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已經(jīng)過去多日,老話說:處暑過,暑氣止,這個時候正是“陰陽交替,百蟲儲食”之時。天地間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氣血由外放轉(zhuǎn)為內(nèi)斂。但不同于深秋的進(jìn)補時節(jié),處暑后十余日乃夏秋之交,余熱未消,濕氣尚存,最忌盲目貼膘。老話常說“秋瓜壞肚”,此時若過早大補,反易困濕生熱,徒增脾胃之負(fù)。所以在飲食上,我們可不能馬虎對待。
處暑之后的飲食,我們應(yīng)該如何去調(diào)整呢?筆者認(rèn)為,有三個原則,首先就是要以清補為主,平時要選擇一些平補的食物,比如菌菇之類的,另外要注意避免油膩厚味的;其次就是要懂得潤燥,因為處暑之后,燥氣會變得更加的明顯,此時則可以選擇多吃一點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比如說紅薯葉、馬齒莧之類的,最后,就是要懂得護(hù)眼,秋季燥氣易傷肝目,需增補維生素A,從而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更加明亮。
明白了三個原則之后,我們在處暑之后的飲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處暑后,寧可不貼膘,也要給家人吃這幾道菜,補鈣護(hù)眼,潤腸通便還助消化!
第一道菜:南瓜金針菇燜豆腐
營養(yǎng)價值:補鈣健骨、潤腸通便
所需食材: 老南瓜200克,金針菇1把,鹵水豆腐1塊,蔥蒜少許
具體做法:
1、南瓜帶皮切塊(皮保留營養(yǎng)),豆腐切厚片用鹽水浸泡10分鐘;
2、土灶大鍋燒熱,加一勺豬油化開,爆香蔥蒜;
3、南瓜鋪鍋底,豆腐碼在上層,加半碗井水燜煮15分鐘;
4、開蓋放入金針菇,再燜5分鐘,最后淋醬油提鮮。
第二道菜:毛豆玉米炒雙耳
營養(yǎng)價值:護(hù)眼明目、補充維生素
所需食材:
帶莢毛豆200克,甜玉米1根,黑木耳10朵,銀耳半朵
具體做法:
1、毛豆帶莢用鹽水煮8分鐘,剝出豆粒備用;
2、黑木耳銀耳提前用米湯泡發(fā)(比清水更糯脆);
3、玉米粒手工剝下,保留胚芽營養(yǎng);
4、熱鍋少油,先炒雙耳,再加入毛豆玉米快炒;
5、最后撒鹽和現(xiàn)磨花椒粉。
第三道菜:紅薯葉雜糧窩頭
營養(yǎng)價值:通便排毒、補充礦物質(zhì)
所需食材:紅薯嫩葉1把,玉米面200克,豆面50克,小米面50克;
具體做法:
1、紅薯葉洗凈焯水,擠干后切末;
2、三種面粉混合,加溫開水和成面團(tuán);
3、面團(tuán)發(fā)酵1小時后,摻入菜末揉勻;
4、捏成中空窩頭狀,上蒸籠大火蒸25分鐘;
5、配蒜泥醋汁食用更開胃。
處暑后,在飲食上,我們要做出合理的改變,多吃一些時令菜,不要總是盯著大魚大肉,很多的蔬菜還有瓜果都值得去吃。不知道吃什么的話,不妨給家人多吃一些時令菜,這可比貼秋膘更健康,吃著也更舒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