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經(jīng)過三個多小時的時長,沈巍在海杉文化提供的專車接送下,來到了浙江寧波象山,這是海杉文化老總的家鄉(xiāng)。
沈巍提及之所以允諾海杉文化的盛邀,兌現(xiàn)象山之行,他的解釋是,他在露天書院作業(yè)的時候,耳邊的散裝主播時常提及海杉文化,用他的話來說,耳朵都磨成老繭了。
顯然,海杉文化不斷更換自己的經(jīng)營方向,從實體店到微商再到網(wǎng)絡文化公司,其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騰挪變幻功夫,令他印象深刻。耳朵里的老繭,是不是用眼睛去見證一下?
但是,沈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與海杉文化的差別,一趟象山之行,他坦言與海杉文化不是一路人,可以看出,他的心中已經(jīng)在象山之行之后有了明晰的判斷。
尤其是海杉文化旗下主播的生存方式,成了沈巍反過來探訪的一個重要疑惑。他問那些近期蜂擁而至到他身邊的掛著海杉文化旗號的女主播,對她們在海杉文化體系下能否獲得薪酬頗為關注。而這些主播顯然在面對她們的生存際遇問詢時,失去了她們在鏡頭里的口若懸河,而變得吞吞吐吐,但從她們閃爍其詞的片言只語中,可以感到她們的收入與她們播出時長有著密切關系。
而這樣的對她們的生存模式的探訪,沈巍迅即地憑著他自2019年爆火以來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越來越深度的了解,而知道她們的工作實際上與他面前散裝主播一樣,都是一種朝不保夕的臨時性職業(yè)。
深知互聯(lián)網(wǎng)生存不易的沈巍,唯一做出的支助行為,就是他說歡迎這些收編主播,如同他露天書院的散裝主播一樣,他愿意奉陪他(她)們到底,直到他們最后一個人。
沈巍比那些主播更知道自己擁有什么,而那些蹭向他的主播缺少什么。他常常提及,在這樣日新月異的時代,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他是在暗示那些主播應該不斷加強自我學習,說白了,就是他坦白了自己成為流量的中心,是因為他比身邊的人,多了一點知識。
而他只能給身邊的那些為增粉而歡欣鼓舞的收編主播與散裝主播以流量,而無法給予那些主播以生存的本領。
這才是他看著那些主播們環(huán)繞在他的身邊而他無能為力感到的最致命的擔憂。
海杉文化主播品質(zhì)優(yōu)良,集體亮相在沈巍的露天書院里,帶給各個直播間的是不需要美顏就足以撼動眼球的靚麗姿影,但沈巍顯然也知道她們的生存困境。他樂于為這些妙齡女主播給予一個托舉之力,他在直播間,告訴眾人,這些女主播都學有專攻,都是大學畢業(yè),但在當前畢業(yè)就是失業(yè)的大環(huán)境下,她們勇敢地踏上了一個新的領域,去勇敢地嘗試,雖然直播生涯有著可以想象出來的風險,前景也不一定是光明,但是,這些初試啼聲的打拼卻可以帶來難得的寶貴的財富與收獲,最終肯定走向美好的前程。沈巍以樂觀的口吻,祝福這些女主播們,說這是一個好時代,前方肯定有美好的契機等著你們。
這是沈巍在象山一行一直提及的今天這個好時代的主旨定性。特別是在紅色詩人殷夫故居的采訪中,沈巍始終把回溯歷史的話題,撥動時針,對準今天這個時代。
在走向位于象山大徐鎮(zhèn)的殷夫故居的路途中,沈巍時常停下來,對路邊裝飾的殷夫詩句吟哦解讀,這是沈巍對知識的敏銳的把握與感知,總是在常人不曾注意的角落里尋找到獨到的知識發(fā)現(xiàn)。
在保留著江南風格的青磚綠瓦木窗低檐的殷夫故居中,沈巍找到了他對歷史解讀與發(fā)揮的空間,他以最精煉的語言,向直播間的數(shù)萬觀眾,介紹了殷夫作為一個革命者、作為一個詩人、作為一個與自己不在一個賽道上的哥哥作別的親情決裂者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偉大人格精神。
“這是象山最偉大的人”,聽到這句沈巍的解讀,我甚至眼角涌上了濕潤。陌生的象山,令我們感到親切,感到暖意,感到?jīng)]有距離。
他把直播間的受眾的思緒從歷史帶回了現(xiàn)代,說: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機會,殷夫20多歲就英勇犧牲,他們沒有這個機會。我們在這個時代里,要在自己發(fā)展的同時,也要為社會作出貢獻。
這也是沈巍時常表達的思想與內(nèi)涵。
在殷夫故居中,他多次提及殷夫翻譯的裴多菲的那句著名的詩:
生命誠寶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一位隨行者,說這首詩本來只有二句,后邊兩句是殷夫所加,沈巍否定了這種說法,而那個隨行者說是他在故居里看到的。沈巍說回去再查一下。
這也引起我的好奇。
我查了一下資料。這首詩的直譯如下:
自由與愛情,
我都為之傾心!
為了愛情,
我寧愿犧牲生命;
為了自由,
我寧愿犧牲愛情。(興萬生譯)
實際上,我們對比一下原詩與殷夫的譯詩,還是有著微妙的差異。
在原詩中,可以用下面的一個圖來表示,那就是從生命的根基上,長出了兩朵精神的花,一個是愛情,一個是自由:
生命
愛情 自由
原詩的意思是,愛情>生命,自由>愛情,注意一下,“愛情>生命”是生命衍生出的“愛情”,重于“生命”,而同是生命衍生出的“自由”,卻是重于生命之上的平行生出來的“愛情”,而沒有說是重于“生命”,實際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原詩中的“愛情”與“自由”兩個語詞之間的外延是不對等的,“愛情>生命”與“自由>愛情”并不能得出殷夫的譯詩中的“自由>愛情>生命”的逐步升格的關系。
因此,殷夫的譯詩添加了比原詩更加堅決的力量和更加決斷的定論。
這首詩,殷夫首次公開的譯稿,是在他投稿給魯迅編著的刊物中的一篇“裴多菲傳記”中,當時只有兩行:
愛比生命更可寶,
但為自由盡該拋!。
后來殷夫犧牲后,魯迅先生翻開了殷夫用著翻譯的裴多菲詩集原版,發(fā)現(xiàn)了殷夫?qū)懺跁撋系乃男凶g文。魯迅把這首詩寫進了他的著名散文《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從而使首五言絕句廣泛傳播。
可以看出,殷夫公開發(fā)表的譯本,的確是兩行詩,后來是魯迅在殷夫的書上,找到了更為成熟的四行譯詩,但并不能說后兩行是新增加的,因為殷夫所譯的兩行詩譯本,概括了全詩的意思,四行詩不過在三個核心語詞的遞進關系上進行了新的結(jié)構,但兩者的核心內(nèi)容是一樣的。
這一段我談的太繞口,闡述的也不是很明白,如果想弄明白,可以讓沈巍解釋。呵呵。
顯然,沈巍在殷夫的歷史的生活空間和今天的精神的空間里更如魚得水,他能夠把那些歷史深處的深埋著的生命的力量挖掘出來,讓參觀者重溫那些過往歲月里的生命的呼吸與溫度,這才是沈巍帶著他的直播鏡頭,走進那些博物館與故居的時候,能夠吸引眾多的粉絲一同徜徉到歷史深處并能夠觸摸到鮮活靈魂的原因。
而沈巍的這一點對歷史激活的功能,也被各地的文旅部門甄別與識別出來,并向沈巍發(fā)起了邀約,而這其中,最為敏感的就是江蘇文旅部門。沈巍多次提及,江蘇文旅部門與沈巍進行了聯(lián)系,希望他參與到江蘇文旅的創(chuàng)意策劃中來。我也覺得,這是沈巍將來值得做的最有意義的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沈巍在故居里,在提到殷夫曾經(jīng)在浦東中學讀書,他說這所學校相鄰他2019年3月18日驟然爆火的高科西路,而在看到殷夫曾經(jīng)參加過左聯(lián)的圖片介紹時,他說這個位置就是虹口公園那里。
有意思的是,沈巍或許想到,不久前,他帶領著一眾散裝主播去參觀虹口公園里的魯迅紀念館的時候遭到的勸返的結(jié)局。
而這一次在象山殷夫故居,沈巍與他的一眾龐大的主播,則受到敞開大門的歡迎,顯然這也是殷夫故居遭遇到的可以排上號的人流量最大的一次謁訪,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象山的一次宣傳機遇的絕佳捕捉。
沈巍通過自己的實際排兵演練,證明了他與他的直播跟隨,對推進地方文旅所能起到的立竿見影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