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有分別
趙州禪師乃一代高僧,適逢當(dāng)朝皇帝篤信佛教,某日特地率領(lǐng)隨從前來拜訪。此時,趙州禪師正臥病在床,他躺著對皇上說道:“陛下!老衲年事已高,且身染疾病,雖感念您親臨探望,卻實難起身相迎,還請恕罪?!?/p>
皇上聞言,非但未加責(zé)怪,反而對禪師倍加敬重,并賜予他袈裟與禪杖各一。
本地趙王聞聽此事,亦專程前來拜訪。出乎意料的是,這次趙州禪師竟親自下床至客堂迎接,令趙王頗感意外與榮幸。次日,趙王立即派遣一位門人送來禮品。得知此事,趙州禪師竟再次下床,親自至門外迎接。
弟子們對此大惑不解,事后請教禪師:“皇上來時,您在床上迎接;趙王來時,您下床至客堂迎接;而門人來時,您為何反倒出門迎接?”
趙州禪師解釋道:“爾等有所不知,我待客有三重境界:上等人至,我以本來面目在床上相待;中等人至,我下床至客堂以禮相迎;下等人至,我則以世俗之禮應(yīng)對?!?/p>
弟子們聽后,深感其理,對禪師的處世之道無不欽佩。
對于每個人而言,待人接物皆非易事,若處理不當(dāng),或致自身陷入困境,故而出家人亦格外重視為人處世之道。
正確對待他人選擇
它們倆都為主人效力:驢負責(zé)拉磨,馬則馱著主人四處游歷。然而,驢卻常常遭受馬的嘲諷。
用餐時,馬第九十九次譏諷驢道:“你這沒出息的東西,整天圍著石磨打轉(zhuǎn),眼睛還被蒙住,盲目地奔波。這樣活著有何意義?不如早點死去,還能熬成驢膠!”
驢終于無法忍受馬的侮辱,傷心地大哭著逃離了。次日,主人發(fā)現(xiàn)驢不見了,便將馬套上了磨。
馬抗議道:“我志在千里,怎能屈就于拉磨呢?”
“可我需要面粉??!沒有驢,總不能直接吃麥粒吧!”說著,主人蒙住了馬的眼睛,并在它屁股上狠狠拍了一掌。
馬無奈地像驢一樣圍著磨盤轉(zhuǎn)起圈來。
僅僅拉了一天磨,馬便感到頭暈?zāi)垦?,渾身酸痛難忍。它就地打了個滾,長嘆一聲道:“唉!沒想到驢干的活兒也如此艱辛!今后再評價別人,一定要先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試試再說?!?/p>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存在差異。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對待這些差異,便會滋生諸多矛盾。若能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充分尊重彼此的不同,便能理解和尊重別人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乃至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種族觀念。我們應(yīng)當(dāng)尊重他人的選擇,賦予他人生存和自由思考的權(quán)利。
待人皆以禮
從前有一位居士,常發(fā)愿要見文殊師利菩薩,因此不時地廣行布施,恤孤濟寡。每逢齋日,他齋戒沐浴,嚴凈壇場,敷設(shè)高座,種種供養(yǎng),至心懇請文殊菩薩駕臨壇場,以滿所愿。
有一次,他見壇內(nèi)高座椅上,坐著一老翁,不但邊幅不修,而且容貌極其丑惡。豆大的眼珠,深黃的鼻涕,如弓的佝僂,似土的膚色,簡直形同夜叉,人鬼難辨。居士嚇得倒退一旁,將一顆虔誠心,頓時化作驚恐心,并自思忖:我每次敷設(shè)高座,莊嚴壇場,皆愿求文殊師利菩薩光臨道場,總悲一現(xiàn)。而今座上,究是何人?竟然膽大包天,敢于上座。于是,他走至座前,氣憤之下便牽著老翁下座,并告誡道:“請老翁自重,下不為例?!崩衔毯翢o表情,立即悄然而去。
第二天,居士便凈備香花水果,前往寺中,恭獻佛前,虔禮默禱曰:“弟子某持此功德,愿現(xiàn)世得見文殊師利菩薩?!笔庐叿导?,晚間就寢,于夢中有人言:“你一向恭敬誠求,愿見文殊師利菩薩。然而,你見之而不識,當(dāng)面錯過,還求于何處得見文殊?”居士曰:“我素來細心觀察,未見形影,究于何處得見,請君示知?!眽糁腥搜裕骸叭涨澳銍纼魤瘓觯笤O(shè)高座,于高座上,坐一老翁,彼即文殊師利菩薩?!本邮柯勓约按耍挥X周身急出大汗,自夢中醒來,遂向空中虔誠懺悔。
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注意自己的行為,做到以禮待人,切忌以貌取人,否則很容易傷及他人的自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