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日本知床半島的羅臼岳本該是登山圣地。
高山植物在夏季短暫綻放后開始染上初秋的色澤,山頂吹下的風帶著絲絲涼意。
(示意圖)
海拔1661米的羅臼岳,以其絕景吸引著來自各地的登山愛好者。
8月14日清晨5點,來自東京都的26歲公司職員曾田圭亮與友人一同攀登羅臼岳。
上午11時左右,兩人返程下山行至海拔550米處時,意外發(fā)生了...
一頭棕熊突然出現(xiàn)!
它亮著鋒利的牙齒朝曾田撲了過去。
伴隨著一聲慘叫,受傷的曾田被棕熊拖拽入林中消失了。
同行朋友僥幸逃過一劫。
驚魂未定的他立即向警方報告同伴被棕熊襲擊失蹤的情況。
警方隨即聯(lián)系搜救隊,展開大規(guī)模搜救行動。
次日晚間,搜救人員在遇襲現(xiàn)場西南約200米的斜坡上發(fā)現(xiàn)了曾田的遺體。
遺體臉部和上半身有多處傷口,下半身更是血肉模糊,損傷嚴重。
尸檢結果顯示,曾田的死因是“全身多處創(chuàng)傷導致的失血過多”。
現(xiàn)場慘不忍睹——帶血的襯衫、破損的褲子、鞋子及登山包散落四處,附近樹木和地面有大灘血跡。
(搜救人員在運送遺體)
事故發(fā)生后,當?shù)孬C人于15日在事發(fā)地點附近捕殺了一頭母熊和兩頭幼熊。
北海道立綜合研究機構對這三頭熊進行了鑒定。
結果顯示曾田衣物上附著的熊毛、唾液與母熊的DNA檢測一致。
據(jù)此斷定,襲擊并導致曾田死亡的正是這頭母熊。
然而,捕殺棕熊的決定在日本民眾間引發(fā)了強烈的抗議。
斜里町役場的工作人員透露,他們接到了數(shù)百通抗議電話。
“為什么要殺熊”
“那里本來就是熊的棲息地,人類去那里就是錯誤”
“既然危險,就應該一開始就封閉登山道”
各種意見從日本各地涌來。
這種反應并非首次。
2023年,秋田縣美鄉(xiāng)町發(fā)生一起棕熊闖入事件:
一頭母熊帶著兩頭幼熊闖入當?shù)匾患议介矫椎?,隨后這三頭棕熊被捕獲,最終被撲殺。
(當時的報道)
當時役場接到大量抗議電話,多數(shù)來自縣外。
有人甚至在電話中怒吼:“如果要殺熊,你也去死吧。”
情況嚴重到秋田縣知事不得不強硬表態(tài):
“如果一直被這些干擾牽著走,根本沒法工作?!?/p>
此次,面對民眾對撲殺棕熊的強烈抗議,當?shù)孬C友會相關人士也對這起熊襲事件感到震驚:
“這個地區(qū)一年有大約2000件棕熊目擊報告,但熊襲人的情況真的非常罕見?!?/strong>
“這次被捕殺的母熊是帶著幼崽的。
為了保護幼崽,母熊有時脾氣會變得暴躁,但即使是帶崽的熊,通常也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
其實,在這起慘劇發(fā)生前,當?shù)匾讯啻伟l(fā)布過熊出沒的警示。
8月10日,有人在羅臼岳登山道附近目擊到這三只母子熊。
目擊者稱,三只熊沿著登山道向上移動,似乎在試圖靠近登山者。
12日,一位登山者稱在極近距離對熊噴射了防熊噴霧,但熊依然繼續(xù)跟隨了數(shù)分鐘。
種種的跡象表明,這頭熊對人類的出現(xiàn)十分警惕。
這三只熊被撲殺后,北海道當?shù)睾粲豕娎^續(xù)保持警惕,同時宣布羅臼岳登山道周邊發(fā)布的“棕熊注意警報”將持續(xù)至9月13日。
歷史上,日本有著漫長的與熊共存的歷史,日本人對熊并不陌生。
棕熊是日本國內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
成年雄性棕熊可以超過400公斤,在北海道分布廣泛,又以知床半島的知床岬一帶密度最高。
熊既是山神的象征,也是致命的威脅。
在當下這場困局之中,知床半島的原始森林里,生命與生命的沖突仍在無聲卻激烈地回蕩。
點擊下方解鎖日語治愈小劇場
戳我獲取同款入門日語資料吧
— End —
撰稿:toge
圖源:網絡
微博@今日日本
熱門文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