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jié)尾
陳香梅這個名字或許大眾并不熟悉,但她卻被稱之為“女性之光”,出生于書香世家的她無論是學(xué)識還是個人魅力都十分出眾。
年僅22歲就曾采訪過美國“飛虎隊”的司令,不僅如此還與抗戰(zhàn)英雄飛虎隊的將軍陳納德結(jié)為了夫妻,婚后丈夫?qū)λ恼湟曇沧岅愊忝犯惺艿搅饲八从械男腋Ec安寧。
在兩人結(jié)婚之際美國記者還來到二人家中為他們拍攝“寫真照”,而這些照片時至今日也被保存完好,當(dāng)你看到陳香梅的生活照時又有哪些感觸呢?
陳香梅的傳奇遠(yuǎn)不止于她的魄力,在上世紀(jì)四十年代就能夠跟隨己心,選擇一位大自己30多歲的“美國將軍”。
她的家庭是書香門第,父親還是北京師范大學(xué)英文系的主任,在那時講究門當(dāng)戶對的陳父一直十分反對這段婚姻,然而陳香梅卻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陳納德,開啟了兩人的幸福人生。
雖說從小陳香梅接觸的思想教育就是女性沒有男性“重要”,但不服輸?shù)年愊忝穮s總有一股傲氣,她也用事實證明了女子從不輸于男子,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在父親前往美國任職以后,家中親友也都接連前往唯獨陳香梅不希望繼續(xù)依靠父親,選擇留在中國,并且還報考了中央通訊職員的應(yīng)征。
要知道在那時工作崗位對女性也有很多局限性,陳香梅成為了應(yīng)聘者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可盡管如此她依然在眾多男性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中央通訊社唯一的一名女記者。
而當(dāng)她踏入新聞界之后,她的眼界和思想也得到了開拓和提升,在采訪的過程中陳香梅不僅找尋到了專屬于自己的人生意義也找尋到了此生的摯愛。
當(dāng)時陳香梅接到一項任務(wù)那就是采訪美國“飛虎隊”,也就是美國的第14航空隊,此時正值抗戰(zhàn)時期,中國軍民與侵華日軍不斷斗爭,美國“飛虎隊”也加入了中國陣營和其一起對抗日本。
為了能夠展現(xiàn)“飛虎隊”的英姿所以通訊社就派遣了十分優(yōu)秀的陳香梅,而此次采訪的對象就是陳納德。
從那之后陳香梅也開始專門報道“飛虎隊”的故事,和陳納德之間的相處時光也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兩人的心中對彼此也有了愛慕之情。
只可惜這段感情在當(dāng)時來說并不被大眾看好,尤其是陳香梅的家人,巨大的年齡差距加上中美文化之間的隔閡,陳父陳母都極力反對這門婚事。
不過這些卻并沒能阻止真心相愛的兩人,不僅如此陳香梅是一位非常有主見的人,無論是自己的工作還是感情她都有著極大地掌控力,因此哪怕父母反對最終她還是嫁給了陳納德。
兩人于1947年的冬日在上海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不僅如此陳納德為了滿足陳香梅想要定居國內(nèi)的心,還專門在上海虹橋路購置了一套別墅,兩人婚后也時常定居在此。
這張照片就是兩人婚后美國記者前往兩人家中拍攝的照片,此時兩人正看著大家贈送的禮物,光是看這些禮物都能感受到他們夫婦的精致與對生活品質(zhì)的高要求。
在兩人婚禮的現(xiàn)場雖說十分浪漫但卻也鬧了一些“小烏龍”,那就是本該響起的《結(jié)婚進行曲》變成了廣東音樂《步步高》,雖說這樣的“插曲”使得眾人有些手忙腳亂,但這也體現(xiàn)了生活中的平凡與詼諧。
陳香梅和陳納德婚事不僅在上海引發(fā)了轟動,就連蔣介石夫婦也在婚前給兩人送去了祝福,并且結(jié)婚當(dāng)天派遣了葉公超專門從南京前往上海送去祝賀之,中外的媒體也開始爭相報道兩人的這樁婚事。
在結(jié)婚后兩人在家中拍下了這張合影,很有意思的就是兩人的頭頂上還懸掛著一副陳納德的個人肖像照。
比起個人照的嚴(yán)肅認(rèn)真,和陳香梅在一起的他顯得更加放松和開懷,在婚后兩人的諸多留影中陳納德都是一臉幸福和高興的模樣,由此可見這段婚姻對于兩人來說都是非常滿意的。
或許你都很難想象一個平日里十分嚴(yán)肅板正的人在妻子眼中卻是一位極具風(fēng)趣的人,陳香梅在回憶中表示陳納德非常有風(fēng)趣,還十分喜歡說笑話。
陳納德望向夫人的目光中滿是柔情與憐惜,而陳香梅看向丈夫也滿是溫柔與愛戀,在婚后陳納德一直保持著自己愛運動的生活習(xí)慣,這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陳香梅。
兩人會在閑暇時光一起在屋外花園里散步,一起閑談家中或生活中發(fā)生的趣事,雖說看似這樣的生活十分平常,但對于夫妻二人來說卻是十分珍貴的記憶。
哪怕在多年后再次回憶起曾經(jīng)發(fā)生的點滴微末,陳香梅都還是忍不住留戀,每當(dāng)說起陳納德她的目光中盡是化不開的溫柔和思念。
兩人之間的幸福讓陳香梅也甘愿為陳納德生兒育女,在1949年兩人迎來了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女兒的到來讓初次為人父母的兩人都十分激動。
陳納德望向鏡頭的目光也滿是愛意,在女兒剛出生不久兩人就在次年帶著她從廣東前往了中國臺灣地區(qū)生活。
雖說更換了居住地但陳納德的浪漫卻始終能夠填補陳香梅心中的遺憾,曾經(jīng)陳納德將上海別墅房間的鑰匙交給陳香梅時就曾說過“送給我親愛的小東西,連同我完整的愛”。
而他也的確做到了將他完整無缺的愛全部都送給了陳香梅和自己的孩子,只可惜好景不長,在女兒不滿七歲時,一個噩耗悄然來到了這個幸福的家中。
這張照片是陳納德給妻子彎腰點煙時所拍攝的,雖說是外籍男子但他卻十分尊重陳香梅,哪怕是在公眾場所他也甘愿伏下腰身為她“效力”。
而在家中除了陳香梅抽煙以外,陳納德也十分喜歡抽煙,他的煙癮還非常大,有時一天甚至能抽三四包香煙,也正因如此病魔找上了陳納德。
一次偶然陳香梅陪著他一同前往醫(yī)院檢查身體,卻被醫(yī)生告知陳納德患上了肺癌,并且嚴(yán)肅警告他不能再抽煙了。
可對于一個煙齡已經(jīng)很長的人來說想要戒煙并非易事,因此陳納德就選擇將香煙換成了煙斗,可畢竟肺癌已經(jīng)侵害了他的身體,按照之前的醫(yī)療水平想要根治是絕無可能,就連延緩生命也極難做到。
這張照片拍攝于兩人結(jié)婚后不久,在四十年代能夠如此親密的親吻對于普通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可陳香梅夫婦卻敢于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敢于表達出對彼此那洶涌澎湃的愛。
陳納德雖說并沒能和陳香梅白頭到老,在1958年他就因肺癌而離世,可即便如此,他的愛都仍然讓陳香梅念念不忘,無論過去多久,都依然牢記著兩人的甜蜜與幸福。
在陳納德離世的四年后陳香梅寫了一本回憶錄,這本回憶錄的名字叫做《一千個春天》,雖然標(biāo)題沒有提到陳納德,但翻開書在字里行間中卻滿是她對陳納德的思念與不舍。
她在書中提到了陳納德病危時自己曾給他寫過書信,雖說那時陳納德已經(jīng)病入膏肓,但他依然選擇回應(yīng)妻子熱烈的愛,哪怕雙手顫抖忍住病痛也要給她回信。
而在回信中陳納德的感情一如既往的真實與純粹,為了安撫陳香梅他在信中直言稱“我在你身上獲得了豐富的幸福,遠(yuǎn)勝世間許多男人”。
不僅如此他還表示在自己即將離世的前夕能夠得到陳香梅的陪伴就是“上帝對他的仁慈”,一字一句都深深敲重了陳香梅的心。
愛人即將離世自己卻無能為力,愛人的書信或許在那時就是對她最好的慰藉,也是對這段感情最好的回答。
陳納德離世時陳香梅才33歲,可是她卻義無反顧的選擇獨自撫育女兒不再改嫁,前往美國之后她也憑借個人能力進入了美國的政界。
甚至在尼克松總統(tǒng)競選期間她成為了最重要的“籌款人”,為尼克松的競選之路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私底下尼克松稱她為“龍夫人”。
也正如此陳香梅先后在八屆美國政府中擔(dān)任重要工作,不僅如此她在中美關(guān)系上也起到了“疏通”的作用。
這張照片就是陳香梅在1981年重新回到中國時所拍攝的,只不過此時的她早已不是普通身份而是以“里根總統(tǒng)特使”的身份訪問中國。
當(dāng)時身為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鄧小平都親自接見了她,在參加國會時,參議院史蒂文斯坐在第二位身為特使的陳香梅卻坐在了第一位。
這樣的位置變化也足以證明陳香梅在政界中的地位有多高,就連鄧小平都忍不住直言稱在美國參議院有100個,可陳香梅卻只有一個。
這樣極高的評價也證明了陳香梅的個人能力有多強,不僅如此,作為中國領(lǐng)導(dǎo)人對于陳香梅直言不諱的欣賞不僅僅是源于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為中美關(guān)系緩和所做出的努力與堅持。
雖說陳納德離世得比較早,但在陳香梅心中他就是自己唯一的摯愛,因此哪怕在暮年時期她都仍然不忘要參與“飛虎隊”的活動。
中國曾經(jīng)在華盛頓舉辦了一場紀(jì)念“飛虎隊”的活動,陳香梅親自到場參與,不僅如此在活動結(jié)束后她還接連參加了中國駐美使館的招待會。
陳香梅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了所有人哪怕是普通女性只要堅持和努力都能收獲一條嶄新明媚的人生。
她也用自己的執(zhí)著推翻了中國曾經(jīng)“女不如男”的封建思想,作為一名東方女性她的傳奇故事值得大眾傳頌與牢記。
參考資料:
cctv——[華人世界] 世紀(jì)老人陳香梅(一) 2007年04月09日
上觀新聞——【海上記憶】“送給你,連同我完整的愛”虹橋路,見證陳香梅與陳納德的愛情2018-04-05
封面新聞——陳香梅:我們的愛不僅是表面上的美好 2018-04-05
界面新聞——游走中美之間的“龍夫人”:飛虎隊遺孀陳香梅去世 2018年04月04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