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的問答網站上,一個由印度網友提出的問題:“印度在哪些方面已經全面超越中國了?”
一位來自孟買網友:在他看來,印度的優(yōu)勢并非空中樓閣。軍事上,他提到了國產的“光輝”戰(zhàn)斗機和新入役的“維克蘭特”號航母,認為這是自主能力的象征。
為了應對鄰國的第五代戰(zhàn)機,印度引進了實戰(zhàn)經驗豐富的法國“陣風”戰(zhàn)斗機,這被視為一種巧妙的制衡
接著,他將目光轉向了被譽為“印度最大紅利”的人口結構。超過半數的國民年齡低于30歲,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潛力池
憑借著廣泛的英語教育和龐大的工程師群體,印度的IT產業(yè)早已成為全球軟件服務外包的中心,與西方世界的深度融合,是其鄰國難以在短時間內復制的優(yōu)勢。在他眼中,孟買這樣的城市,其現代化程度與上海等城市相比也毫不遜色 。
這番描繪充滿了樂觀與驕傲,仿佛勾勒出一個正在全方位崛起的印度。一位德國網友的親身經歷,卻坦言,自己去過兩個國家,卻很難說出印度具體在哪個方面完成了超越。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4年中國的GDP總量18.74萬億美元左右,而印度則在3.91萬億美元左右,這種體量上的懸殊,也讓所謂的“超越”聽起來顯得有些遙遠。
在中國,他感受到的是一個社會正以驚人的速度、井然有序地邁向新時代。而在印度的某些街頭,他的體驗卻截然不同,那是一種更原始、更混亂的景象
堆積的垃圾、隨處可見的排泄物,以及對公共衛(wèi)生規(guī)則的漠視,這些真實的畫面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面對這種近乎冒犯的直白批評,一位來自新德里的網友大方承認,在可見的基建領域,印度目前確實無法與鄰國匹敵。但他緊接著反問,一個國家的強大,難道只由這些鋼筋水泥來定義嗎?
他認為,印度沒有盲目追求那些華而不實的工程,印度人民或許沒有生活在摩天大樓里,但他們享受著幸福和快樂的真諦。在他看來,印度真正超越的地方,在于人民“精神上的富足”。
這份富足,植根于深厚的文化與精神傳承,它構建了印度人堅實的內心世界。這是一種巧妙的轉換,將物質層面的落后,升華為精神層面的優(yōu)越。
就在時一位俄羅斯網友的發(fā)言毫不客氣地指出,許多印度網民的言論,僅僅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發(fā)表的,缺乏邏輯。
他直言,事實勝于雄辯,今天的中國已經能與美國并駕齊驅,而印度在整體發(fā)展上,至少還存在50年的差距。
他甚至建議印度應該放下嫉妒,尊重并學習鄰國的發(fā)展道路,否則只會在國際舞臺上顯得滑稽可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