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萬物》是一部年代情感劇,以魯南天牛廟村為故事背景,講述了時代土地變遷中,寧,封,費三個家族的興衰故事。
鬼子來了,天牛廟村成了日本人的糧倉,每年的收成除了留口飯,剩下的都要上交。
所有人,不管是地主還是佃農(nóng),一夜之間都過上了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傻桃為了搶兩口吃的,死在了進(jìn)村劫掠的鬼子槍下。
封大腳等青壯想過和日本人拼了,但終究是舍不下老人孩子,只能是忍著。
但每每想到,打鬼子的紅軍躲在山里吃不飽飯,而鬼子卻吃著他們辛勞種出來的糧食,內(nèi)心就很憤怒。
寧繡繡也覺得不能如此下去,紅軍才是他們的希望,大哥寧可金正是看明白了這點,才選擇加入了紅軍。
于是她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提前把糧食收下來,再偽造一把“天火”。
這樣一來,村子里的人不但可以吃飽飯,還能把多余的糧食送進(jìn)山,送給山里的紅軍。
而日本人得不到一顆他們種的糧食。
其實這個方法是很危險的,鬼子沒有人性,眼里只有糧食,才不管是天火還是人火。
一旦收不上糧食,他們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
之前留著村民,只是因為村民有價值,需要村民種地供糧。
一旦糧食沒有了,到那個時候全村上下都難逃一死,都會是傻桃的下場。
這個道理村里一些人想不到,寧繡繡卻是明白的,既然如此她為何還要組織大家放火燒糧呢?
難道是寄希望于鬼子良心發(fā)現(xiàn),放她們一馬?
當(dāng)然不是,寧繡繡敢這么做就是心里有相當(dāng)?shù)陌盐铡?/p>
在她看來,負(fù)責(zé)給鬼子收糧的保長,是最不愿意看到屠村發(fā)生的,因為關(guān)乎他們的利益。
他們能吃上狗糧,能過上作威作福的日子,是因為對村里熟悉,鬼子需要他們做事情。
可一旦村子沒了,他們的價值也就沒了,他們的下場也好不到哪里去。
給鬼子當(dāng)包稅官不是那么好當(dāng)?shù)?。保住村民才能保住自己的價值,才能保住他們的性命。
這個時候,他們一定會想辦法湊上給鬼子的糧食。
而放眼整個天牛廟村,還能拿出糧食的就只有地主家,或者直接說只有寧家,老百姓什么都沒有了。
寧繡繡心里清楚,寧學(xué)祥一定在不知道的地方藏著不少糧食。
這些糧食他不愿意分給村民,也不愿意支援紅軍,遲早還是便宜了鬼子。
與其如此,不如偽造天火把今年的收成扣下,村民可以吃飽,還能支援紅軍,至于上交鬼子的部分,就由寧學(xué)祥承擔(dān)。
交給鬼子的糧食是躲不掉的,但寧繡繡用這樣的方式,把糧食套出來,留在了老百姓手里,確實是一個好主意。
寧繡繡從一開始算計的就是親爹寧學(xué)祥。既然寧學(xué)祥看不清形勢,那寧繡繡就幫他做選擇。
只是她沒有想到,鬼子新找來了一個隊長封膩味。
封膩味和天牛廟村的人,尤其是和寧家有私怨,正好是借題發(fā)揮。
當(dāng)年封膩味的父親封四引馬匪圍村,如今他帶鬼子進(jìn)村,可以說是子傳父業(yè)。
不知道寧繡繡會不會后悔當(dāng)年的一時心軟,放走了封膩味,埋下了今天的禍根。
封膩味嘴上說要給父母報仇,其實都是借口。
當(dāng)年他和母親被寧繡繡放走之后,為了躲避村民的抓捕,選擇了分開逃跑。
再后來母親弟弟被抓住,而他沒有回頭,果斷舍棄了家人,他從來就不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為父母報仇,不過是他收拾寧家的一個借口。
把寧家定為仇人,他就能逃脫內(nèi)心的道德譴責(zé),把自己變成受害者,把一切作惡合理化。
他真正的目的是取代寧家,成為天牛廟村的大地主。
他不僅要拿回父親賣給寧學(xué)祥的二十畝地,還要搶走寧家的八百畝地。
其實只是對付寧學(xué)祥,天牛廟村的村民未必會反抗,只是他吃相太難看,連小孩子都不放過。
最終連親弟弟都看不下去,在日本人被紅軍趕走之后,被親弟弟交了出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