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伏出,暑氣消”
但從出伏(8月19日)到秋分(9月23日),
這36天是下半年尤為危險的時候,
需要我們格外警惕!
為什么說這36天“兇險”?
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熱到冷、陰陽變化交替的關鍵時期,此時免疫力本就相對薄弱,加之“夏日無病三分虛”,此時的人體經(jīng)過一整個夏天的消耗,易被疾病“攻擊”。比如這段時間,很多人會出現(xiàn)咽喉腫痛、口干舌燥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這就是燥邪“偷襲”肺部的一種表現(xiàn)。
同時,出伏到秋分的這36天,是一年中氣溫波動較大、較頻繁的時候??赡苤形邕€需要開空調降溫,晚上睡覺就需要蓋被子保暖了,而身體就怕“一冷一熱”。其中,受影響最明顯的是心腦血管,這段時間中風、心梗、腦梗發(fā)生率比較高。
出伏后有“四防”
1、防“秋老虎咬人”:
“秋老虎”是指出伏以后,短期回熱到35℃以上的天氣。時間有長有短,通常會出現(xiàn)連續(xù)高溫和極端高溫天氣,此時氣溫高,人體水分流失大,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再加上早晚溫差大,易增加腦出血、心梗等疾病發(fā)生風險。
2、防“秋燥”傷人:
秋季燥邪當令,因此秋燥最易傷肺,從而出現(xiàn)皮膚皸裂、口鼻干燥、口渴咽干等癥狀。
3、防“秋乏”擾人:
經(jīng)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xiàn)象,特別是老年人,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xiàn)。
4、防“秋補”胖人:
秋季很多人喜歡吃一些滋補的食物,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貼秋膘”。比如平時攝入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較多,以及肥胖、營養(yǎng)過剩,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的人群,都不宜“貼秋膘”,小心滋補過度。
“出伏”后養(yǎng)生記住這6點
1、吃得潤一點
這個時節(jié),飲食重點在于潤,可以多吃潤燥的食物,如百合、蜂蜜、梨、銀耳、牛奶等;多吃維生素含量高的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芹菜、蘿卜等。建議盡量少吃或不吃燥熱、油炸、肥膩的食物,冰鎮(zhèn)西瓜、冰激凌等也最好減少。
2、心情好一點
“出伏”之后,自然環(huán)境開始蕭條、干燥,人的心情也很容易受其影響,產生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要注意靜心平氣,盡量避免情緒大起大落??梢藻憻挼\動量不宜過大,尤其對中老年人來說,可選擇平緩輕松、出汗較少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八段錦等。
3、喝水多一點
預防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水,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都能喝一杯。此外,還可以多喝點茶,如荷葉茶、玫瑰花茶等。晚上喝蜂蜜水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4、睡得早一點
減緩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專家建議,相較夏季可以增加一小時的睡眠,或者通過午睡來增加睡眠。此外也要注意早睡早起,少熬夜。
5、穿得暖一點
“出伏”后這段時間,晝夜溫差變大,要注意早晚防寒,根據(jù)氣溫變化增減衣物,特別是老年朋友。建議不要在滿身大汗后立即沖涼,如果晚上不是很熱,也建議不要開空調睡覺。
6、通風勤一點
“出伏”后,氣溫逐漸下降,雨水逐漸增多,空氣中的霉菌遇到適宜條件,會在媒介物上繁殖。要注意勤通風,可以選個晴朗的日子,把衣物、床單等取出掛在通風干燥的地方多晾一晾,注意保持一定間隔。
(文中配圖來自視覺中國)
來 源丨央視網(wǎng)綜合CCTV生活圈、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