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在越南胡志明市的街頭,親眼看到一個中國游客被摩托車司機罵了句“中國人滾開”,那一瞬間,小李腦子嗡一下:我們到底是來旅游還是來受氣的?
可諷刺的是,那個被罵的游客,第二天照樣去打卡網(wǎng)紅咖啡館,2023年的那個夏天,韓國仁川機場,一個中國大媽被拉過來掛上黃牌。
理由是“來自高風(fēng)險國家,需要做核酸”,價格是8萬韓元——400多人民幣一次,她懵了,周圍人都看著她笑。
她當(dāng)時還真信了,乖乖付了錢,但等她到了酒店,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唯一一個被“高價檢測”的人,其他國家的人,壓根沒人查。
你以為這只是個別現(xiàn)象?不,只是冰山一角,越南、韓國、日本、新加坡、哈薩克斯坦,這五個國家都有這種現(xiàn)象,明著不歡迎,暗地里卻靠著中國游客活著。
可我們呢?還在一邊受氣,一邊排隊出境,那么不待見中國人的五個國家,到底怎么回事?
越南
越南的旅游業(yè),一半靠中國游客撐著,每年超過200萬人次的中國游客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上百億的收入,說句難聽的,我們不去,他們的沙灘估計都長草了。
可你知道越南人怎么對我們的?小王2025年8月剛從峴港回來,他說過海關(guān)時,被邊檢官員盯著看了好幾眼,然后小聲問他:“有沒有小費?”
他沒給,對方立馬變臉,護照直接被丟到了另一邊的窗口,讓他多排半小時的隊,還有一次,他在市場買紀念品。
商家看到他拿著人民幣,立馬加價:“你是中國人,這個價?!迸笥褮獠贿^,說不買了,對方冷笑:“你們中國人多的是,走一個還有下一個?!?/strong>
這不是第一次,2016年,有中國游客因為不給10元小費被打,2018年也有人在結(jié)賬時被臨時加價,理由就是“中國人就這價”,嘴上罵著中國人,手里卻數(shù)著中國人的錢。
韓國
2023年8月,韓國迎來了16.8萬中國游客,僅次于日本游客,排在第二,但你要是以為他們歡迎我們,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韓國,景區(qū)里常見的標語是“游客請勿亂扔垃圾——特別是中國人!”只有中文,只有我們被點名。
還有導(dǎo)游強制購物,不買就不讓你上車,餐廳專門給中國游客用過期食材,這些事,在韓國是日常。
一位中國女生曾在社交平臺發(fā)視頻,說她在首爾被當(dāng)街指著鼻子說“你們中國人只會亂花錢,還不講衛(wèi)生”。
更諷刺的是,韓國的濟州島,幾乎靠中國游客活著,當(dāng)?shù)孛襟w自己都承認,沒有中國人,濟州島的經(jīng)濟會“直線下滑”。
但他們又怕承認這點,怕失了面子,怕承認中國的崛起,所以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局面,表面嫌棄,背地里巴不得你來。
2025年8月12號,韓國新總統(tǒng)針對韓國發(fā)生的反華集會緊急下達指令,讓各部門對這種現(xiàn)象采取措施,原因很簡單,中國游客開始流失了,經(jīng)濟撐不住了。
可你說,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轉(zhuǎn)變,能讓人感到尊重嗎?
日本
說到日本,那就得從頭講起,2023年5月,日本一項民調(diào)顯示,超過90.9%的日本人對中國沒有好感,這種“沒好感”,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
東京某大型超市門口貼著中文警示:“請排隊,不許插隊!”只有中文,其他語言沒有,再比如,疫情期間,他們直接把病毒問題歸咎于中國游客。
可笑的是,疫情一過,日本經(jīng)濟一下垮了,旅游恢復(fù)慢得可怕,最后還是靠中國游客把人氣拉回來。
你以為這會換來他們的感謝?不,一個在大阪開酒店的老板,2024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我們現(xiàn)在的目標客戶已經(jīng)變了,不會再用之前的價格招待中國人?!?/p>
翻譯一下就是,你們愛來不來,來了也得多掏錢,文明是好東西,但不是被區(qū)別對待的理由。
新加坡
說實話,很多中國人對新加坡的第一印象是“干凈、有秩序、講華語”,但真正去過幾次的人,心里都明白,那種“自己人”的錯覺,是假的。
2025年,陳先生第一次在新加坡體驗了“出租車連環(huán)拒載”,他說他在市中心打車回唐人街,司機看他一眼,直接搖頭走人。
接連三輛車都不載,最后一位司機好心提醒他:“你們中國人太多了,大家都不想去那個地方。”
陳先生傻眼了,他事后去投訴,結(jié)果呢?新加坡陸路交通局的記錄顯示,針對中國游客拒載的投訴,只有3%得到處理。
什么概念?你投訴100次,97次石沉大海,新加坡媒體還多次報道說,“中國游客推高了物價。”這話聽著耳熟吧?就像是你幫一個商場生意火了,最后卻被罵“你讓我們生活成本高了”。
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是個“陌生”的鄰國,但近年來,因為旅游便宜,自然風(fēng)光好,成了不少人的“冷門打卡地”。
可你要知道,那邊的媒體,經(jīng)常發(fā)文章抱怨中國商人壟斷市場、抬高租金、搶走資源,《今日哈薩克斯坦》一篇文章里寫道:“中國游客和商人改變了本地經(jīng)濟生態(tài)?!?/strong>
聽著像在夸,其實是罵,他們還排斥當(dāng)?shù)嘏⒓藿o中國人,理由是“文化不合”,可現(xiàn)實是,中國游客給他們帶來了旅游收入,拉動了就業(yè)。
甚至連很多景點的基礎(chǔ)設(shè)施,都是因為中國人來得多才升級的,但他們從來不提這些,只說一句話:“中國人在這兒太多了?!?/p>
結(jié)語
我們不是非要所有國家都對我們感恩戴德,但至少,別一邊賺我們的錢,一邊罵我們臟,你可以不喜歡,但請別雙標。
當(dāng)然,我們中國游客自己也該反思,消費不是低聲下氣,出國不是去乞討尊重,我們花的是錢,不是臉,買的是服務(wù),不是羞辱。
與其去那些明擺著不歡迎我們的國家,不如多看看那些真心歡迎我們的地方,畢竟,這世界不缺美景,缺的是尊重,不缺消費力,缺的是態(tài)度。
信息來源:韓國多地出現(xiàn)反華集會,李在明:有損國家形象,應(yīng)徹底采取措施 觀察者網(wǎng)2025-08-13 11:26
澳洲網(wǎng):對歧視華人現(xiàn)象大聲說“不” 人民資訊2021-02-07 13:50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