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學家劉景源兩個古方,解前列腺炎之苦!
導讀:前列腺炎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的男性疾病,可分為急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炎初起多為急性發(fā)作,遷延日久則轉(zhuǎn)為慢性前列腺炎,老年患者多見。前列腺炎往往表現(xiàn)為前列腺肥大、增生,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治療前列腺炎,著名溫病學家劉景源教授多采用2個古方。
1、急性前列腺炎多見尿頻、尿急,尿混濁,排出不暢或有尿痛,伴會陰、小腹、腹股溝灼熱刺痛,舌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劉景源教授認為屬濕熱下注,氣血不暢,治療以五味消毒飲為主方,加行氣、活血、清利之品。藥用金銀花、連翹、公英、地丁、澤瀉、茯苓、竹葉、生山梔、烏藥、川芎、牡丹皮、赤芍等。尿濁甚者加川萆薢以分消濁濕。
2、慢性前列腺炎多呈脾腎氣虛、氣滯血瘀之象。臨床多見尿等待、尿頻、尿余瀝、尿分岔,小腹墜脹,腹股溝、會陰部不適或脹痛,或冷痛,舌淡苔白厚,脈沉滑無力。劉景源教授認為屬脾腎氣虛,氣滯血瘀,治療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方,加溫腎、行氣、活血之品。藥用生黃芪、黨參、生白術(shù)、陳皮、柴胡、升麻、當歸、炙甘草、吳茱萸、小茴香、炮姜、企邊桂、烏藥、橘核、荔枝核、川芎、雞血藤、牡丹皮、桑螵蛸、益智仁等。
老年人患慢性前列腺炎日久,多伴見前列腺肥大、增生、鈣化等改變,這種情況,更加重尿等待、余瀝、尿頻,甚則排尿困難等癥狀。劉景源教授認為,這是氣滯、痰凝、血瘀所致,必重用行氣、化痰、活血軟堅散結(jié)之品,以通利下焦。
常用的行氣藥物,如皂角刺、路路通、王不留行、莪術(shù)等;常用的化痰藥物,如清半夏、白芥子、瓜蔞皮、浙貝母等;常用的活血藥物,如川芎、牡丹皮、赤芍、雞血藤、劉寄奴、三棱、延胡索等;常用的軟堅散結(jié)藥物,如浙貝母、夏枯草、威靈仙、生牡蠣等。
劉景源教授認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一般多因脾氣虛而無力升舉,腎氣虛而固攝失權(quán),氣化不利,以致尿等待、余瀝。其治療關(guān)鍵在于補氣以升陽,溫腎以化氣,使氣行則水行,水行則尿液以時下。故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方,以補氣升陽,加吳茱萸、小茴香、炮姜、企邊桂、烏藥以溫腎化氣。
劉景源教授特別強調(diào),補中益氣湯中之黃芪必用生者,且量須大,每用生黃芪30g以上、黨參30g以上,方能起到補氣升陽舉陷之效,若用量過小,則徒有補氣之名,而無升陽之實,療效必不見佳。
溫腎以企邊桂為主,該藥為肉桂中之佳品,含油量大,味辛甘而性溫,嘗之甜而微辣,香氣突出,溫而不燥,守而不走,溫腎助陽化氣效優(yōu)。劉景源教授特別強調(diào)不可用普通肉桂,因其辛竄力雄,油性較小,助陽化氣不足而有辛散耗氣之弊,故無企邊桂時寧可不用,也不能以肉桂代之。
劉景源教授于臨床探索多年,對前列腺疾病的治療頗有心得,治療效果極佳,每有多年治療不效的患者來診,一個月內(nèi)即見明顯好轉(zhuǎn)。劉教授對久治不效的患者每于方中加入麻黃6g、杏仁10g、通草6g,稱之為“提壺揭蓋”,在補氣升陽的同時,又宣肺以通調(diào)水道,是肺、脾、腎三臟,上、中、下三焦通治之法,其效尤為速捷。
總之,上焦宣通肺氣,中焦補益脾氣,下焦溫腎化氣,是劉景源教授治療慢性前列腺疾病獨具特色的主要方法,值得深入總結(jié)繼承發(fā)揚。
溫馨提示:中醫(yī)講究辨證論治,一人一方,自行購藥服用存在風險,請務必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根據(jù)個人自身癥狀辯證加減開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