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廣漢機場支援抗戰(zhàn)始末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在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前赴后繼、奮起反抗,在民族危亡、國土淪陷的急迫時刻,身處抗戰(zhàn)大后方的四川人民與全國人民一起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其中,作為“特種工程”修建的四川廣漢機場是抗戰(zhàn)后方國防動員建設的代表,為打擊日軍立下戰(zhàn)功,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東方主戰(zhàn)場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歷史見證。廣漢人民為支援抗戰(zhàn)也作出了巨大犧牲與貢獻。
廣漢機場修建背景
1943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形勢進入轉折階段,同盟國召開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了美國建議的對日作戰(zhàn)方案,將中國正式納入同盟國戰(zhàn)線。為削弱日本戰(zhàn)爭潛力,加快日本投降進程,中美聯(lián)合制定“馬特霍恩計劃”(Matterhorn),計劃在1944年3月底前在成都周邊修建4座大型機場,作為B-29重型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任務的前進基地。
1943年12月,國民政府四川省主席張群在成都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在廣漢、新津、邛崍、彭山修建4座轟炸機機場,代號“特種工程”①。從1943年12月開始籌備,到1944年5月完成的“特種工程”,共動員四川29個縣的民工150多萬人參加修建。②
搶修機場的場面(建川博物館藏,圖源:《成都街巷志》)
七天完成搬遷
據(jù)《廣漢縣志》記載,1943年1月18日,廣漢縣“特種工程征地委員會”成立,下設總務、測量、登記3個組,辦理土地征用、住戶遷移等事宜。廣漢機場場址選在三水劉家燕窩一帶與和興鄉(xiāng)一部分,機場修建地界定為:西起檬子堰,東至二圣宮,北臨鐘家字庫,南到石觀音白蠟林,東西長約3千米,南北寬1.5千米,占地6750畝。③
場址確定后,即刻展開征地搬遷工作。此時正值家家戶戶準備過春節(jié),縣里發(fā)來命令定于臘月二十三日開工修筑機場。鄉(xiāng)親們深知抗擊日寇的重大意義,積極響應號召。界內1000余戶居民,在七天內全部搬遷。
1943年8月,廣漢特種工程處成立,由縣長兼任處長,各鄉(xiāng)鎮(zhèn)成立征工委員會,負責征集組織民工。
廣漢縣機場征收土地地籍冊(廣漢市檔案館 藏)
修建過程無比艱辛
1944年1月,廣漢機場建設開工,征調廣漢、德陽、什邡、新都、金堂、羅江6縣民工6萬多人參與建設,其中廣漢民工1.3萬人。
要滿足沖力很大的B-29遠程重型轟炸機起降,對工程質量要求很高,工程量也極其浩大,而且時間緊、任務重。因為沒有現(xiàn)代運輸工具和筑路機械,修建機場極其艱難。機場工程共分為跑道、停機坪和環(huán)境設施3個部分。戰(zhàn)時條件有限,只能就地取材,對跑道建設采取的措施是先將道基挖到老黃泥底,約1米深,用石碾多次滾壓后,再用粘土稠漿,拌和卵石、粗砂澆灌筑底,之后分層滾壓達4公寸厚作為基礎,滾壓全由人拉大石碾完成?;A上再用大卵石直列填方,分3層堆砌,灌上黃粘泥漿,嚴實滾壓達5公寸深,然后用碎石、河沙、黃土漿混勻。碎石3層,下層大塊、中層碎塊、上層細粒,全部由人工鐵錘敲碎,按要求經(jīng)過嚴格篩選分類鋪填,再經(jīng)緊壓重夯。
機場開工時節(jié),機場用地是一大片“冬水田”,所謂“冬水田”,是農(nóng)民冬天在田里蓄上深達一二尺的水,蓄水泡田以備來年栽種水稻。6萬多民工中,有五六十歲的老人,也有婦女和青年學生,全都打著赤足下冬水田,一天勞動14小時,排蓄水、挑爛泥、撿碎石、填黃土,忍受各種困苦,把上至廣漢太平場下至金堂清江20多里河壩中的大點的鵝卵石都撿光了。
如今,在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校本部、廣漢分院、新津分院、建川博物館等地,還收藏有當年用于修建跑道的石碾,有些已是國家一級文物,其中大的重15噸,小的也有5噸。簡介說道:“四川民眾用這種最原始的工具,碾壓出現(xiàn)代化的機場跑道,也碾壓出了民族解放的跑道?!边@些石碾子,浸透了他們的汗水、淚水和鮮血。
拖石碾子修筑機場的民工(四川省檔案館藏,圖源:《成都簡史》)
修建機場的大石碾
條件雖差無怨言
修建機場的民工們住在簡陋工棚里,吃的是一種非常糙的米,叫磧子米,米的顏色泛紅,煮出來的米湯有股餿味,米里還有很多糠渣渣、稗子,都不挑選,混在一起,學生吃的和民工一樣。一桌八個人,有一個小碗,里邊是紅皮白蘿卜切的絲,沒有佐料,用鹽腌過,灑了一點海椒面在上面,小小一碗,8個人分著吃。而且那時吃飯沒有桌子、座位,所有的民工都一樣,全部坐在地上,8個一桌,圍成一圈吃著極其差的伙食。
成都籍詩人流沙河在金堂縣讀中學時也參加了廣漢機場的勞動建設,時年13歲。據(jù)他回憶:“(中午)在工地上蹲著吃飯,糙米飯有稻殼和稗子,米湯泛紅,氣味難聞。菜是腌漬蘿卜絲或苤藍絲,撒些辣椒粉,不見一星油……也就是這樣的農(nóng)夫,沒有任何機械化的施工設備,靠雙手,靠兩肩,靠夜以繼日地實干,不到半年便修筑成當時地球上最大的機場,使盟軍空軍能夠從大后方直搗日寇老巢?!边@樣的抗戰(zhàn)工程,經(jīng)受了實戰(zhàn)和歷史的檢驗。流沙河晚年不無自豪地說:“我這輩子也沒有做什么事情,回憶起我所做過的事情,稱得上‘偉大’二字者,只有修機場這件事了”。⑤
成都籍詩人流沙河為廣漢機場和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廣漢分院題詞
出于愛國熱情,很多群眾都踴躍應征,出現(xiàn)了父教其子、兄送其弟、夫妻互相勉勵的感人事跡。聶耳所作《大路歌》成為民工們廣為傳唱的歌曲,悲壯的歌聲前呼后應,在機場上空回蕩⑥。應征民工中,也有一部分女工,她們中一些人是主動要求來為修機場服務的,抗戰(zhàn)之情誠摯而熱烈。據(jù)曾管理修建機場的黃維德先生回憶:“我去工地時,聽見兩個女民工邊挖邊擺龍門陣,一個說‘我家男人當壯丁走了,保上沒有喊我,是我自己要來的?!硪粋€說‘修機場是從天上打日本,讓日本人也跑跑警報……大家多出一把力,早點把日本人打跑!’”⑦。
半年修起飛機場
民工們懷揣一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拳拳愛國之心,在生活極其艱苦、勞動強度巨大的條件下,靠肩挑背扛,材料用雞公車運,歷時近半年就保質保量提前完成了修建任務。1944年5月,廣漢機場建成完工。機場建成的跑道長2600米、寬60米,是當時的“亞洲之冠”。
《紐約時報》在廣漢重型轟炸機場修好后發(fā)表了一篇社論,社論說:“中國的農(nóng)夫在沒有任何機械化施工的條件下,全憑他們的肩膀和雙手修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軍用機場,他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業(yè),對同盟國的戰(zhàn)爭給予了極大的幫助?!?/p>
1944年4月24日,美國陸軍第20航空聯(lián)隊第58飛行團第444轟炸機大隊的B-29遠程重型轟炸機首飛廣漢機場成功。此后百余架B-29相繼進駐另外3座機場。
1944年4月24日,首架B-29轟炸機飛抵廣漢機場。左四為四川省主席張群,左五為第十四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圖源:《成都簡史》)
B-29轟炸機在廣漢機場試飛
轟炸日本本土
1944年6月15日,盟軍75架B-29從新津、廣漢等4個機場起飛,其中47架飛抵日本九州島上空,投彈400噸,對位于日本九州島北端的八幡鋼鐵工業(yè)中心進行了首次轟炸,大獲成功,重挫了日本軍國主義美夢,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決心。
北九州是日本工業(yè)的心臟,出產(chǎn)日本60%的煤,最著名的筑豐煤田、三池煤田及柏層煤田,都分布在這一帶。另外,日本的八幡鋼鐵廠也在此,這里被稱為“日本的魯爾”⑧。這是自1942年美軍杜立特(James Harold Doolittle)中校率機首次從美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起飛轟炸日本東京后,美軍第一次轟炸日本本土⑨。
美軍飛機轟炸日本港口的情景
1944年夏,B-29轟炸機飛臨日本本土轟炸照片。
直到1945年1月15日,58轟炸聯(lián)隊最后一次從新津、廣漢等機場起飛,執(zhí)行了對日本在臺灣的軍事目標進行轟炸的任務后,于2月離開中國。據(jù)統(tǒng)計,第58重型轟炸機聯(lián)隊駐華期間,共出動B-29重型轟炸機3058架次,對日本本土和部分日占區(qū)投下高爆炸彈和燃燒彈12157噸,沉重打擊了日本的軍需供給系統(tǒng),為加快二戰(zhàn)結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隨軍出征的美軍伍甫(K.B. Wolfe)準將轟炸日本九州歸來后,對中國人民抵御侵略的抗戰(zhàn)頌揚備至:“余得以超級空中堡壘對吾人之共同敵人作戰(zhàn),實感榮幸。此一役之成就,應特別感謝美陸軍航空隊之人員,蓋吾人借此已能補償吾人對于抗戰(zhàn)七年英勇中國民眾之負咎也。今日中國民眾亦應與吾人同感愉快。蓋非有五十萬之中國愛國農(nóng)人離其農(nóng)作建造機場,則此一出襲必不可能也?!雹?/p>
廣漢人民對抗戰(zhàn)的其他重要貢獻
抗戰(zhàn)時期廣漢縣西門城樓,上書“驅逐倭寇”,城墻上還書寫了“萬眾一心”的美術字(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劉敦楨等攝于1941年)
抗戰(zhàn)期間,廣漢人民除踴躍參與修建機場外,更傾力支援前線:
輸送兵員:抗戰(zhàn)爆發(fā)后,廣漢青壯年積極參軍上前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廣漢向正面戰(zhàn)場輸送兵員1.4萬余人,抗戰(zhàn)陣亡將士259人(其中在滕縣戰(zhàn)役中與王銘章一同犧牲的廣漢籍烈士繆嘉文,1988年被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捐款捐物:廣泛開展各類賑濟募捐,號召民眾支持前方將士,總計捐款逾20萬元,捐獻軍糧、愛國糧千余市石,占全縣儲糧三分之二以上;
積極投身抗日救亡:在共產(chǎn)黨員為骨干領導的抗敵后援會、工人抗敵宣傳團、婦女會、青年學生會等組織的帶領下,開展各類宣傳、集會、募捐乃至實戰(zhàn)演習等活動,為鞏固和發(fā)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出了貢獻。(11)
注釋:
①這項代號為“特種工程”的機場修建和擴建工程,總體包括在成都擴建新津、邛崍桑園和新建廣漢、彭山機場,用作大型轟炸機機場。此外,還擴建或新建了雙流、鳳凰山、溫江、大邑、德陽共5個戰(zhàn)斗機機場。
②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軍事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頁。
③《廣漢縣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386頁。
④《中國民用航空志》(西南地區(qū)卷)上冊,中國民航出版社,2011年6月,第169—170頁。
⑤梅柏青,《流沙河:1944年,我在廣漢修機場》,《成都日報》,2005-8-15,B1版。
⑥《成都簡史》,王毅何一民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第419頁。
⑦參見蔡章選等,《郫縣崇寧縣民工修建機場的情況》,《成都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
⑧《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日本》,重慶《大公報》,1944年6月17日,第2版。
本文內容系原創(chuàng)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撰稿:廣漢市地方志編纂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