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就是奸商,中國可不是?!?/p>
說這話的人,是美國現(xiàn)任財政部長貝森特。
按理說,美國和印度關系一向不錯,身為美財長的貝森特不該這樣指責印度。既然這樣說了,只能說明印度得罪了美國政府。
確實如此!
原因就在于美國政府要求印度不要再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否則的話,要對印度不客氣。
面對美國政府的威脅,若按照以前吧,印度肯定會好心思心思的,雖嘴上有罵罵咧咧,但腳下不得不老老實實、規(guī)規(guī)矩矩??蛇@次,印度似乎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突然硬剛起來了,竟絲毫不理會和在乎美國的脅迫,而是一如既往地繼續(xù)購買俄羅斯的石油。
印度的大膽和違逆,立馬激起了美國的怒火。一不做,二不休,美國政府立馬祭出“關稅大棒”,在7月底宣布對印度加征25%關稅基礎上,再額外加征25%的關稅。如此一來,美國對印度總體關稅稅率已達到50%。
那么,美財長貝森特為什么指責“印度是奸商,而中國不是”呢?
他解釋道:“印度就是在牟利,他們在轉售石油。我將其稱之為‘印度式套利’,低價購入俄羅斯石油,加工成成品油后再轉售。這種情況在戰(zhàn)爭期間突然出現(xiàn),這是不可接受的?!?/p>
貝森特還表示,俄羅斯石油目前在印度石油總采購量中的占比已達42%,而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前,這一比例還不到1%。
對此,印度方面抗議美國的行動“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并指出美國每年仍從俄羅斯購買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的化肥和鈾。
當被問及美政府為何不對中國采取類似關稅手段時,貝森特表示,情況“完全不同”,沒有像印度那樣進行“套利”活動。
這點,貝森特說得非常正確。我國是進口了俄羅斯的石油不錯,但全都是為了解決國內能源短缺的問題——完全是為了自需,而非像印度一樣“套利”。
從這個角度來評價,印度的的確確做得不地道,難以叫人接受。
你印度若是短缺石油,不管從俄羅斯進口多少,都為了滿足國內的需要,這是非常正常、自然不過的了,可若趁機超量購置,把其中多余的部分加工后再提價售賣出去,別說美國不同意了,或不少國家也持同樣的觀點。
再者,假若印度在俄烏沖突之前早就大量購買俄羅斯的石油,那么,這也很正常自然,可是……
還有,就是在歐洲和美國合伙制裁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前提下,俄羅斯不得不把能源價格拉低,而這個時候,印度趁機大量購置!
綜合種種吧,貝森特斥責印度是“奸商”,名副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說實在的,這也是印度的本性和特色所在——印度一向就是一個自私自利、見利忘義、自高自大、狡猾陰險、卑鄙無恥的家伙!
美國政府自始至終都拿印度不錯,有時候,哪怕印度狂妄霸道點,美國也能忍受一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原因就在于美國想讓印度成為印太地區(qū)的一枚棋子,一條眼線,以及制衡我國。
假若美國將對付俄羅斯的手段用到印度身上,印度早不知死了幾死。
因此,印度才膽敢囂張放肆、不可一世,趁著俄羅斯石油過剩、價格低迷,印度才急不可耐地超量購入,并趁機套利謀財。
誰知,這次竟然得罪了美國政府,遭到了不輕地懲罰。
活該!
罪有應得!
歐盟不聽話,都遭到美國政府的關稅制裁,何況一個印度?
適當?shù)臅r候,狠狠敲擊一下印度,讓印度幡然醒悟,長長教訓,很不錯!
其實,美國政府早就該如此了!
想那以前,印度做的有些事,的確叫人恨得牙根癢癢。
如一面熱烈歡迎各國去印度建廠開店,一面卻干起“殺豬盤”的卑鄙、自私勾當。
2021年12月,印度稅務部對小米、Oppo等中國移動手機制造實體實施了大規(guī)模突擊檢查。理由是這些公司在虛擬、實體中開設的銀行賬戶總計40多個,逃避的稅收總計1.33 億美元。
經過多年的打拼努力,當時,OPPO在印度的手機市場份額超過10%,Vivo超過15%。我國這些公司的實體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46%。
看到時機成熟了,這不,印度政府開始磨刀霍霍了。
由于缺乏相關法律框架和確鑿的證據(jù),印度白忙活一場。
有了經驗后,印度又開始下黑手了。
2023年6月,印度執(zhí)法局(ED)發(fā)布稱,因小米涉嫌違反該國《外匯管理法》(FEMA),“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將扣押小米共555.1億盧比資金(約50億元人民幣)。這筆資金相當于小米2022年凈利潤的57%。
小米據(jù)理力爭,多次申訴并指出資金主要用于支付高通專利費,但印度當局根本聽不進去,也不想聽。
2024年4月,印度強硬地通知沒收小米近50億元人民幣資產(約555.1億盧比),理由是認定其以“假冒支付版權費”名義非法轉移資金。
小米怒而在印度網站發(fā)布了一份聲明中表示,對印度當局的決定感到失望,“因為我們提出的任何事實陳述和法律爭議都沒有得到解決”。
小米遭殃,vivo和OPPO也難逃厄運。
2023年7月,印度執(zhí)法局以涉嫌違反印度《防止洗錢法案》(PMLA)為由,突擊搜查了vivo印度公司和23個相關公司的48處地點,隨后宣布凍結與vivo印度公司相關的119個銀行賬戶,涉及資產價值達46.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9億元)
同月,印度稅收情報局宣稱,OPPO逃避關稅近439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7億元),且在計算進口貨物的交易價值時并未包括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該機構已向OPPO印度公司發(fā)出通知,要求繳納稅款。
vivo和OPPO盡管抗訴理由充分確鑿,印度政府要么視若無睹,要么采取冷處理,即擱置處置,一拖再拖。
印度政府能等得起,可我國的這些企業(yè)能耗得起嗎?
印度政府動輒以這個原因,要么就以那個理由,或者干脆以“莫須有”的罪名來敲詐和重罰我國企業(yè),地道不地道,人性不人性,一目了然。
想那當初時,印度政府熱烈歡迎世界各國投資建廠,可等到有些企業(yè)做大做強了,有錢了,印度就開始了罪惡的“殺豬”勾當!
印度的本意就是,外國企業(yè)在印度賺的哪怕是一分錢,也絕對不能帶走。有句話說得太準確鮮明了:“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錢都不能帶回家!”
印度對韓國也照樣不放過。
如三星電子于2024年在印度的銷售額為17.04萬億韓元(約839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2%;利潤同比增長22%至1.4萬億韓元(約690億人民幣)。這讓印度又犯起了紅眼病。
印度政府立馬對韓國三星公司進口的通訊設備進行廣泛調查,認定三星因逃稅和所謂“逃避”關稅,毫不留情地開出了6.01億美元的巨額罰單。
這筆罰款堪稱印度政府有史以來征收的最大罰款之一,且占三星去年在印度9.55億美元凈利潤的很大一部分。
美國的企業(yè)也沒逃脫魔爪。
2023年,谷歌、亞馬遜因反壟斷問題分別被罰款16.2億美元和20.2億美元。
總之吧,但凡是外國企業(yè),印度必定會處心積慮、想方設法地琢磨出個理由來,好達到狠狠敲詐一筆的終極目的。
印度還有更卑鄙和無恥的勾當呢!
若印度當時的法律制度一時無法拿捏時,就立馬開始修改法規(guī)。
印度曾通過修改法律實現(xiàn)“追溯征稅”,典型案例如2012年對沃達豐的處罰。
2007年,沃達豐收購印度和記黃埔股權,印度稅務部門認為其需繳納22億美元資本利得稅。沃達豐不服,起訴至印度最高法院。2012年,法院裁定其無需繳稅。
這時,印度政府動起了歪腦筋,強行在印度議會上通過了追溯性修訂所得稅法(1961年法案),允許追溯50年,使判決失效并強制執(zhí)行罰款。最終,沃達豐不得不補繳稅款,被累計追討50億美元罰款。
看看吧,這都是印度政府干的事,哪件合情合理又合格?妥妥的一個自私自利、卑鄙無恥、陰險狡詐的東西!
所以呀,美財長斥責印度是“奸商”,實事求是,名副其實!
這樣的人,最終的結果是眾叛親離、孤家寡人、郁郁而終!
這樣的國家,同樣如此!
【我是@心花手中開,感謝你的閱讀,也希望你能點贊、評論和轉發(fā),帶給更多的人知識、道理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