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1992年,那時候毛阿敏已經(jīng)是歌壇上的大姐大了,她在八一建軍節(jié)晚會上唱了一首叫《馬蘭謠》的歌,這首歌一出,就火遍了全國。歌詞聽起來像兒時的童謠,簡單上口,比如“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什么的,大家當時可能就覺得這是首贊美軍人的歌,旋律好聽,朗朗上口。可誰想到,這里面藏著大秘密,直接把中國一個絕密的軍事基地給抖落出來了。
這個基地叫馬蘭基地,是咱們國家核試驗的核心地方,之前保密了好多年,一下子通過這首歌讓全世界都知道了。當然,這不是毛阿敏的錯,也不是什么泄密事故,而是國家到那個時候已經(jīng)自信滿滿了,不再需要藏著掖著了。
先說說這首歌的來頭吧。毛阿敏唱的《馬蘭謠》,其實也叫《大漠深處》,歌詞里反復提到馬蘭這個地方,還說“有一個地方名叫馬蘭,你要尋找它,請西出陽關,丹心照大漠,血汗寫艱難”。這可不是隨便編的,馬蘭基地就在新疆的羅布泊西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nèi),那地方荒涼得很,戈壁沙漠一大片,面積有10萬多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于整個江蘇省。基地從1958年開始建,到1992年唱這首歌的時候,已經(jīng)運作了三十多年了。
歌詞里的“小皮球”指的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因為那玩意兒外形圓圓的,像個球,所以科研人員給它起了這么個昵稱。“架腳踢”說的是爆炸試驗用的鐵塔,高102米,是當時國內(nèi)最高的鐵塔,用來掛原子彈進行地面爆炸試驗?!榜R蘭開花二十一”,馬蘭當然是基地名字,開花比喻原子彈爆炸的蘑菇云,二十一指的是基地剛建時蓋的21座平房,或者是21研究所,那里是科研人員最早的辦公地。后面的數(shù)字“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則是基地對外通信的郵政編碼,保密用的編號。整個歌詞就是用這種隱晦的方式,紀念那些在基地工作的軍人和科學家,他們在那兒吃苦耐勞,搞出了核武器。
這首歌一唱開,很快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很多小孩兒當成跳皮筋的兒歌來念叨。結(jié)果呢,國外的情報機構(gòu)一分析,就知道中國有個叫馬蘭的核基地了。之前這個基地在地圖上根本不存在,國家為了保密,直接從地圖上抹掉了?;氐墓俦蛯<遥喜桓嬖V父母,下不告訴老婆孩子,好多人一去就是幾十年,通信都中斷。
基地西側(cè)還有個烈士陵園,埋著378個為核試驗和基地建設犧牲的人,他們有科學家、軍人、職工,有的在爆炸現(xiàn)場出事,有的積勞成疾。歌詞里“放著那銀星,舞起那長劍,擎起了艷陽高照晴朗的天”,就是在說這些人的貢獻,他們用汗水和生命,換來了國家的安全。
要說這個基地的來歷,得從上世紀50年代說起。那時候,新中國剛成立沒幾年,國際上美國等國家有核武器,老是拿這個威脅咱們。1955年1月,中央軍委開會,決定要搞自己的核武器,不能讓人家欺負。毛主席當時說,我們要不受欺負,就得有這個東西。1956年,又在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提出,不但要有飛機大炮,還要有原子彈。于是,國家請來李四光、錢三強這些專家,給領導們上課,從零學起。錢三強是物理學家,早年在法國工作,1948年回國,組織核研究。他推薦了不少人才,比如鄧稼先、程開甲這些人。
選址是最先的難題。基地得夠大、夠荒涼,不能影響老百姓。1958年,考察隊從內(nèi)蒙古西部跑到青海西部,又到新疆東南部,跑了好幾萬公里。只有少數(shù)領導知道是選核試驗場,其他人蒙在鼓里。起初看中敦煌西北的戈壁,但后來發(fā)現(xiàn)那兒離莫高窟太近,爆炸可能毀文物,水源也不足,煙塵擴散風險大。張?zhí)N鈺是基地司令,他反對這個地方,建議去羅布泊。那兒地廣人稀,適合大當量試驗。最終定在羅布泊西端,1959年,張?zhí)N鈺帶隊找到一個有水溝的地方,兩岸長滿馬蘭草,他就提議叫馬蘭村,作為生活區(qū)。馬蘭草是一種耐旱的植物,象征著基地人的韌勁。
建基地的時候,國家窮,物資短缺。官兵住帳篷,后來挖地窖,吃玉米面炒了再蒸,節(jié)省糧食。專家沒實驗室,就在戶外做實驗,用算盤計算數(shù)據(jù)。1960年,蘇聯(lián)專家撤走,還撕毀資料,這等于釜底抽薪。中國人自力更生,程開甲是關鍵人物,他是愛丁堡大學博士,1950年回國,1962年去羅布泊,提出用百米鐵塔爆炸的方案。1963年4月,5000多名官兵用原始工具建塔,花了一年時間。1964年10月16日15時,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代號“老邱”,其實就是“小皮球”的另一個叫法。爆炸后,國家有了底氣,不怕核訛詐了。
基地繼續(xù)發(fā)展,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1969年9月23日,首次地下核試驗。到1996年7月29日,最后一次大氣層核試驗,中國一共做了45次核試驗,全在馬蘭基地?;夭还飧惚?,還建了科研區(qū)、生活區(qū)。女性工作者不少,她們是清華北大的高材生,長年待在戈壁,好多到四五十歲才結(jié)婚,有的終身未嫁?;貙ν獗C車栏?,通信用那些數(shù)字編碼,家屬不知人在哪兒。歌詞里的“二八二九三十一”可能也是類似編號。
毛阿敏唱這首歌的時候,正好是中國核力量成熟期。1992年,國家已經(jīng)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核試驗也快停了,所以公開馬蘭基地不算什么機密了。反而,通過這首歌,讓老百姓知道這段歷史,激發(fā)自豪感。毛阿敏自己可能也沒想到,這首歌會這么有影響力,她后來還唱了不少軍旅歌,但《馬蘭謠》是最特別的。國外媒體當時報道了這事,說中國通過歌曲公開核基地,顯示出自信。
這個基地的意義大著呢。它不光是軍事設施,更是科技自主的象征。從一窮二白,到搞出兩彈一星,全靠那些人咬牙堅持。鄧稼先是“兩彈元勛”,隱姓埋名28年,1986年才公開身份。郭永懷1968年飛機失事,臨死護著資料。林俊德隱瞞50年,直到2012年逝世。這些人沒要名利,就為國家強盛?;噩F(xiàn)在轉(zhuǎn)向和平用途,維護核設施,部分開放成教育基地。每年有游客去參觀,了解歷史。
說到底,這首歌公開基地,不是壞事,而是時代進步的標志。以前保密是為了安全,現(xiàn)在公開是為了教育后人。馬蘭精神就是愛國、奉獻、艱苦奮斗,現(xiàn)在的年輕人學學這個,能多點擔當?;貜?958年建到今天,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中國核力量也從防御起步,到現(xiàn)在成為維護和平的支柱。毛阿敏的歌聲,讓這段歷史活了起來,大家唱著唱著,就記住了那些無名英雄。
現(xiàn)在是2025年,回看1992年那首歌,覺得挺感慨的。中國從被威脅,到有能力自衛(wèi),全靠馬蘭基地這樣的地方。毛阿敏唱的不是歌,是歷史的一頁。希望更多人知道這個故事,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仉m不再是絕密,但它的精神永不過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