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戲曲節(jié)目主持人,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不都挺風光的嗎?但有一個名字,卻徹底打破了這個偏見。
他拯救過瀕臨停播的節(jié)目。讓收視率起死回生。卻在巔峰時刻被人捅了刀子。
白燕升,這位央視戲曲春晚的總導演,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什么叫"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01
1968年,河北黃驊市一個普通家庭里。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
誰也沒想到,這個叫白燕升的孩子,會成為戲曲界的風云人物。更沒想到的是。他會被自己拯救的節(jié)目,狠狠地捅一刀。
小時候的白燕升,就愛跟著長輩往戲場里鉆。那時候的他,眼睛里有光。
父母希望他好好讀書,走正經(jīng)路。但這孩子,心思全在咿咿呀呀的唱腔上。倔得很。
說實話,搞藝術的人,大多都有點不太"正常"的執(zhí)著。白燕升就是這樣的人。
02
1999年,《梨園春》快要死了。
收視率掉得厲害,領導都在考慮停播。節(jié)目組的人,一個個愁眉苦臉。
這時候,有人想到了在央視做得風生水起的白燕升。
"能不能請白老師來救救場?"
白燕升當時在央視,戲曲板塊的領導者。央視戲曲春晚的總導演。按理說,去地方臺幫忙,有點"降維打擊"的意思。
但他沒猶豫。
接到邀請的時候,白燕升甚至有點興奮。那種想要挽救一檔戲曲節(jié)目的沖動,比什么都強烈。
他來了之后,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
增設名家訪談板塊。引入觀眾投票機制。創(chuàng)新"戲文解析"環(huán)節(jié)。
就這樣,《梨園春》活了。不僅活了,還活得挺滋潤。全國知名的戲曲綜藝節(jié)目,就這么誕生了。
白燕升用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人脈資源,硬生生把一檔快要死掉的節(jié)目,救了回來。
03
但人心這東西,最難測。
隨著《梨園春》越來越火,越來越多的新人涌進來。他們看不慣白燕升這個"老戲骨"。
有人開始搞小動作了。
在一次節(jié)目錄制中,節(jié)目組故意安排了三位評委來為難白燕升。
一位相聲演員,在直播中公開質(zhì)疑白燕升對戲曲唱腔的賞析。話說得特別難聽,當著觀眾的面,讓白燕升下不來臺。
另一位女評委更過分。對白燕升引用的權威書籍嗤之以鼻,說什么"紙上談兵"、"不接地氣"。
白燕升當時的表情,我都不敢想象。
錄制結束后,白燕升去找節(jié)目組討說法。
負責人怎么說的?
"搞藝術的,有點個性很正常。"
敷衍了事。甚至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
那一刻,白燕升明白了。他拯救的這檔節(jié)目,已經(jīng)不需要他了。甚至,巴不得他趕緊滾蛋。
04
離開《梨園春》的時候,白燕升沒有撕破臉。
他只是默默地收拾東西,跟幾個還算有良心的工作人員告別。然后就走了。
走得很安靜。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告別儀式,也沒有什么慷慨激昂的演講。
就這么走了。
離開之后,白燕升并沒有一蹶不振。他繼續(xù)與湖北、安徽等地的電視臺合作。進入山西傳媒學院任教。帶著學生們記錄本地戲曲名家的口述史。
2025年2月25日,他當選山西省文聯(lián)副主席。
而《梨園春》呢?失去白燕升之后,節(jié)目質(zhì)量一路下滑。最終走向了停播。
那些當初落井下石的人,現(xiàn)在都不知道跑哪兒去了。
白燕升這一生,拯救過瀕死的節(jié)目,培養(yǎng)過無數(shù)戲曲人才,卻被自己救活的節(jié)目背叛。
他是那個在別人最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的人,是真正熱愛戲曲藝術的老師。
但也是他,用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真相:好人,不一定有好報。
善良不是錯,但善良得有鋒芒。
真正的智慧,不是一味的付出,而是知道什么時候該保護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