》差。
再看《南京照相館》的全球上映,不僅是一場文化事件,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歷史對話。
當(dāng)銀幕亮起,那些曾被塵封的面孔與故事終于穿透陰霾,成為全人類共同記憶的一部分。
這份“看見”,是對逝者的告慰,也是對未來的承諾——真相永不湮滅,記憶生生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