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lián)社8月19日訊(編輯 夏軍雄)高盛分析師表示,黃金或許是一種大宗商品,但其價格走勢更像曼哈頓的核心地段房地產(chǎn),而不是石油。原因在于,與石油或天然氣不同,黃金不會被消耗,而是不斷積累。
自從2023年以來,黃金價格不斷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主要提振因素包括各國央行持續(xù)買入、地緣政治沖突以及美聯(lián)儲降息等。
迄今為止開采出來的幾乎黃金(約22萬噸)至今仍然存在,主要存放在金庫、央行儲備或珠寶盒中。每年新增產(chǎn)量只比現(xiàn)有存量增加約1%,而且受制于運營和技術瓶頸。
“你不能像抽取石油那樣‘抽取’黃金,但你可以通過出價從別人手中買走。黃金不會被使用掉,它只是在不同的手中流轉、重新定價,”高盛分析師寫道。
他們補充說:“金價反映的是誰更愿意持有它,以及誰愿意放手?!?/p>
這使黃金與其他大宗商品截然不同,大多數(shù)大宗商品適用傳統(tǒng)的供需動態(tài),價格上漲會抑制需求。但黃金市場是通過“所有權變更”來平衡,而不是“生產(chǎn)與使用”的關系。
高盛將黃金買家分為兩類:“堅定型買家”,如央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投機者,他們不論價格多少都會買入;“機會型買家”,如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家庭,他們只在價格合適時才會出手。
第二類買家在拋售潮中為金價提供支撐,但真正決定趨勢的是第一類買家。
這正是曼哈頓房地產(chǎn)類比的由來?!肮⒌目倲?shù)量大體固定,每年新增的建設量并不是驅動價格的關鍵。真正重要的是邊際買家的身份,”分析師寫道。
在曼哈頓,也有兩類買家:一類是“堅定型買家”,財力殷實,不惜一切代價要住在那里;另一類是“機會型買家”,只在價格合適時才會買,否則寧愿住在新澤西或布魯克林。
高盛的研究發(fā)現(xiàn),“堅定型買家”的資金流入解釋了黃金價格約70%的月度波動。作為經(jīng)驗法則,“堅定型買家”每凈買入100噸黃金,金價大約會上漲1.7%。
目前,現(xiàn)貨黃金價格約為每盎司3330美元,今年迄今已上漲約27%。
高盛預計,到2025年底現(xiàn)貨金價將升至每盎司3700美元,并在2026年年中達到4000美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