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寫成為藝術(shù),是中華民族智慧、多情的選擇,書體自甲骨文始,金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依次登場,最后才是楷書。當今普遍所稱的“楷書”,實多指唐代楷書——即“唐楷”。它雖出現(xiàn)最晚,卻是影響最大的書體。
楷書是基于書寫便利而演化出來的書體,自出現(xiàn)起便迅速得到認可和推廣,并取得隸書成為唯一的官方書體,至今仍是應用最廣泛的書體。
唐楷是楷書發(fā)展的巔峰,影響力巨大,不僅重塑了人們的書法審美,更深刻改變了書法傳承與學習的路徑。
長期以來,“學書先學楷”已成為一種不容置疑的范式,由楷書特別是唐楷入門,學習筆法、糾正結(jié)字,再涉行、草、隸、篆,這一觀念影響深遠,仿佛成了書法入門的唯一正途。
不過由于人們對書法的認知始終有一種精致化傾向,加上唐楷法度森嚴,導致楷書學習過于精細化。
在毛筆已經(jīng)被日常生活拋棄的時代,人們?nèi)狈γP書寫實踐機會,這種精細化的要求讓楷書的學習漫長且單調(diào),很多人困于楷書學習難出,忽視了其他書體的學習,終其一生也難有所成。
當今很多書法家已經(jīng)敏銳的察覺到楷書入門的弊端,開始進行其他書體入門的實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從篆書、隸書入門都能夠很好提升學習效率,其后再學楷書也不會陷入機械模仿的困境。還有人嘗試從行楷入門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王厚祥先生更是實驗從草書入門同樣可行。
這些實踐共同指向一個結(jié)論:楷書并非書法學習的唯一起點,甚至未必是最優(yōu)起點。
回溯書法史,更能看清這一問題。在楷書成熟之前,中國早已誕生了無數(shù)經(jīng)典。商周金文的渾穆蒼茫、漢隸的雄健開闊,這些作品并不依賴唐楷的法度,卻成為后世難以超越的高峰。
在楷書出現(xiàn)之前的那些書法佳作更具雄渾、肅穆的高古氣相,然而楷書出現(xiàn)以后書法審美則趨向秀美華麗,這都是唐楷一脈書風帶給書法的巨大影響。
唐楷的高度規(guī)范化,一方面將楷書推向了極致完美,另一方面卻也窄化了人們對“楷”的理解。今天許多書法家主張“取法乎上”,直追魏晉甚至秦漢,正是為了跳出唐楷的框架,尋找最原始、更豐富的書法基因。
書法是從日常書寫中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和展示文字藝術(shù)美的過程和結(jié)果,不應被定式化和規(guī)范化,重要的還是能否在作品中展現(xiàn)性格、情感和文化,而非拘泥于用那種書體展示。
漢代的《西峽頌》摩崖,開闊恢弘、氣吞山河;《張遷碑》方勁古拙、憨厚可愛。這些作者未曾寫過唐楷,但其作品依然被奉為神品,根本原因在于它們傳遞了文字背后的精神氣象與文化厚度。
由此可見楷書并非書法入門的最佳選擇,甚至不是書法必需,不寫楷書同樣能夠?qū)懞脮?。不寫楷書或者楷書寫的不好只能是書法學習的一大遺憾,但是不能算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缺陷,
藝術(shù)的價值在于表達,而非格式。書法的未來,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工整,而是百家爭鳴的嘗試。不寫楷書真的不能寫好書法嗎?是一個需要持續(xù)討論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