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你的生活過程中,是不是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我為什么要給領導送禮?領導收入那么高,他能看上我給他送的禮?“
“我為什么要花心思去對領導投其所好?他又不是我祖宗,我就是回家當孫子也不給他當狗!”
不知道,在你的社交賬號中,是不是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瞬間:
你前腳給好友出行的照片點了贊,后腳,朋友連同你的點贊和動態(tài)刪除了,然后發(fā)了一條和之前一模一樣的動態(tài)。
你前腳收到好友的點贊,后腳收到他對你的取消點贊……
不知道,你在和閨蜜藍顏的交往中,是不是也常常出現以下的畫面:
幾十年的好朋友問你借幾萬塊錢,你沒有借給他,但是轉手送了幾百塊錢給他??伤麉s和你斷交了……
你和閨蜜非常開心地分享著你的愛豆明星,她卻突然忍不丁地來一句:“你這個蠢貨,難怪會喜歡這樣的明星,你就是個傻X……”
你非常真誠的一次又一次的邀請你的同事來家中做客,但是對方卻沒有主動一次的邀請過你去他的家中一次……
你掏心掏肺地請藍顏吃著大餐,對方卻時刻想著怎么著急忙慌地還清你的下一頓……
閨蜜對你痛哭流涕訴說今天的不幸,你作為回報把自己曾經慘痛的經歷也講給對方以此作為共鳴交換,閨蜜卻以此內涵你這個人有問題……
你一次又一次接聽著朋友家長里短的吐槽,慢條斯理地給著對方建議,但當你有心事向朋友拔打電話的時候,電話那一頭,卻永遠都是占線、忙線和打不通的狀態(tài)……
很多時候,人們把以上的行為稱為:低情商。但其實,心理學上,并沒有所謂的低情商一說。
作為一名專注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咨詢師,我更喜歡用不帶任何批判地用:本我、自我、超我來解釋這一行為現象。雖然在我之前的心理科普中我提及過很多次關于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這一概念,但是還是會有新的朋友不太了解。
本我:其實就是人性本善、本性本惡的原始的我,它遵循的就是快樂原則。這也是以上你所認為“低情商”的行為;
超我:其實就是超凡脫俗,你所看到的高人向下兼容的意思。這也是大眾所認為的“高情商”的行為;
自我,其實就是介于本我與超我中和平衡后的我;
但大多數時候,沒有習得過心理學相關系統(tǒng)學習的人,往往喜歡用大腦原始設定的本我進行所謂的行為本能,就會出現上述的行為。
但是超我的人,又是如何思考的呢?
同樣面對給領導送禮的問題,超我的人,會認為:送禮并不是導致行為結果的本身,而僅是給領導表達一種敬意、感激和站隊的概念。就像你出門要和人打招呼一樣。
說實話,別說領導,就是普通鄰里之間,你和別人多微笑一點,多點關心和贊美的話,多一份雪中送炭的溫暖,那你在家遇到困難得到幫助的可能一定是大于那些閉門造車的人的。
同樣面對社交賬號的問題:
你好不容易發(fā)了一條朋友圈別人給你點贊了,就算你發(fā)現你發(fā)錯了,是不是也應該想一想,如果隨性的刪除可能就會寒了這位朋友對你愛的關心?因為你隨意刪除的舉動很可能導致對方會認為你在有意針對他。
雖然這個年代人人都喜歡講所謂的隨性,但是在隨性的前提之下,還有一個東西叫:感恩。
你哪怕不小心手滑給不熟的朋友點了贊,又取消點贊是幾個意思呢?除非你對這個朋友是厭惡至極的地步,不然你的操作僅僅是為了惡心對方,讓對方以后也同樣效仿你的行為?
同樣面對藍顏閨蜜的交往中:
你的好朋友雖然沒有借錢給你,但是人家送給你錢不是錢嗎?這不是對你有足夠的友誼才會為了維護和你這危??舍У年P系才會愿意自掏腰包給你?難道送你錢不借你錢,是為了羞侮你?就算是乞丐沿街乞討還要對路人點頭道一聲謝謝吧,這樣的朋友你都要拉黑?
閨蜜和你分享愛豆,難道是為了聽你來罵她愚不可及或征求你建議的?至于為一個沒有結果的東西爭論半天而傷了閨蜜之情?人和人之間,不可以留點口德?不可以就直接反手給閨蜜一個大大的贊或認可?哪怕你就是不認同對方的愛豆,也請不要隨意攻擊對方的人格,甚至和智商掛勾。
朋友三番四次請你去他的家中作客,你依然可以無動于衷沒有一點回請之意,是你覺得朋友不配去你家,還是你家不值得展示?那你是怎么有臉一次又一次踏入別人家家門而不覺得不好意思的?
藍顏或朋友請你吃著大餐,是為了讓你下一餐去急著回報對方的?人家為什么不自己請自己吃不會更爽嗎?那你就那么沒有配得感?這么著急和對方劃清界限?
閨蜜和你講自己慘痛的經歷自揭傷疤來安慰你,是為了你明天以此作為把柄去捅向對方的?難道不是因為對你足夠的真愛才會把自己傷口展示給你看,讓你心里舒服一點?
朋友一次又一次浪費自己的時間,去聆聽你的痛,給你想著解決方案,成為你的樹洞,而當對方需要你的時候,你只選擇用人性之惡的本能對待對方,然后還在維系著所謂的友誼,你良心不痛嗎?
你會發(fā)現,在生活中,常常以本我居多為人處世的人,十年前和十年后的人生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會越混越差。
很大的原因,并不一定對方是真的有多壞、有多惡毒,但愚蠢和不感恩,分不清敵友卻是真的。
人脈永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長年累月積攢出來的。
但太多用本我思考的人,只會看中眼前對自己有利益的人脈去選擇積極維護,而對于自己沒有任何幫助的人脈直接用本能對待。卻沒有想過,這個世界有一種東西叫:日后留一線。他們做事情,從來不給自己留退路,以至于自己十年后,做任何事情只能一事無成。因為,要得罪的人,在十年前全得罪完了。
我曾有些來訪者,因為在我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建議下,選擇了和領導維護關系進入了機關單位。但不知道出于什么樣的原因,最后還是從高層被退回了基層,有的被裁員、被辭退、被穿小鞋、被……直到幾年過去,他們還是想不通當中的緣由。
但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很多人做事情,只是管一時的維護,而不是長期、穩(wěn)定的、持續(xù)地溝通和跟進,這就導致后來者居上。
而至始至終,他們在不惑之年被現實殘酷地拋棄在了起點的位置,很多時候,就是沒有去想過動用超我去行動、去感恩、去共情。
很多時候,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會有無緣無故的被明升暗降或退回起點。
在我們批判對方、批判社會無情無義的時候,是否也認真自我反省過、自我審視過自己,我,是否會讓本我和超我進行整合思考,并對自己凡事做到了日后好相見呢?
不要去小看任何一個你覺得不起眼的人,這個世界,每個人各有不同,虛心向他人學習、學會感恩、學會向下兼容、共情他人,啟動你的超我思維,這,也是一門重要的社會學科。
作者:心理咨詢師紅衫倩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