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對于蒙古人,大家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是在遼闊的草原上騎馬奔騰著,在小河邊牽著牛羊喝水,碧藍的天空和肥美的水草,人們穿著民族服飾,帶著帽子,住著蒙古包,喝著咸奶茶,一切都是那么的舒適。
實際上,蒙古族這個民族分布在我國的內蒙古和蒙古國,他們曾經的生活也沒有那么的悠閑,放牧代表著要在草原上帶著牛羊游蕩一整天,住蒙古包則意味著生活不夠便利,甚至缺水,洗澡都是難事,當然如今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改善,牧區(qū)人民的生活也方便了不少。
今天,就讓我們用一組照片來看看120年前的蒙古人是什么樣子。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特色,維吾爾族的人幾乎各個都能歌善舞,云南那邊的少數民族唱山歌很冬天,蒙古人也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樂器。
蒙古人在音樂這一塊也是天賦異稟,用自己語言譜寫出來的歌曲魅力十足,搭配上獨特的嗓音和特色馬頭琴仿佛讓聽到的人也在草原上奔跑。
在照片中,只見蒙古的人們都聚集在草原上,大家盤腿坐著,圍成了一個圈,仿佛在舉辦著慶典,他們穿著民族的特色服飾,頭上戴著尖尖的帽子,男人的手中拿著馬頭琴,輕輕的撥弄著,動聽的旋律便緩緩傾瀉出來,身邊的同伴也在豎起耳朵認真聽著。
蒙古人作為游牧民族,他們的生活習慣與我們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他們住在大大的蒙古包內,吃著牛羊肉長大,奶茶都喝的咸口。
此外,由于曾經需要外出打獵,他們還被訓練出了精湛的射擊技能,在草原上騎馬打兔子都是他們的日常,也造就了他們大大咧咧、豪爽的性格特點。
在照片中,只見一個蒙古男人穿著棉質的長袍,衣服看起來非常厚實,好幾個男人站成一排,每個人手中都有弓箭,他們自信的將弓弩拉開,箭已經在弦上躍躍欲試,他們似乎是在比誰能更快且更準的射中目標。
現如今內蒙古的蒙古族人還有那達慕大會這樣的慶典,男人們可以自由的進行各種比試,騎馬、射箭和摔跤等等。
眾所周知,草原上的漢子大都非常威猛,在歷史中成吉思汗就是用彎弓打下了元朝的天下,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觀念使得大家都非常崇拜力量。
在這片土地上,男人從小就會被培養(yǎng)各種運動訓練,在草原上騎馬刁羊,在那達慕大會上比拼摔跤看誰先把對方摔趴下,一邊騎馬一邊射箭,看誰能射得最準。
在照片中,只見早在上個世紀蒙古人就非常流行摔跤,兩個男人光著上半身,只穿了一條短褲,腳踩著長靴,雙臂糾纏在一起,腦袋對著腦袋,角逐著誰會是最后的贏家,旁邊還跟著裁判,時不時提醒雙方,四周更是圍滿了蒙古人正在看著比賽,現場非常熱鬧。
蒙古人作為一個游牧民族,牛羊就是他們的全部財產,他們對待牛羊更是宛如朋友一般,給它們吃最肥美的水草,還要每天出去遛一遛。
然而草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為了與自然保持著和諧的相處方式,蒙古人經常需要轉場,在牧區(qū)內轉換不同的草場飼養(yǎng)牛羊。
每一次轉場都是一次大活動,需要將整個家當都搬走,在沒有車的年代,駱駝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在照片中,只見一隊駱駝前后走著,駱駝的背上不僅馱著不同的物品和行李,人也騎在上面,它們正在淌過一條河流,雖然走得慢,卻非常穩(wěn)當。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可謂是非常不容易,不僅在心理上很孤獨,生理上還要面對著草原上猛獸的突襲以及艱苦的環(huán)境,使得每一個人經過草原上的風吹日曬后都變得滄桑。
草原上的猛獸可謂是不近人情,它們經常在夜里出沒,大多數時候會偷走人們的牛羊,偶爾也會攻擊人,因此為了保護自己和牛羊,蒙古人還會自制一些武器。
在照片中,只見草原上的蒙古人們站成一排,穿著看出不出原本顏色的長袍,皮膚被曬得發(fā)亮,一個個臉上還戴著淳樸的笑容,很有感染力,他們的手中拿著自己做的槍支,這就是土槍,攻擊力比較強,能夠將猛獸嚇跑。
在現代社會中,對于我們而言蒙古包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存在,它跟隨著當地的牧民,走到哪里房子就可以帶到哪里。
每一次轉場時,只需要將蒙古包收起來走就行非常方便,看起來也很溫馨,因此很多人去內蒙古旅游時,還會特地預定蒙古包形的酒店,來體驗當地的特色民俗。
在照片中,只見人們坐在蒙古包內,蒙古包上的花色非常精美,很有民族風韻,人們一個個盤腿坐著,面前擺著一個小方桌,上面放著幾個奶茶杯,大家一邊在喝奶茶,一邊在聊天,顯得非常和諧,但他們身上穿著破舊的衣服還是展現了上世紀拮據的生活。
在上世紀,蒙古地區(qū)的人們大都比較貧窮,生活非常拮據,養(yǎng)的牛羊也只能說勉強讓自己糊口,日常生活也非常不便利,記得在一個紀錄片中,講述的蒙古女孩家人因騎馬摔跤有生命危險,救護車到來的時間是事故發(fā)生的兩天后。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蒙古海拔比較高,氣候也相較惡劣,種植業(yè)發(fā)展得也很不好,時至今日蒙古國很多的糧食作物還需要依賴于外面的進口。
在照片中,只見蒙古的草原上的草已經枯黃了,冬季似乎即將到來了,地面上零星散落著幾個蒙古包,他們的蒙古包非常破舊,主要是由草制作而成,上面大大小小還打著一些補丁,蒙古包去前坐著的一家三口都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由于饑餓導致面色都發(fā)黃了。
相較于現代人使用方便的汽車,在上世紀蒙古人們大多用馬車或者駱駝來轉運貨物,一方面價格低廉,還比較安全。
然而有時候這種運輸隊伍連著趕一天路也有遇到危險的可能性,尤其是晚上,在這般遼闊的大草原上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竄出狼,因此晚上趕路累了休息時還要有人換班進行放哨。
在照片中,展示的是馬車趕路的場景,眼前的人似乎是一條規(guī)模較小的商隊,他們一共有三匹馬,每一匹馬身后都拉著一輛木板車,車上是重重的貨物,有的馬還在低著頭找草車,身后是一個大大的平房,商隊的人似乎剛剛從房間里休息出來,正在互相寒暄著,不遠處還有一匹狼在緊緊盯著大家,氣氛緊張。
在游牧民族的骨子里似乎就刻上了熱愛騎馬、熱愛自由的基因,蒙古人無論老少似乎只要爬上馬背,大家都能跑幾圈。
馬兒在大家的生活中就是最好的朋友,心情不好時騎上它在遼闊的草原上跑上兩圈,仿佛能把煩惱遠遠的甩在身后,開心時也能約上幾個朋友一起來騎馬比賽,感受風中的自由。
在照片中,只見草原非常的平坦且遼闊,很適合跑馬,眼前的人已經爬上了馬背,其中有的是當地人,身上背著弓箭,衣著樸素,其中還夾雜了兩個外國,穿著筆挺的西裝,帶著牛仔帽,穿著長靴,大家坐在馬背上,一副威風凜凜的模樣,一場刺激的速度比拼也即將拉開序幕。
身居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大多數和外界的交往都比較少,生活中大部分都是自給自足,實在有需要的生活資源也會專門的人員通過渠道給他們分發(fā)。
眾所周知,上世紀在草原上的生活不僅缺水還缺點燈,于是大家晚上只能通過點蠟燭來勉強照明,蠟燭主要就是由外界送進來。
在照片中,展示的是草原上的貨物中心,只見在這個中心停著一些馬和駱駝,主要由他們來給大家送物資,一包包的物資被包裹得嚴嚴實實,上面還捆著繩索,以防止在馬兒奔跑途中貨物散落下來,這里面裝的主要就是蠟燭,滿足日常的燈光需求。
騎馬雖然算是一個必備技能,但一些老年人和很小的小孩也不適合騎馬這種快速的運動,因此大家不在馬背上就是坐馬車,馬車更穩(wěn)當舒適。
在照片中,只見馬的身上被套著一個繩索,后面連接著一個小推車,推車宛如一個籃筐,下面是兩個大大的車輪,看著很小的車卻能坐下整整四個人,小孩和大人坐在里面顯得非常舒適,身后的房子是蒙古人居住的房屋,以平房為主,非常簡陋,但也能遮風擋雨。
通過這些照片,上世紀蒙古人的生活仿佛歷歷在目,我們看到了那兒人的英勇、豪爽,騎馬、射箭、音樂樣樣在行,可謂是文武雙全,看到了他們的堅韌,即便生活是那么艱苦,卻仍然用一顆樂觀的迎接每天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