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外之家 | 溫暖駐外人
數(shù)十萬駐外人都在關注
駐外之家人才網(wǎng)
www.zhuwaizhijia.com
作為初來非洲不久的人,談論“在這里多久能賺到一千萬”這樣的話題,我自覺分量不夠——畢竟,我自己的目標也還在路上。今天要講的故事是關于一個在拉各斯旅店老板的,我們深度了解了她從初到非洲做雜活到酒店前臺再到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的歷程,也許這個老板的故事,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fā)。
在拉各斯,我住的第二家旅館的老板,是個行事風風火火的東北女生。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過,我喜歡住華人的酒店,一來是方便交流溝通,二來是可以從老板身上了解到形形色色的故事——很多老板本身就有著傳奇的經(jīng)歷。 由于這位老板現(xiàn)在仍在營業(yè),我就不透露具體是哪家酒店的哪位老板了,這里我暫且用“華姐”來代稱她。
第一次見到華姐,只覺得她是個普通的旅館老板娘,熱情、麻利。后來住久了,加上自己也喜歡和當?shù)厝A人交流,才慢慢拼湊出她的故事。
華姐來非洲,起初并非雄心勃勃。用她自己的話說,在國內時,“沒什么文化,工作也不好找,進廠打螺絲都會被人挑的那種”。一個遠房親戚在拉各斯開了間小旅館,缺人手,對她說:“過來幫忙吧,不會英語沒關系,店里的主要客人都是中國人,會普通話就行。” 就這樣,她帶著幾分忐忑,第一次出國,就踏上了非洲這片土地。
起初的日子,就是打雜。打掃房間、搬運行李、后廚幫手,什么都干。這份辛苦,和在廠里打工似乎并無本質不同,只是換了個更遙遠的地方。后來親戚看她基本上已經(jīng)了解了所有環(huán)節(jié)的流程了,就讓她做了前臺。那時的她,大概覺得人生就是這樣了,在異鄉(xiāng),也依然是打工謀生。
本來以為打工生涯也就這樣了,但轉折,總是來得猝不及防。旅館租的房子突然出了問題,房東惹上了官司,房子連帶他們交的三年房租,一并被當?shù)卣兆吡?。親戚心灰意冷,決定關張回國。華姐就跟著親戚一起回去了,第一次“出海”,似乎就此畫上了句號。
回到國內不久,一個電話又把她召回了拉各斯。原來在拉各斯那個旅館做前臺的時候,認識了旅館的領班經(jīng)理,兩人當時聊的還可以。那位領班在旅館關門后,決定自己出來干,希望華姐能回去繼續(xù)做前臺。華姐想了想,國內也暫無著落,便又回來了。
這次回來,境況卻大不相同。這位領班,不僅是雇主,更像是一位引路人。她鼓勵華姐不要只埋頭于前臺,要試著和本地員工、供應商打交道,慢慢學些英語;她也會和華姐分享經(jīng)營旅館的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她們趕上了疫情的特殊時期。那段時間,政策要求回國人員必須在尼日利亞本地酒店隔離滿20天。旅館一下子變得異常緊俏,常常一房難求。華姐親眼目睹了這種“剛需”帶來的巨大能量,見證了領班酒店的崛起,這對她的沖擊很大。
在領班這位朋友兼導師的鼓勵和支持下(領班甚至投資了她),2022年華姐決定盤下了自己的第一家小旅館——也就是我當時住的這一家。
故事并沒有止步于此。第一家旅館站穩(wěn)腳跟后,華姐展現(xiàn)了超乎尋常的行動力。在有了一定的積蓄后,她很快開了第二家旅館。再后來,她的目光不再局限于住宿:一家超市開張了,一間面向華人的理發(fā)店也營業(yè)了。她甚至敏銳地捕捉到長租市場的需求,專門租下兩棟別墅,改造成公寓,出租給那些需要長期駐扎考察的公司團隊。
從2022年擁有第一家自己的旅館算起,短短幾年時間,她的生意版圖迅速擴張,完成了資金積累。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今年的計劃:她打算自己買3000平方米左右的地,建一棟公寓樓用于出租,做更長期的經(jīng)營計劃。我們閑聊時幫她粗略估算了一下:拿下3000平米的地,再加上設計,買地,建造和運營的費用,總投入接近兩千萬人民幣。這間酒店建設的大部分資金都由她自有資金投入。
兩千萬。這個數(shù)字直接把我們震撼了。要知道,僅僅幾年前,她還是一個在旅館里打雜、對未來并無太多奢望的普通女性。這巨大的轉變,就發(fā)生在短短數(shù)年間。
坐在旅館的小院里,看著華姐忙碌的身影,我和搭檔都陷入了沉思。在海外,常聽人說華人圈子封閉。華姐確實有她的圈子:最初帶她出來的親戚圈子,后來引領她創(chuàng)業(yè)的領班圈子。但她的經(jīng)歷告訴我,圈子本身并非銅墻鐵壁,它更像是由人編織的網(wǎng)絡。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并能夠在這網(wǎng)絡中,去真誠地交流、學習,去捕捉那些推動你破圈的力量。
親戚的圈子帶她走出了國門,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而領班的圈子,則給予了她知識、視野、信任和關鍵的啟動支持。她抓住了這份情誼和機遇,更重要的是,她自身做好了準備——她愿意學習管理,愿意接觸陌生的環(huán)境,并且在看到疫情帶來的商機時,有勇氣邁出“自己干”的那一步。
所以,回到最初那個問題:在非洲工作多久能賺到一千萬?
華姐的故事沒有給出一個精確的時間表,但它清晰地指向了一條路徑:單純的打工,積累財富的速度是緩慢的,天花板也清晰可見。而真正能帶來躍遷的,往往是“自己干”——成為那個整合資源、承擔風險、捕捉機會的人。華姐這個案例在國內國外道理是相通的,只是非洲這片尚在發(fā)展、充滿變數(shù)的土地,或許為這種“自己干”提供了更多縫隙中的機遇,當然,也伴隨著相應的風險。
華姐的成功,是貴人相助的幸運,也是個人學習和成長的努力,更是敢于在關鍵節(jié)點上押注自己判斷的勇氣。一千萬,或者像華姐所達到的遠高于此的數(shù)字,對于敢于“自己干”、并且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位置的人來說,并非遙不可及的幻想。它需要時間,需要積累,更需要那份識別機遇并付諸行動的膽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