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患病經歷得從我的記者職業(yè)生涯說起。2008年,我在擔任報社記者期間,恰好被派往災區(qū)報道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當時,我們承擔了高強度的采編工作,晝夜不息地進行采訪報道?!?/p>
“在此期間,我也遭遇了顯著的創(chuàng)傷性應激反應,因為直接目擊了很多災難現(xiàn)場的慘烈景象。于是,吸煙成為那段時期唯一排解壓力和提神的武器。”
有時候一天吸煙1-2包,全靠年輕“掩蓋”煙草的毒害……
2008年“5·12特大地震”報社部分垮塌后大家集中在車庫24小時連軸轉辦公,那時提神全靠吸煙
“記得那段時期,我的吸煙頻率達到了一個峰值,有時候一天就要吸煙1-2包。也許那時太年輕,機體代償功能強,僅僅只是偶發(fā)咽喉部充血腫痛、咳嗽,在此階段,我也沒有任何對煙草制品危害性的科學認知?!?/p>
“后來,我停薪留職進京讀書,結束后又留在北京入職了某電視臺擔任編導崗位。彼時的北京市還尚未全面開展室內公共場所禁煙宣傳工作。臺內各層級工作人員均存在吸煙習慣,日常工作會議多集中于吸煙室內召開,辦公區(qū)域各樓層均配置1至2間專用吸煙室?!?/p>
“記得那時制片人召集大家開會都在吸煙室內,一個面積不足5平米的密閉房間,推門而入那完全堪稱‘人間仙境’——嗆人的濃烈煙霧,根本無法看清誰是誰。非吸煙者仍需全程參與會議,不可避免地長時間暴露于二/三手煙環(huán)境中?!?/p>
“其實在媒體人大軍中,女性吸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xiàn)象。具體而言,節(jié)目制作經常需要通宵加班,在常規(guī)提神飲品可能引發(fā)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多數(shù)同仁都選擇通過間歇性吸煙來維持工作狀態(tài)。煙癮大的,每日甚至可達3包,這既包含同事間協(xié)同工作時的社交性吸煙,亦涉及創(chuàng)作間隙的休閑放松?,F(xiàn)在回想起來,那時真是全靠年輕在‘掩蓋’煙草的毒害……?!?/p>
新冠后感到身體機能顯著衰退,即便戒煙也為時已晚……
“2020年1月至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我回家‘躲新冠’,當時我的身體機能還未出現(xiàn)明顯衰退,那是因為還沒有被感染,為了預防我還主動戒了煙。然而,自身體質水平從這時不僅沒感到有提升,反而開始走下坡路——咳嗽、咳痰,時常倦怠、乏力。尤其是當2023年1月得了新冠又康復后,這些不適癥狀整整持續(xù)了兩年時間,活動耐力大幅度下降?!?/p>
“明顯感到身體機能呈斷崖式衰退,持續(xù)性的倦怠感、運動意愿降低。隨著戒煙后長胖,很快又被診斷出甲狀腺功能減退,體重在短短半年內猛增23公斤,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各項指標均出現(xiàn)問題?!?/p>
“最可怕的是體力下降就像‘滑鐵盧’ ,有一天當我回老宅要爬六樓,我驚恐地發(fā)現(xiàn),我竟然剛爬了一層樓,不到二樓平臺就出現(xiàn)了嚴重的喘、憋癥狀,氣短,需要大口吸氣,與那七旬老人無異?!?/p>
“自此以后,所有涉及垂直位移(如登樓梯、坡度行走等日常活動),我都呈現(xiàn)出顯著的生理代償障礙,比如,稍微爬個小土坡,我就會呼吸頻率增快、動作遲滯。在公眾場所活動時,看到我的同齡人看向我的奇怪的眼神,以及一些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都走得比我快,內心真是不由自主就生出了一種‘病恥感’,再也不愿意出門見人?!?/p>
第一次查肺功能就是小氣道功能障礙,醫(yī)生告訴我不可逆轉……
“2024年5月,我在常規(guī)體檢中特地增加了肺功能檢查這一項,沒想到第一次查肺功能,結果就顯示我存在小氣道功能障礙。體檢中心的醫(yī)生明確告訴我,必須嚴格規(guī)避煙草接觸(包括二/三手煙)、廚房燃氣污染及空氣質量低下區(qū)域,尤其需警惕呼吸道感染與肺炎的發(fā)生。同時每年要復查肺功能。”
我2024年5月的體檢報告截圖
“緊接著,通過《看呼吸》平臺我聯(lián)系上了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陳曉陽主任。此時我?guī)е业捏w檢報告,迫切地只想問明白一件事——我還這么年輕,現(xiàn)在戒煙的話,小氣道功能以及肺功能還能不能恢復到過去正常的水平和狀態(tài)?”
“可是,陳主任的回答給了我‘當頭一棒’,他告訴我說,盡管我的肺功能整體指標還沒有呈現(xiàn)顯著下降,但我的小氣道功能障礙已引發(fā)了明顯癥狀。這種小氣道功能性的損傷,無論戒煙也好,即便是用藥,它也是終身不可逆轉的狀態(tài)。只能說現(xiàn)在堅決戒煙,采取有效的、適合自己個體狀況的康復法,能盡量延緩疾病的進展?!?/p>
為何肺功能還未明顯下降,憋氣、活動受限癥狀就已如此嚴重?
“可我還有一個始終不解的疑惑,為什么明明去年檢查我的肺功能沒有顯著下降,只是小氣道功能障礙,我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卻是那么明顯突出?”
“陳曉陽主任告訴我,當機體已經出現(xiàn)小氣道病變,但肺功能還暫時未低于安全數(shù)值時,其實此時已提示需警惕處于慢阻肺病的早期萌芽階段,尤其是對于有長期吸煙史的人群。”
“至于我描述的我在進行肺功能檢查吹氣時,1秒用力吹氣過程中,吹到后期就會感覺氣體無法呼出。他解釋說:這是由于小氣道塌陷,用力也難以呼出氣體,致使氣體殘留于肺內,這部分殘留的氣體量我們稱為‘殘氣量’。即便正常人盡力吹氣,也無法將肺內氣體完全呼出,所以每個人都會存在殘氣量。然而,諸如慢阻肺病和哮喘患者,往往難以將氣吹至最后,殘氣量會增多,相較于正常人更難將氣呼出。”
“陳主任進一步解釋:盡管呼氣時殘氣量增加,但要知道人體胸廓由骨骼構成,后方有脊柱,前方有肋骨,宛如一個框架,所以無法無限擴張。隨著殘氣量增多,整個胸廓會逐漸膨隆,形似桶狀,所以有些人才會形成‘桶狀胸’。此后心臟會受到擠壓而呈垂位,這也是影響心臟功能的一個因素。而隨著殘氣量持續(xù)增加,整個胸廓會進一步膨隆,當殘氣量增加后,正常人處于靜息狀態(tài)時300-500毫升的氣體量便已足夠,若進行運動可能需要1.5升,每次呼吸所需氣量增多,其中300-500毫升的氣體屬于殘氣量,此時平靜呼吸即可?!?/p>
“但當進行運動時,運動使耗氧量增加,加快呼吸所吸入的氣量即為補吸氣量,而此時殘氣量已大幅增加。由于背部及胸廓受限無法無限膨脹,殘留氣體增多導致殘氣量進一步增加。此時若需補吸氣,卻因空間受限而無法吸入足夠氣量,補吸氣量便會下降。因此,假設你運動時需要1升、1.2升或1.5升氣體量,而你的殘氣量已大幅增加,那你的補吸氣又無法滿足需求,就會出現(xiàn)憋悶、氣喘癥狀,無法進行運動,難以爬樓梯、行走……。陳主任講完這些,我才恍然大悟?!?/p>
我會堅持每年復查肺功能,該用藥干預決不含糊……
“雖然我的教訓很慘痛,但好在我已經深刻認識到了當前我該積極補救的地方。按照陳主任的醫(yī)囑,雖然根據(jù)去年的檢查報告,我的肺功能當時尚未達到需藥物干預的病理階段,但我必須執(zhí)行以下防護措施:① 徹底戒斷吸煙及二/三手煙接觸;② 規(guī)避烹飪燃氣污染;③ 注重空氣凈化措施。我也明白了一個科學道理,人在進入25歲以后,肺功能就已進入了自然衰退的進程,若疊加環(huán)境污染物(PM2.5、VOCs、甲醛等)及煙草暴露,將形成加速損傷的協(xié)同效應?!?/p>
“關于我的預后轉歸,陳主任著重強調:既往我有新冠病毒感染、流感以及兩次肺炎的疾病史,已對呼吸系統(tǒng)造成了疊加性的器質損害,加上合并長達十余年的吸煙史,可以解釋為何我尚處于中青年階段即出現(xiàn)小氣道功能障礙的臨床特征。若后續(xù)每年復查肺功能顯示進行性下降(包括近期應復查一次),則需啟動規(guī)范化藥物治療方案?!?/p>
【后記】
“2025年8月21日一大早,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家附近的一所三甲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復查肺功能,而這次的結果也在我的預料之中,去年還是‘小氣道功能障礙’,今年就查出了‘輕度阻塞性肺通氣功能障礙’,需要長期規(guī)范化用藥。陳曉陽主任告訴我說,小氣道功能障礙屬于早期或較輕的阻塞性通氣障礙,尚未對肺功能造成顯著影響,因此相對較輕。而輕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已屬于明確的阻塞性病變,可能隨著時間發(fā)展加重,需要規(guī)范用藥,定期復查。”
我2025年8月21的復查肺功能報告截圖
“此時此刻,我最想勸導的就是有吸煙習慣的年輕人,如果您自己吸煙,或身邊人有吸煙的習慣,趕緊戒煙,遠離煙草的毒害,切莫等身體出現(xiàn)了像我這樣‘斷崖式的活動受限’等一系列癥狀,才幡然醒悟?!?/p>
患者故事征集
在過去兩年里,《看呼吸》曾推出系列專訪《我的呼吸故事》,很多呼吸慢病患者用心講述了自己患病、看病的體驗,比如,72歲的魏大爺講述了如何用四年時間就打破了“慢阻肺病不可逆”的魔咒,51歲的張女士分享了一張“運動處方”扭轉她人生軌跡的故事,一個20 歲出頭的極重度肺功能障礙患者講述了自己如何用整個青春從恐懼變得無畏……
有讀者從《我的呼吸故事》中獲得了疾病知識,還有人汲取了面對困境的力量。
為繼續(xù)傳遞這份力量,我們真誠地歡迎所有患有呼吸慢病的朋友們聯(lián)系小助手,講述您生病、看病的真實經歷,或其他與健康相關的有趣體驗或感悟,我們將會根據(jù)您講述的內容撰寫成文章。
大家也可以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故事,并發(fā)郵件至editorkanhuxi@163.com投稿。
1、只接受基于本人或近親屬真實經歷,不接受虛構內容。
2、稿件必須是原創(chuàng)且未在其他平臺發(fā)表過。
3、文章字數(shù)建議在 1000-2000 字。
4、編輯部審稿、修改、加工后發(fā)布。
5、請在郵件中注明常用聯(lián)系方式(手機號或微信號)。
6、對于接受采訪或撰寫故事的患者,文章一經發(fā)布,付稿酬 500 元/篇。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容為醫(y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yī)療依據(jù)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