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轉(zhuǎn)自:中國婦女報
■ 阿舒
我對于洛陽美食的向往,大概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在洛陽生活了18年,他一生寫了3000多首詩歌,其中就900多首是關(guān)于洛陽的山和水。他給自己起的號是“香山居士”——這是他晚年隱居的地點,洛陽香山。也許你已經(jīng)猜出來了,這個叫白居易的詩人對于長安的一切都厭倦不已,他用自己的全部積蓄,在洛陽履道里買下了原散騎侍郎楊憑的舊宅,實現(xiàn)了他“但道吾廬心便足”的夙愿。
我一直覺得白居易是一個隱藏的吃貨,且擅長發(fā)現(xiàn)食物的日常美。我舉個例子:“曉日提竹籃,家僮買春蔬。青青芹蕨下,疊臥雙白魚?!焙苡挟嬅娓邪??更不用說那首著名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了。
出發(fā)之前,我特意翻出我的白樂天詩集,看看他在洛陽都吃了點什么?!皟籼约t粒罯香飯,薄切紫鱗烹水葵”,紅米大約是當(dāng)時洛陽附近的陸渾縣的特產(chǎn),水葵就是莼菜,果然,這頓飯是宴請?zhí)K州的客人的,“停杯一問蘇州客,何似吳松江上時?!卑拙右缀芟矚g吃這種紅米飯。
我的洛陽美食探尋之旅,是杭州女朋友陶老師推薦給我的,她推薦的不僅是食物,而是一條需要聯(lián)動的美食線路。
先去買一家叫“保盛興道口燒雞”的燒雞。在路上掃了共享單車,騎車前往。燒雞店隱藏在古城里,一看就不是游客店,因為買的都是本地阿姨,說的話我一句也聽不懂,于是啟動“跟著買”戰(zhàn)略,和上一個阿姨買一樣的,半只燒雞,一點雞雜。賣燒雞的大姐又送我兩顆小雞蛋。
買好燒雞不要忙著吃,因為我得到的美食攻略是這樣的:“買完道口燒雞,過馬路上一個小坡,去對面的燴面館,燒雞一半撕吧撕吧泡在面湯里泡開,另一半帶回酒店吃?!?/p>
要了這家老字號滋補燴面館的燴面,又被贈送了一點銀芽(涼拌花生芽),我依樣畫葫蘆地把雞腿撕吧撕吧泡在面湯里泡著吃,啊,確實好吃。
吃飽喝(汽水)足踩單車回酒店的路上,街上到處走著是剛剛從古裝店里新妝打扮好的唐代小娘子,衣袂飄飄,額間點絳,鬢角插花,恍惚間宛若唐詩里的美人。我有點恍惚,仿佛回到了一千三百年前的某個黃昏,街市熙攘,燈火通明,大唐的繁華正從歷史的深處緩緩走來,籠罩著每個人惆悵而迷蒙的面容。
這是我洛陽美食的開端,很美很夢幻。但后來我想了想,也可能是因為暈碳。
實際上,在洛陽的每一天我都在暈碳。牛肉湯,可以配餅,也可以配餅絲??匆婏灲z,我忽然理解了古人把面條叫“湯餅”的來源。我忽然想起,白居易還寫過一句洛陽生活的:“午齋何儉潔,餅與蔬而已。”
但洛陽真的有一樣?xùn)|西我沒法說好吃。來洛陽吃飯,“水席”會是一個避不開的詞。水席的靈魂不是水,而是“糊”——勾芡!瘋狂地勾芡!仿佛后廚的淀粉不要錢。
荊芥最初并不是洛陽獨有,但在洛陽,它卻被賦予了極高的地位,尤其是在“洛陽水席”中,幾乎成為湯菜和冷盤的標(biāo)配香草。有點像香菜,又有點像薄荷,還有一點九層塔的氣息,果然神奇。離開洛陽前的最后一天,歪歪帶我們吃了一家服務(wù)很不錯的涮牛肚火鍋,在這一頓,我終于吃到了荊芥。
坦白說,這次的洛陽之旅,比起那些令我流了眼淚的墓碑壁畫、洛陽博物館里的小美人俑人、北邙山夜里的晚風(fēng),美食肯定是配角?;丶抑螅由系臄?shù)字無言宣告著此行的“戰(zhàn)果”,再次翻出白居易的詩句,在這一句里找到了答案——“飯熱魚鮮香”。
我忽然意識到,這趟旅程里,最打動我的不是燒雞、燴面,不是終于吃到的荊芥,也不是一言難盡的水席,而是一種日常,溫暖的日常。洛陽的食物,像極了這座城本身——厚重、家常,甚至帶著點固執(zhí)的“土”氣。它沒有精致的擺盤,卻有千年沉淀的底氣;它不追求刺激的味蕾轟炸,卻用最樸素的淀粉和湯水,溫柔地“綁架”了每一個過客的胃與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