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深夜刷到一條朋友圈:
“加班到凌晨,看著空蕩的辦公室,感覺自己每天都被生活推著走,心里堵得慌?!?/p>
底下點贊的人很多,評論區(qū)藏著無數(shù)相似的疲憊:
有人說:“同事背后使絆子,明明委屈卻還要笑臉相迎”;
也有人說:“孩子的學費、父母醫(yī)療費,都讓我不敢停下工作”。
人至成年,才知曉萬般不由己的滋味。
工作、生活,樣樣都要緊繃。
看到他人有出彩的地方,就忍不住比較、內耗自己。
直到某一時刻,才忽然醒覺:原來生活最累的,從不是忙碌的奔波,而是心里始終放不下的 “較勁”。
我們常被外界的壓力和挑戰(zhàn)所裹挾,忘記了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而真正聰明的人,并非事事爭強,而是允許萬物穿過自己。
《半山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每一種難以接受,都給自己樹起一道墻,墻樹的多了,不是迷宮即是牢籠。”
當一個人所能接受的困境越多,他越是自由。
作家史鐵生,21歲雙腿癱瘓后,他不止一次手砸玻璃、割腕,只為自殺。
那些向死而生的瞬間,最終,是靜謐的地壇拯救了他。
當他看到古柏蒼黑、落日永恒、草木生長生生不息,才逐漸明白自己的苦難在天地間竟如此渺小。
思考死亡,倒不如思考接下來的人生應當“如何活”。
那些曾讓感到窒息的苦難,最終都被他化作了筆下的光,寫下了振奮無數(shù)后來者的散文《我與地壇》。
看著史鐵生的遭遇,突然理解一句老話:
如果老天想送給你一個大禮物,但又怕你接不住,他便會先把你推向低谷去磨煉,以此擁有足夠的堅韌和智慧去迎接生命的饋贈。
現(xiàn)實亦如此,我們所經歷的風暴,往往裹挾著覺醒的種子。
那些令我們跌倒的坎坷,或許正是命運墊在腳下的臺階。
若一直順著自己固有的思維和習慣做事,得到的可能就是“命”。
而“運”,則是在頓悟之后,尋求改變,找到破局的方法。
莫言曾說:“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艱難的時刻,熬過去,人生就會變得美好而遼闊?!?/p>
生活總愛把禮物裹在荊棘里遞來,有人被刺扎得縮回手,有人忍著疼拆開包裝。
與其思考“憑什么是我”,倒不如想想“這件事情教會了我什么,”才是生命贈予我們的寶貴禮物。
笑過哭過,皆為經過;好事壞事,終成往事。
所有的過往,都是命運的贈禮。
在萬萬億的巧合之下,才誕生了現(xiàn)在的自己。
《宋書》中,曾記載了一位北宋名相李沆的故事。
一次下朝路上,他被一名書生攔下并遞上批評狀,還遭其大罵:“身居高位者不為蒼生謀福,何不退位讓賢?”
李沆聽罷,也沒有為自己辯解一二,便離開了。
回家閱覽訴狀后,他便如往常一般讀書。
數(shù)年后,書生當官才明白李沆的苦衷,主動向他請罪。
李沆卻說:“我從沒把那事放在心上,又何談傷害呢?”
被侮辱,被咒罵……是很多人難以忍受的事情,更不要提注重清譽的古人。
但活得豁達的人,早已屏蔽了外界的嘈雜。
生活就像一場熱鬧的集市,有人叫賣功名,有人兜售標準。若你總跟著別人的吆喝跑,只會弄丟自己的節(jié)奏。
人真正的清醒,是聽見所有聲音,卻只遵從自己的節(jié)拍。
菜根譚有言:
“竹籬下,忽聞犬吠雞鳴,恍似云中世界;蕓窗下,雅聽蟬吟鴉噪,方知靜里乾坤。
真正的智慧,是把外界的聲音調成背景音,讓內心的熱愛成為主旋律。
而在現(xiàn)實生活里,我們常被焦慮所困,嫉妒同事的升職、羨慕朋友開啟新生活,而自己卻一事無成。
這才驚覺:人最可悲的不是落后,而是弄丟了那把丈量自己的尺子。
正如楊絳先生所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p>
當我們總是被外界的聲音所打擾,然后丟掉真正的自己。
不如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建立自己內心的錨點,才能抵御外界萬物給自己帶來的沖擊。
《道德經》里有句話,叫做:“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意思是:
人真正的強大,并非在于爭奪,而在于順應自然,以無為而無不為。當你放下爭執(zhí),反而能贏得更多。
少年時期的王陽明志向高遠,他認為人生的第一等事就是“讀書做圣賢”。
但因為王陽明個性耿直,不趨炎附勢,導致得罪了朝中的一些宦官。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后,朝中有很多的奸臣嫉妒他。
宦官們更是妄圖占功,于是慫恿明武宗將寧王放回,親自去抓捕他。
明武宗天生貪玩,不問朝政,但因為王陽明抓捕了寧王而憤憤不平,他責令讓王陽明放了寧王,自己御駕親征!
武宗年紀小,不懂得事情的輕重緩解。
但王陽明很清楚,若此刻寧王,就等于放虎歸山,日后再想抓捕就難了。
但他心里更知曉,此時直言進諫就是往槍口上撞,只會惹武宗更加生氣。
于是,他主動將平定寧王的功勞讓給太監(jiān)張勇,自己躲進寺廟樂得清閑自在。
張勇得了好處之后就拼命與其他人周旋,王陽明也因此逃過一劫。
老子所說:“柔弱勝剛強。”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是允許萬物穿過自己,卻不改變內心的澄明。
站在歲月的長河邊回望,那些曾以為驚天動地的事,不過是水面的漣漪;
那些讓你痛哭流涕的人,早已成為岸邊的風景。
聰明人懂得,生命是一場不停息的遇見與告別。重要的不是留住什么,而是讓每一次經歷都成為滋養(yǎng)靈魂的養(yǎng)分。
有句話說得好:“我們走的太遠,就會忘記為何出發(fā)?!?/p>
與其讓自己在外界的壓力、比較中掙扎、內耗,而讓自己迷失方向,陷進無盡的疲憊和迷茫。
而那些真正聰明的人,都允許萬物穿過自己,讓自己靈魂得以凈化。
接納生活中的困境其實是命運的贈禮;
建立內在的錨點,用來抵御外界萬物的沖擊;
生命不過是一場日趨圓滿的體驗,盡興此生,輸贏皆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