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衡陽縣大安鄉(xiāng),一間普通的教室化身為生動的“人體探索館”。南華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青囊育禾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化身授課老師,依托精心籌備的課程內(nèi)容與趣味互動設(shè)計,引領(lǐng)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踏上認識自身奧秘的旅程。整堂課歡聲笑語不斷,洋溢著孩子們的求知熱情。
課堂伊始,志愿者老師拋出三個趣味問題:“我們用什么呼吸?”“食物吃下去后去了哪個器官?”“怦怦跳的心跳聲來自哪里?”起初,志愿者還擔心這些生理知識對鄉(xiāng)村孩子略顯陌生,會冷場,沒想到孩子們的小手如雨后春筍般爭先恐后地舉起。盡管回答時而出現(xiàn)小偏差,但踴躍參與的勁頭點燃了全班的熱情。
正式授課環(huán)節(jié),志愿者圖文并茂地講解了心臟、肺、胃、腸、肝等主要器官的功能與位置。隨著講解,孩子們伸出小手,認真地在自己身上“定位”:有的輕觸肋骨下方感知肝臟,有的按揉小腹探尋腸道?!皨寢尶傉f我是她的小心肝,原來心和肝離得這么遠呀!”一句童言童語,引得滿堂歡笑,也巧妙印證了剛學的知識。
每介紹完一個器官,志愿者便引導孩子們將對應的拼圖模塊貼到人體骨架輪廓圖中。拿到拼圖的孩子們迅速進入狀態(tài),或?qū)W⑵唇?,或默契協(xié)作。不一會兒,一幅完整、準確的人體器官拼圖便躍然而出,孩子們的小臉上寫滿了自豪與成就感。
這堂別開生面的人體結(jié)構(gòu)課,為鄉(xiāng)村孩子們推開了一扇認知自我身體奧秘的大門,悄然播下了探索生命科學的種子。南華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青囊育禾志愿服務隊精心打造的這堂寓教于樂的課程,不僅充滿了歡聲笑語,更為鄉(xiāng)村教育架起了一座傳遞健康知識與科學啟蒙的橋梁,注入了溫暖而富有生機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