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37秒的視頻,讓四川某高鐵站的站臺成了輿論焦點。
鏡頭里,女博主手持身份證,對著抽煙的高鐵工作人員厲聲控訴,配文“健康衛(wèi)士守護公共正義”,乍一看滿是正能量。
可視頻剛火,評論區(qū)就翻了車,“不是住在海邊,管得倒挺寬”的調侃刷屏,有人甚至扒出她的賬號滿是性別對立內容。
而后不久,12306的回應不僅打了她的臉,還牽出了“閨蜜同伙”,這場看似正義的舉報,怎么就變成了“社死”鬧?。?/p>
報道畫面
1.37秒視頻炸鍋!舉身份證怒懟吸煙,評論先罵“管太寬”
8月中旬,四川某高鐵站的一段短視頻突然沖上熱搜。
視頻時長37秒,畫面里一名穿鐵路制服的工作人員站在站臺邊抽煙,抽完后把煙頭丟在地上,用腳輕輕捻滅。
鏡頭外,女博主的聲音帶著怒氣,反復強調“工作人員帶頭違規(guī),這是知法犯法”,還特意舉起自己的身份證,像是在證明舉報的“嚴肅性”。
報道畫面
幾乎同時,武漢某高鐵站也曝出類似視頻,另一名女博主同樣拍攝了工作人員站臺吸煙的畫面,撥打12306時態(tài)度強硬,要求“立案處理”,理由是“露天站臺也該全面禁煙,保障乘客健康權”。
初期,兩條視頻都收獲了不少支持,有人留言“有社會責任感”“敢站出來就是進步”,兩位博主的粉絲也短時間內漲了不少。
另一位博主發(fā)布視頻
可熱度沒持續(xù)多久,質疑聲就蓋過了支持,有網友直言“車廂禁煙是規(guī)定,站臺沒說不讓,何必揪著不放”,還有人調侃“有空管高鐵工作人員,不如去跟煙草公司較真”。
女博主在投訴無果后,重新剪輯了視頻,特意加上“公共正義”“健康衛(wèi)士”的標簽,明顯在引導輿論。
這場看似自發(fā)的維權,從一開始就透著刻意,也為后續(xù)的反轉埋下了伏筆。
網友評論
12306回應戳破“正義”:站臺不禁煙,工作人員或在下班
面對愈演愈烈的輿論,12306客服的回應,直接給女博主的“舉報邏輯”潑了冷水。
客服在電話里先問四川的女博主,“您知道工作人員的工號或姓名嗎?”對方答不上來,只反復說“他穿著制服”。
客服又追問“能確認是上班時間嗎?如果是下班等車,投訴沒法成立”,女博主卻咬死“他在站臺走來走去,就是在上班”。
報道畫面
不僅如此,客服還明確解釋,根據《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只有動車組列車內和其他列車的禁煙區(qū)域禁止吸煙,露天站臺并未被納入“法定禁煙區(qū)”。
而且不同車站的管理標準不一樣,濟南東站專門設了吸煙區(qū)引導乘客,北京南站、上海虹橋站則是全面禁煙,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
這個回應讓不少網友恍然大悟,原來她嘴上喊著“守護健康”,卻連舉報最基本的“工作人員是否在崗”都沒確認。
當舉報的前提都站不住腳,所謂的“公共正義”,漸漸成了網友眼中的“沒事找事”。
報道畫面
深扒賬號嚇一跳!海外研究生,滿屏“性別對立”
網友對“管太寬”的質疑還沒停,順著女博主的社交賬號深挖下去,更讓人驚訝的內容浮出水面。
原來,這位看似普通的“維權者”,并非國內大學生,而是在海外就讀“性別研究”專業(yè)的研究生。
她的賬號主頁里,幾乎找不到和“控煙”相關的內容,取而代之的是“男生特權”“性別壓迫”等偏激話題。
女子視頻賬號
有人扒出,她之前還針對高鐵廁所標語發(fā)文,稱“‘男士優(yōu)先’的提示是歧視女性”,校園里發(fā)生普通糾紛,她也會刻意往“性別對立”上引,說“女生永遠是弱勢方”。
這些過往痕跡,讓“控煙維權”的外衣漸漸失效,網友開始懷疑,她們舉報吸煙,是不是因為單純的“性別議題”沒流量了,才找了“公共健康”這個更易引發(fā)共鳴的話題?
畢竟,比起單一的性別對立議題,“反對二手煙”更容易獲得大眾支持,可這種“換賽道蹭流量”的操作,一旦被拆穿,只會引來更多反感。
女子賬號簡介
閨蜜現(xiàn)形!兩人演雙簧譏諷客服,得意罰款露“蹭流”真相
就在大家對女博主的動機半信半疑時,另一個賬號的出現(xiàn),徹底揭開了這場舉報的“劇本”本質。
有網友發(fā)現(xiàn),四川的女博主有個閨蜜,兩人不僅互相關注,還發(fā)布了同一場景的舉報視頻。
鏡頭里,她們一前一后坐著,對著電話那頭的12306客服,語氣、表情如出一轍,連“必須嚴肅處理”的臺詞都像是提前背好的,活脫脫一場“雙簧戲”。
當客服說“需要調查核實”時,鏡頭外傳來兩人的竊笑聲,語氣里滿是不屑,仿佛認定客服是在“走過場”。
兩位博主發(fā)布視頻
后來鐵路部門通報“工作人員因扔煙頭被罰200元”,閨蜜在視頻里直接笑出了聲,嘴角藏不住的得意,像是打贏了什么“勝仗”。
網友這才徹底明白,哪是什么“共同維權”,分明是兩人合伙編的流量劇本。
網友評論
有知情人爆料,她們之前發(fā)了不少性別對立的視頻,播放量一直上不去,才想到“舉報公共事件”這條路。
可她們沒算到,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演雙簧”的痕跡太明顯,“幸災樂禍”的反應太真實,這場“蹭流”大戲,終究還是演砸了。
網友評論
結語
從舉身份證拍視頻的“正義博主”,到賬號私密、遭全網批評的“社死”對象,女博主的結局,像一場生動的“流量反噬”課。
她和閨蜜以為,借“控煙”的由頭、套“公共正義”的殼,就能收割流量,卻忘了網友最反感的,就是把嚴肅的公共議題變成“劇本”。
其實,公共空間的規(guī)則完善,從來不是靠“舉報炒作”推動的,它需要環(huán)保組織的理性呼吁,需要鐵路部門的細化管理,更需要大眾的理性討論。
如果下次再有人想借“維權”蹭流量,不妨先想想,你是真的想解決問題,還是只想當一場鬧劇的“主角”?
畢竟,靠炒作得來的熱度,終究會像站臺的煙霧一樣,散得快,還留一身“味”。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2025-08-19
信源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